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琰与徐莹掰了,确切地说,是宫中传来消息,韩国夫人拒绝了皇太后要求,世家被打了一针强心针。同样,另一位与杞国公家结了大仇人,心思也活络了起来。
却说徐莹表明了要把昭仁殿交给侄女之后,真是谁也奈何不得她。这完全是因为她在刷下限,动用了非常规手段,大臣们还要些脸面,萧复礼也要脸面,不能强迫她,甚至不好跟她讲理。
有一个人却没那么多顾忌。
周王太妃也是命苦,前半辈子被老公坑了一把,后半辈子死了儿子,过继个孙子还要被算计,最后靠自己放赖,又有郑靖业等人不知道是万年难得一见地发了回善心还是万年难得一见地愧疚了一回,才让她抱着了个可心孙子。然而,与皇太后仇也是结下了。皇太后赞成,她必反对皇太后反对,她必赞成没有第三条路可走。
周王太妃听到了郑琰与徐莹翻脸消息,心中十分快意。说来她对郑琰不是没有些怨念,当时这丫头算是知情不报,后来郑琰多有补偿,也为她争取过利益,周王太妃怨气消了不少。这一回两人相争,比较一下,苗氏还是愿意郑琰胜出――她跟皇太后之间怨仇断无化解可能
不就是不搬出昭仁殿吗我有办法如果郑琰与徐莹不掰,她还不好动手,现在好了,郑琰必不会帮徐莹。
周王太妃当即就去找卫王去了:“这还不简单皇太后嫁给先帝这么多年,皇帝庶子生了一堆,偏她只有一个女儿,显是没有生儿子命。要是她侄女随了她,到时候圣人无嫡子,一堆庶子彼此不服,又要生出事端来说与皇太后,先册她侄女或为婕妤、或为昭仪、或为妃,都行,生出儿子再立为皇后。昭仁殿,就让她侄女先住着呗。”
卫王心说,别是伤心得傻了吧又不好跟个死了老公没了儿子寡妇计较太多,只道:“荒唐昭仁殿是皇后居所还有,约定生子立后之事,根本是闻所未闻,亦未见诸史书真是乱七八糟”
周王太妃道:“不记不就行了难不成有旁办法请出那位皇太后昭仁殿我早住过了。到时候们再推一皇后,让徐氏妃给皇后腾地儿。”
卫王被她这种儿戏态度给激怒了:“这是万万不可”
周王太妃没有说动卫王,出了卫王府却忽然生出悔意来:卫王一定不要大嘴巴啊这主意说出去就不灵了结仇她倒不怎么怕,只担心白白结了仇家而不能坏了杞国公家计划,那就不划算了。她急得不行,于车内直跺脚,害侍女问她:“娘子,有什么吩咐”
周王太妃一顿,不知怎么地想到了老皇帝,当初他那样瞒着自己,也是怕走漏了风声了吧。越伤心,又落下泪来:“去池府。”
对了,她还有一个小朋友――郑琰。
郑琰听说周王太妃来了,心中非常奇怪,这位这些年都很宅,寻常不出门,这是要做什么呢忙命摆茶果,又亲自迎了出去,却见周王太妃脸上很有些仓惶,不由问:“怎么了”
周王太妃抓着郑琰胳膊进了门,附耳问道:“卫王这个人,可靠不可靠口风紧不紧
“”
“若能把徐九弄出昭仁殿,又将如何”
郑琰连忙把她拉到内室,周王太妃也不矫情,一五一十说了自己计划,又说了自己担心,最后问:“看你家大娘就很好,可有意让她入主昭仁殿”
怎么一个两个都这样想啊郑琰黑线地道:“这是国家大事,圣人是很好,我却不想日后女儿女婿拌嘴时候难说话。”
周王太妃略失望,又打起精神:“那你说――”
郑琰并不想执行这种计划,当然,这计划操作好了还是可行:“等一下,邀几个人来。”
邀人里就包括了她家邻居、她爹、她师母等人,周王太妃说了自己想法,又说:“让皇太后迁出昭仁殿不易,又不能把她饿死殿中。让个妃子迁出来,简直太容易了。徐氏女一进去,就另册皇后,让她移宫到时候皇太后已经不在昭仁殿了,后悔也晚了”
庆林大长公主表示:“也要给皇太后安排个差不多去处,否则她是不会搬。”她对周王太妃真是刮目相看。
郑琰道:“这个好办,修葺保慈宫就是。”保慈宫在大正宫之北,也叫北宫,与大正宫连成一片,只是已经许久没有个正经皇后升上去皇太后住了,已经荒废,需要重新修整。
李神策下限也不算太高,对于这种计谋毫无压力,他也是被杞国公家弄烦了,很痛快地道:“可。还请大长公主作一回说客。”
郑琰吐吐舌头,本来这个任务该落她头上,现在她跟徐莹掰了。只好揽下了,具本请修葺保慈宫任务,当然也不是自己出头,而是找了代打。
李神策与郑靖业完善了这个计划,把它一环套一环。
先是,郑琰找人上疏:“朝臣为圣人议婚,累年而不决,之所以不成,是因为没有考虑到皇太后啊”接着奏本内容却急转直下,“昭仁殿是皇后居所,圣人成婚之后,皇后迁居昭仁殿,则置皇太后于何地请修葺宫殿,供奉皇太后,颐养天年。”
并不是每一件事都要拿到大朝会上讨论,具体讨论什么,这里面就看安排了。这封奏疏过了政事堂,到了萧复礼那里晃一晃眼,有关部门那里转一圈就被批准了。
接着,世家开始攻击皇太后无所出指儿子,怀疑日后还有这样担忧,皇帝本来就比徐欢年龄大,实在等不得皇太后又偏心侄女,到时候压制得皇帝没孩子怎么办
接着,庆林大长公主与宜和大长公主一齐登场了,游说莒国夫人:“事已至此,不如各让一步吧,总要有个台阶下,硬对上这么些人,其事难成,不如一步一步来。总好过僵着。这么僵着,圣人今年都十二了,再大些,照样临幸宫女,照样生孩子,生出一堆庶子来,阿欢如何自处”女人跟女人说话,总是能说到最在意地方。
莒国夫人不得不动心,犹豫着问:“如何让步”
庆林大长公主就说了个折衷方案出来:“阿欢先为妃,只要阿欢有子,便立时册后。”
莒国夫人也不傻:“阿欢比阿元小三岁,等她十五,阿元都十八了能不先晓人事吗还有,阿欢,要是生了女儿呢”
庆林大长公主笑道:“所以说是个台阶嘛先把阿欢弄进宫是正经,先占位子,她就能暂时管后宫,下面就看她本事啦。退一步,两人都在宫里,日日相处,嗯两人投了脾气,就算没孩子,也不是做不得皇后。”
莒国夫人心动了,自与杞国公商议,杞国公依然不肯松口。庆林大长公主对他也有说法:“一拖二拖,还有旁办法让人帮家孙女争争争吗人都有累时候。世家不一样,人家是争自己东西,不知道累。没人帮忙,争得过”
“世家现在要个面子,得里子,否则,耗到皇太后去见先帝,圣人依旧少不了皇后。谁耗得过谁呀”宜和大长公主给妹妹帮腔。
杞国公智商情商比妻女高些,也发现如今是势成骑虎,却依旧不肯轻易答应:“两位公主来与说这些,是为人做中人么是他们比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