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了,棘儿这趟出门代表逍遥谷参加武林大会,辛苦不小,你就不要逗他了”
果然师傅还是自己的好,逍遥子放下了手中的棋,没有像棋叟那么不正经。
“这个姑娘只是容貌与你三师弟有七八分相似而已,不必太过大惊小怪。倒是她身世也很可怜,家乡遭了难,父母也不知是死是活,自己也不知道遇上什么事竟然记忆全失。听你大师兄说逃难至山东还险些被人卖入了青楼,之后又重重奇遇入了求瑕宫,也算是与武林有缘了。
本来吧一直因为萧遥与你大师兄怀疑她是你三师弟乔装改扮的一路追踪,最后等发现不是那么回事的时候,她已经被送到谷里来了。这两个月我让轩儿出去打听消息却是一无所获,想来他父母已经不在人间,她的根由也不是短时间可以探得清楚了。为师再三考虑之下,决定索性就给她一个身份,从今天起她就是你的小师妹青立雪了。
虽然是骗人,但这么孤苦无依的一个女娃,倘若她能有一个过去,能有一个家的话,相信对她才是最好的。我们逍遥谷不能庇护天下所有的苦命人,但既然她已经到了我们面前,我们也总不能再将她推出去。若有一天她能恢复记忆那便最好,如果不能的话,那她便作为你的小师妹这样度过一生吧。”
“咦逍遥老儿,你这话说得好感人,我眼泪都快下来了。你之前不是跟我说,收她为徒只是为了打发那个跟你同名的混小子,还你一个清净吗”
忘忧七贤之性情各异,棋叟此人最好诙谐胡说,少有正行。但凡他熟悉之人无不时常遭他毒舌攻击,本来没有的事到他嘴里都要加上五分,更何况逍遥子此举也未必就当真一点私心没有,当然更被他放大到了十成来讲。
这真话最难听,逍遥子老脸一红,有一刹那差点连他都要相信自己是为了搪塞萧遥这才做出此事,但随即心念一定,指鼻子就和棋叟对骂了起来。那老头生平最爱与人斗口,一见对方起了兴致哪里有不奉陪的道理,顿时两人棋也不下了,隔着棋桌各种的口沫横飞。
荆棘摇摇头,对这对老顽童实在无话可说,既然事情始末搞清楚了,那么就当师傅多收一个徒弟,自己多一个小师妹,那也没什么不好。只可惜老三此时不再谷中,否则青奋见到青立雪,以他的个性,只怕当场原地打滚也未可知。
时移事移,今天的荆棘早不像当年那么盛气凌人凡事都要计较个输赢胜负否则绝不罢休了。他也正自好笑,一边肚子里编着故事就要出门去哄还在昏迷的萧遥,正自一脚门里一脚门外间,突然又被身后师傅叫住了。
“你且去跟萧遥说,就说我打算安排你小师妹前去军前报效。他丐帮这些年来与戚继光、俞大猷等将军相熟,请他代为引荐一下。”
“额这又是为何”
前脚刚说要给她一个家,后脚又将她赶去从军,荆棘有点丈二和尚摸不清师傅卖的什么药。
“还不是求瑕宫惹得祸”逍遥子叹口气,也不再搭理棋叟的挑衅了:“反正都是江湖风波,想躲也躲不过,终究得面对。求瑕宫的那位少宫主我已经托人照顾了,一切能安好便好,若不行时只怕我们无忧谷也逍遥不得了。”
荆棘冷笑一声,也不作答转身就走。既然已经认了这个师妹,那么别说江湖风雨,就算真有一日大浪滔天而来,自己这个师兄也可以为她破浪而行
山雨欲来风满楼,东方未明算计着如何掌控求瑕宫,上官霓算计着如何控制青晨曦,东瀛算计着如何入主中原,中土武林算计着如何抗倭保家,甚至就连萧遥也在不停算计着如何捕获美人芳心。光阴流逝,一转眼一整年就这样过去了,瓜熟落地,不少人已经嗅到了暴雨之前的腥风。
这一年,老天爷似乎铁了心要瞧瞧大明朝的底限在哪里,这边的洪水与干旱还未收尾,蜀中之地又遭遇了五十年难得一遇的蝗灾,直把个天府之国啃得千川百孔,昔日富甲天下之地,如今已经难见几处炊烟。
而好像是为了让一年前洛阳会中武林大会不是白开,东瀛国也终于有了动作,乘船越海登上了大陆,却没有找上大明朝,而是找上了高丽国
小小弹丸高丽如何能使蓄谋已久,如狼似虎的东瀛军队的对手战线一溃再溃,几战下来几乎已经溃不成军。
本来虽然实力悬殊,但倘若高丽全力防守,对方毕竟是远来之师,三振而衰,也不是没有取胜的机会。但奈何对方暗杀太过猖獗,军营中人更每每一夜睡觉起来便发现身边有几个人少了人头将军防得严了就杀小头目,待得对方重心转移又调过头去杀将军,每天看着东瀛军营外那高高挂着的一串串人头,想着不知什么时候自己的人头也会被挂上去与他们作伴,士气溃得比塌了坝的江水还快。
而能够在这样的情形下撑起一军乃至一国意志的,唯有天生英雄
异种 717 踏营
717 踏营
兵法有云,小败必惩,大败必赏这话听上去有些糊涂,都打了败仗还要重奖,那岂不是当权的脑子有问题
其实不然。仔细想想就知道,在已经打了败仗的定局之下,军心不振士气低落是必然的事情,而如果是大败仗,那么军队的情况更是会低到一个不堪所用的地步军队拒绝上战场,因为他们认为那是上去送死。而在这样的情况下,统兵者唯有改罚为赏,撇开失败的因素,而大大夸奖成功的地方。比如某个将军在局部的一个胜利,或者某个士卒的一次英勇的表现,将之提高到比大败更高的角度来宣传,搞得好像是自己打了胜仗一般,这样才能激励起士气,保留下翻本的可能。
不知道是出于战略上的考虑,或者是因为中原武林闹腾得太凶,虽然整个大明王朝天灾人祸不断,但船虽破却还在那么好生生的划着,之前东瀛想捣鼓得如隋末那样烽烟四起的局面根本没有出现,以至于他们不得不改变原计划,来个“曲线取敌”。总之东瀛是直接攻打了高丽,高丽小国哪堪这般暴徒揉虐,一路败退直得像天朝求援。
但大明现在自己都焦头烂额,是以只派出了使者前往东瀛,想以天朝上邦之气派压服东瀛小国,要它知难而退。但东瀛现在连大明国土都有心要分一杯羹,如何还会听对方的一张薄纸,三寸之舌。大条的道理漫天喊价,又要是封东瀛王,又是要与高丽以现在双方实际所占领土为新国界,如种种等等。其实大明朝根本无所谓高丽与东瀛的国界究竟该怎么分,但此事已经涉及到了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