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天爷赏脸,立在朝上的笨蛋并不多,开始说重订氏族志的时候还有很多人被晃了眼,待徐氏也要变成世家了,绝大多数人已经回过味儿来了,老狐狸如郑靖业等是早在一开始就看懂了徐家盘算。郑靖业是极乐意对所谓世家搞一回大清洗,不清洗,等他老人家退休了,就要给晚辈留下一个不太好对付局面,也会给日后子孙上进增加难度。
李神策只有破口大骂的份儿,他再有本事也改变不了土鳖日渐崛起大趋势。他能做的,就是在朝堂上努力地压制土鳖妄想完全按照现有官职、爵位大小来编写世家排名企图亏得有他在努力,否则单凭楚椿、赵静、顾崇这些人,还真拦不住勋贵们。饶是如此,还让勋贵们达成了一半目的,至少徐家入了世家。
李神策也不是吃素,他用力把徐氏给按到了末等,同时把京兆池氏重新给请回了世家排行,虽不能给个第一等,也放到了第二等。这一下,杞国公慌了重订氏族志这件事情,他真是“猜到了开头没有猜到结尾”,谁会想得到京兆池氏重新回来了呢本来池春华已经算是土鳖家闺女了,李神策神来一笔,足以让她资格够得不能再够了。
怨不得池修之跑得那样快
怨不得自己提条件不能打动池修之
原来们已经勾搭上了池修之,年纪轻轻,野心果然不小还真没看错
杞国公心里连用三个感叹句,愤怒之情溢于言表。恼怒交加地奔到昭仁殿与徐莹商议。他可以不把世家放到眼里,因为他握着皇太后又把勋贵给绑到自家战车上了。但是,郑靖业威力实在太大,还有郑琰,这女人能量也不一般。这对父女如果想让池春华为后,绝对是最大竞争的对手
徐莹道:“不能吧看郑七没这意思。”
杞国公快被这个呆女儿给急死了:“原来没有,现在也该有了”苦口婆心地跟女儿分析,“娘子还没看出来吗池家已经与世家同流合污了李神策与池修之素来要好,郑七与李俊、顾益纯等关系密切,蒋卓把儿子送到了崇道堂,还要有什么把话撂在这儿,就算她不愿意,这情势也到了这个份儿上了不能不防啊”
徐莹道:“阿爹冲我发怒,女儿亦无法呀有什么良策吗”
“速速定下皇后人选”
莒国夫人怒道:“怪道郑七总说要广选淑女以定皇后人选,原来在这儿等着咱们呢”
杞国公头疼地道:“你就不要再添乱啦依着,赶快把阿欢事情给定下来。”
徐莹有些慌乱地道:“这要怎么定啊朝臣不答应。不答应立别人,也只能只能、只能不立别人。”立不了阿欢呀她在大事上,一听父母、二听郑琰,论能力,在她心里郑琰还在父母之上,但是父母更亲近就是了。
杞国公想了想,忽然双手一拍:“咱们怎么忘了还有圣人了若是圣人乐意,又有娘子做主,勋贵大臣再响应,朝臣还有什么话可说呢”
徐莹皱眉道:“阿元还是个孩子呢,他不大懂这些。再说了,”为难地看了父母一眼,“这一时气话说不立阿欢就不搬出昭仁殿,似有些不妥,还是不要让他知道为好。”
杞国公道:“顾不得啦、顾不得啦阿元是个听话孩子,好好说,他会听。还有荣安郡太夫人,也透一消息给她,她也不能说不行。当初阿元他真是选对了。”
徐莹还在犹豫:“这个不太好吧”
莒国夫人道:“啧,有什么不好才是他母亲,宗法大义,有何不可”
莒国夫人这话才是说到点子上了,萧复礼本身就是过继来,想把皇帝当好,第一条就不能“忘恩负义”。虽则徐氏有挟恩、挟势之嫌,萧复礼只要下限还在,就真不能把他们怎么样甚至朝中有人攻击,他还得护着“外祖家”。这,就是宗法。
徐莹不太愿意让钱氏在萧复礼那里有过多发言权,还在犹豫,杞国公与莒国夫人都催促着,又说:“旁人犹可,朝上自有牵制,奈何郑七是阿元老师”莒国夫人开始后悔:“真真是引狼入室了。”
徐莹只得答应了,又以嘀咕:“阿郑不像是那样人。”毕竟相识多年,也帮过她不少忙,徐莹对郑琰印象还是挺好。
杞国公夫妇只当没听到,让徐莹赶快行动。
――――――――――――――――――――――――――――――――
徐莹是对,杞国公家这回危机真不在郑琰这些人身上――莒国夫人都忘了得罪过什么人了吗
郑琰正在家里看三个儿子试校服呢。过了新年就开学了,小朋友们可以正式成为小学生了,校服什么,当然要提前准备好了。
池之心情近来很好,一个男人,年轻时候中二一点、叛逆一点、扭曲一点,对什么家族荣誉啊、世家声名啊不在意一点,这都很正常。但是,只要没有到底,随着年龄增长,中二属性总会减退一些,某些东西就会浮上来。对男人来说,传承二字,相当重要,尤其是看到自己基因扩散延续家族荣誉感也就随之升起了。所以他心情很好,甚至开心地在每个儿子脸颊上亲了一大口,连亲三次,口水都要亲干掉了。
郑琰看他高兴,又让孩子们背上小书包:“配齐了看看,合适不合适。”
小朋友们很乖巧地装扮好,粉嫩小脸被室内炭火烘得红扑扑:真好热啊tt
终于,无良爹娘看过瘾了,才让他们放下负重,一边玩去。
池之抹了抹唇上一抹小胡子,带着几分奸诈地道:“氏族志已经定稿了,正在誊抄、勒石,只等正旦公布。杞国公家要担心死了吧这些日子荣安郡太夫人又病了,圣人课都停了,娘子总有大半个月没见着圣人了吧”
郑琰哭笑不得地道:“有话就直说嘛。”
“不但是娘子,连楚、赵、萧课都停了,就为给圣人省出时间来看亲娘,皇太后好大方。”
“只怕不是皇太后,若是皇太后,她怎么也得先把我宣进宫去,好好吵上一架才会老死不相往来。”
池之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