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节阅读 232(2 / 2)

奸臣之女 我想吃肉 5314 字 2019-04-18

“国家自有制度,有嫡立嫡,无嫡立长。”

“牛牛从来体弱多病。”

郑琰心说,萧令先这皇位能不能坐稳还是两说呢。魏王现在朝中一力拉拢诸人,他岳父叶广学又是蒋进贤去世之后世家的标杆,他不生事才怪口中却道:“皇后自有分寸的,说得多了,让她心生逆反可不成。”

庆林大长公主叹两声:“也是傻孩子。”就不再多言。是么,帮皇后可不是学雷锋做好事,也是有自己的利益考量的。要是把皇后劝好了,在这过程中又把皇后得罪了,损己利人,庆林大长公主还没这么无私奉献。郑琰,当然也不是这样的五道杠好少年。

两人又交换了一下看法,庆林大长公主对自家亲戚里的出挑者比较感兴趣。郑琰就把萧令先最近又任命的一批宗室的情况给庆林大长公主说了,庆林大长公主心生忧虑:“这么些个宗室,聚在一起难免生事。这里面又有得官得爵者,越发势大,出了事也不好弹压。虽说都是我娘家人,没有盼着他们不好的道理,可是十七郎这样做,我怎么看怎么觉得不对呢。”

“十七郎要借宗室压一压朝臣呢,他在朝上吃了好些个明亏暗亏,但凡有一丝心气,都不会白白咽了的。”

“糊涂”庆林大长公主拍了一下桌子,“他怎么样这样做”

郑琰奇道:“先前皇后为娘家人求个官,您还说是十七郎做得不对,怎么这会儿又说他还是不对了呢”

“徐九娘家才几个人不过求一二位置,国家本就优待外戚。宗室不一样,他们从出生起就给了优待了,这是额外再给就怕人心不足啊他只看着要借宗室的势,却也不想一想他能不能压得住这些人。到时候请神容易送神难,一个个不是兄弟就是长辈,打不得骂不得,一直不用也就罢了,一旦用了,再要黜了去,又要招怨了”

郑琰心说,那萧十七就是搬起石头砸了自己的脚了。

两人又唧唧喁喁说了许多,郑琰还邀庆林大长公主参加女儿的周岁宴。

庆林大长公主保证一定参加。

晚间,郑琰还没回家,郑靖业与池脩之下了班又赶了过来,看到顾益纯精神还不错,又问过了大夫,才放下心来。顾益纯又留他们吃饭。

就算是吃饭的时候,郑靖业也没忘了再埋怨顾益纯不爱惜身体,又嘟囔一句:“你倒是大方,白便宜了他们。”这说的是财产的事儿。

顾益纯举起杯子:“倒也不全是为了省麻烦,还是为了两个孩子。我不定能看到他们长成,留下一段好名声给他们,也是好的。”

郑靖业皱眉道:“你不过是偶有一病,就说这样的丧气话做什么好生将养,等你病好了咱们再秉烛夜谈。让了也就让了,那点儿家财,又远又不好打理。还不如在京中就近置业。”

顾益纯就是累着了,回到京里,他的心事也去了,连给儿子的后路都想好了。一个有着良好名声的爹,哪怕是死去几十年,对儿子的庇佑都是实实在在的。一旦顾宁、顾宽要出仕,没有竞争还罢,出现了竞争,这就是个加分项。总比为了一些并不多的财产,先争得头破血流,然后破了名声强百倍。

池脩之淡定地感受着老师和岳父的言传身教,最后才提了一提宗室的明日之星萧正乾同志要返京接受表彰,接下来可能要被调往北疆战场上去继续建功立业。

“萧正乾”顾益纯没见过这个人,老婆娘家人太多了,“且看一看再说吧,一次两次的看不出什么来。宗室,不拖后腿就很不错了。”

郑靖业默然,喝了一口酒,才问顾益纯:“你看李幼嘉如何”

顾益纯郑重地道:“你有意要栽培他”

李幼嘉已经是吏部侍郎了,还需要人栽培吗这个栽培,只能是更有深意。郑靖业道:“林季兴去了,他原是一部尚书,徐梁现在不能大用又不能不用,李幼嘉不能一直按着不动。”他要趁自己还活着,把事情尽早地安排一下。

顾益纯道:“他倒也可”

郑靖业郁闷地看了池脩之一眼,意思不言而喻,这小子太年轻了,没办法给他再高一点的位置啊郑靖业的想法里,自己的位置自是不动的,让李幼嘉去做宰相,兼任一下礼部尚书。可这个吏部侍郎要让谁来做呢他的儿子是不行的,父子同掌吏部,没这个规矩,萧令先再混,也不会答应。调郑安国也是掩耳盗铃,何况太仆现在很重要。

如果有池脩之在,就好办了很多,女婿是外姓嘛“唉,我再看看吧。”少不得要分世家一些好处了。

又有,勋贵诸人近来也屡屡示好,尤其是杞国公家,他们为的什么,郑靖业心知肚明。可他不能给予明白的回复,只好回一句:“我只依礼法而行。”摆出了一副道貌岸然的礀态来。

回到家里,郑琰对池脩之说了庆林大长公主关心宗室的话。池脩之道:“师母这是多虑了,宗室里成材的少,庸人成不了气候。最顶用的那一个,却是一个君子。”

郑琰因问是谁。

“就是前番转败为胜,平了乱民的萧正乾,你不知道么凡事都依理法而行的一个人,他若能出人头地,对圣人倒是一件好事。”

“萧挣钱”郑琰下巴都要摔碎在地上了,她还真没顾得上这茬儿,谁给起的名儿啊要不要这么搞笑要不要这么坑人通常情况下,这孩子他爹不是穷光蛋就是葛朗台,可不对啊,挣钱君他家,有这么艰难么旋即又想到,如果萧正乾真肯帮萧令先,那么,事情似乎有些不妙啊。

“以南平郡王之能,萧正乾是得不到爵位的,他这一回立了大功,圣人一高兴,就算这一次没有爵位,连升三级也不是不可能。如今战事频发,正是他建功立业的大好时候,圣人必会重用他,界时封侯有望,功劳再大些,封王也不是不可能。”池脩之认真地分析。

郑琰扶额,堂堂一郡王,给儿子起了个吝啬鬼的名字,虽然是庶子,也不带这么欺负人的吧至于封侯封王神马的,郑琰持保留意见:“有才也得有运气,这一回他那一路的主将也是宗室之能者,怎么就死了呢误中流矢,这难道不是运气不好”

运气这东西,看不见也摸不着,有时候它又是这么地重要。当年郑琰还是小学生一枚的时候,读过一本课外读物,讲的是我党我军的优秀干部名字已经忘掉了一颗子弹飞过来的时候,因为在上衣口袋里装了一块银元可能是刚领的工资又或者是准备交的党费反正银元把子弹给挡住了,推迟了见马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