分节阅读 409(2 / 2)

不过,这只是基本工资,浮动工资的出现,让本地工人要么偷懒少挣钱,要么就要打起精神,努力工作。中国人一向精明的经营手段,在这些细微之处,体现出来。在合理的报酬之外,用金钱为刺激,如果这样还挣不到多少钱,那只能怪自己了。

同时,尝到了矿业停顿,给国家经济带来重大损失的非洲国家,也积极配合,进行大力宣传。

普通非洲人,也认识到不能抱有太多的幻想。坐在家里等着钱从天上掉下来。而且中国公司给付地报酬合理,比以前从西方公司手中得到的要多。只要付出更多劳动,还有超额回报,他们也感到心满意足。

这些都是表象,更重要的因素在于维和部队的存在。

这一万名维和部队,全部都是全套最新数字化单兵装备,拥有从武装直升机、运输直升机、坦克装甲车辆在内的各类重型装备。同时,发射升空的几枚低轨道侦察卫星,时刻监视着这三个国家的各主要矿藏。并将任何细微的变化,发回到非洲基地信息中心。

在空地一体的警戒体系下,解放运动地几次袭击,都遭到了惨重损失。

装分子只有放弃对这三个国家的袭击。愤而转向其些以为已经风平浪静,想要跟风,悄悄重返非洲的西方矿业公司,再次成为他们泄愤的目标。而且屡次遭到重大打击地武装分子。新补充的成员水平开始急剧下降,报复行动充满了血腥。

大恐之下的西方矿业公司,要么撒腿逃跑,连所有的设备都抛弃不顾。要么就是向维和部队紧急求援。恳请他们扩大保护范围。

经过非洲合作组织地交涉,维和部队在受到一定的经济补偿之后,决定扩大防区范围。

这一消息的公布。受到了全世界矿业公司的大力欢迎。

他们驻扎地地方。矿业飞速恢复。中国公司紧随着部队开拔的后面。每次换防之前,就预先从秘密渠道得到消息。提前和当地政府签订矿业开发协议,购买矿山。

那些欧美公司,则要慢一步。

以至于,只要看到中国公司开始向某一地涌去,那些西方矿业公司也蜂拥而去,形成区域性拥挤的奇特现象。

不过维和部队地人数终究有限,地方扩大,就难免有照顾不到地地方。

其他非洲国家派出地维和部队,企图填补他们的防区空缺。可那些在非洲基地维和部队面前,被打得落花流水地武装分子,却能转过头来,在其他国家的维和士兵面前,屡屡得手,让他们丢尽面子。

迫于无奈,合作组织要求非洲基地派出更多的维和部队。

这次,萧强也爱莫能助了。他总共只有不多的武装力量,不可能全部都派出去。就算所有扛枪的人都上,洒在非洲这片广漠的土地上,也不过像是撒胡椒面一样,起不到集中兵力的作用。

非洲合作组织实在是没办法了,向全世界求援。

其他国家也不能看着所有的矿藏落到中国人手中,之前非洲合作组织不出面,他们也只能干着急。现在有了对方的邀请,他们开始派出部队,帮助本国矿业商人,抢夺资源。

英、法、德、荷兰、美国,先后派出了少则数百人,多则数千人不等的维和部队,再加上像加拿大、澳大利亚等国家,凑了一支一万五千人的维和部队,开赴非洲。不是他们不想派出更多的人,只是非洲条件太差了,很多军人无法再这样的丛林地带,发挥作用。还有更多的士兵,听说要去非洲,装病退役等等,想尽办法不去。

这些部队,和非洲合作组织的维和部队一起,渐渐将更大区域的矿业,逐渐恢复起来。

最后,中国也相应非洲的请求,派出了一支三万人的维和部队。

一切都在想好的方向转变,每天都能听到清剿解放运动分子的战果,非洲合作组织也松了一口气。不过解放运动分子也越来越深入地下,逐渐和各地的部落武装、军阀武装合流,更加难以追捕。虽然取得了阶段性战果,但要将这个毒瘤铲除,还需要很长时间。

在非洲,同情解放运动的人,也大有人在。

只能说,暂时,非洲的矿业不用担心遭到武装分子疯狂的袭击了。但什么时候,他们还会死灰复燃,卷土重来,谁也说不清楚。

只要非洲永远不能消弭战争,人民不能开启民智,生活不能安定,贫穷与落后笼罩下的非洲,就永远不能摆脱饥饿的阴影。而只要有食不果腹的人存在,憎恨这个世界的极端组织,就永远不用担心,招收不到新鲜血液。

非洲的富强之路,还遥不可及。

这些萧强才不理会,他只是在偷偷计算,这次自己赚到了多少。

这次大洗牌,只是将一些没有势力保护的矿业公司,赶出了非洲。而中国人趁虚而入,在非洲基地、中国维和部队的保护下,赢得了一大块蛋糕,为国内的工业生产,源源不断地输入原材料。

石油资源他没有去争夺,他只要原材料。就这一点来说,他一点也不贪心。

他是这样认为的。

既然这样,萧强就满足了,其他国家他可没这么大本事,让全世界都满意。

他是民族主义者,又不是世界大同的博爱主义者。

中国人,当然帮中国。

正文 第二百八十五章 星球改造

更新时间:2008111 21:29:44 本章字数:8161

墨色的太空之中,一艘巨大无比的飞船,正在静悄悄

太空之中,深色的宇宙背景漆黑如墨,但那是因为宇宙深不可测,叠加之后才形成了漆黑的背景。真正置身其中,其实是非常明亮的。来自无数星耀的光辉,将这一片星宇,变成光明的白昼。

太空船极其巨大,是一种框架式结构。

在前方,是驾驶舱和太空人的生活舱。中部则是通透的货舱,没有密封,只是将一件件大型设备,固定在框架上。在尾部,才是动力室推进器。

此时的飞船没有开启火箭动力,而是依靠惯性,在宇宙中飞行。

星光照射在飞船身上,反射出银白色的光芒。在黑色的太空背景中,显得格外清晰。寰宇公司的标志,在星光中熠熠生辉。

由于采用了框架式结构,制作这样一艘飞船,难度比之制造一艘同样尺寸的封闭式飞船,难度降低了不知多少倍。

驾驶舱里,只有一名驾驶员在操作飞船。

不过,智脑全自动驾驶装置,并不需要驾驶员做什么。他只需要观察各种探测装置,在出现紧急情况的时候,采用手动方式接管操纵权就可以了。

飞船里还有十五名船员,他们已经离开月球基地,十一个月了。

“距离目的地,还有多远”一个声音从驾驶员身后传来。随后,一名传着寰宇公司制服的大汉。漂浮着出现在他身边,用手将自己送入座椅,扣上保险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