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节阅读 27(2 / 2)

天唐 格鱼 7852 字 2019-04-19

而李鸿毕竟是皇孙高高在上有需必应惯了,兼之少年心性,见自己的意中人投向别人怀抱,心里即痛苦又愤怒,也顾不得失礼不失礼了,铁青着脸起身冷哼一声意欲拂袖而去,

李鸿的这一声冷哼很不合时宜,也很刺耳。

众人复杂的目光投射过来,李鸿更加难堪,恨恨地挺直身子,扬手指着张瑄冷笑道,“张瑄,几句歌令而已,何必如此得意闻你素日浪荡花间招蜂引蝶,这艳曲儿怕不是从哪里剽窃而来”

“你一介布衣,如何能配得上崔家小姐”

按说李鸿皇家子弟,本不该如此失态。可此情此景之下,能不能得到崔颖的美人芳心倒尚在其次了问题的关键在于,他这个天潢贵胄天子皇孙,当众示爱,竟然输给了一个白衣士子,这让李鸿如何能接受地了

少年痴狂,加上妒火熊熊,早已失去理智了。

杨玉环和李持盈不约而同地皱了皱眉,作为皇室在场的长辈,李鸿今日的言行举止着实失却皇家体面,让她们感觉大为丢脸。

对于李鸿,张瑄原本不怎么放在心上。皇孙又如何终归不过是一个小屁孩而已。他两世为人志存高远,怎会跟一个小屁孩去争风吃醋。只是李鸿如此咄咄逼人,张瑄却不能不正面回应。

他前些时候在曲江池诗酒宴上谩骂李林甫,不畏权贵的名头早已传扬了出去,此时自然不能沉默。

“郡王殿下此话,张瑄不懂。正如殿下所言,不过是几句歌令而已,不过是助兴之词,何足道哉”

“至于说配与不配的,更不消说了。张瑄与崔家小姐本有婚约在身,长安城无人不知无人不晓,前日皇上曾下口谕,某家正择吉日,与崔家小姐完婚难道郡王殿下不知”

“身份若何,张瑄一介士子,与殿下皇孙身份自然判若云泥。但张瑄饱读诗书,牢记圣人之言威武不能屈,贫贱不能移,傲骨铮铮,便是白衣卿相殿下如若定要无礼取闹,刻意羞辱张瑄,张瑄又有何惧”

“威武不能屈,贫贱不能移,傲骨铮铮,便是白衣卿相好说得好”一个豪迈威势的声音从场外传来,一身明黄色便袍的李隆基龙行虎步大步向场上行来,身后跟着目光闪烁的高力士亦步亦趋。

“拜见皇上,吾皇万岁万万岁”在场众人包括玉真公主李持盈在内,尽皆拜伏在地,而李鸿则面色如土地也拜伏了下去。

杨玉环却笑吟吟地起身迎了过去,“皇上怎么来了”

--------------------------新的一天,都把票票投出来吧,泪求推荐票啊

第一卷长安风云 第051章李林甫之死

第051章李林甫之死

“众卿平身。”李隆基朗声一笑,虚虚摆了摆手,示意众人起身。

待众人都起身来,李隆基阴沉而威势凛然的目光从李鸿身上一闪而过,李鸿心里忍不住一个激灵,暗暗出了一身冷汗。李隆基的这些皇子皇女加皇孙们,没有一个不畏惧他的,见皇爷爷目光不善,李鸿心里颇为忐忑。

好在李隆基似乎没有追究他的意思,见李隆基笑吟吟地牵起杨玉环的手来,坐定,玉真公主等人谈笑生风,李鸿心里非常不安,趁人不注意,悄然退去。

不过,他心里对崔颖的心思,并没有因此而消散。

与玉真谈笑了几句后,李隆基转头凝望着张瑄,淡淡一笑道,“张瑄今日又出佳作,朕在一侧倾听多时,颇为嘉许。汝之才,远胜昔日那狂生李白,倒也承受得起朕赏赐你的金牌小郎君的雅号。”

张瑄恭谨一笑,躬身拜去,“皇上厚爱,张瑄实不敢当。”

“汝也不必过分自谦。想我大唐天下,人才济济,此为兴盛之兆汝即有大才,当苦读诗书以备将来报效朝廷。明年春闱,朕在金銮殿上等着你。”

“力士,取青玉鸳鸯佩来,赐张瑄与崔颖。”

高力士应声出列,吩咐随身的小太监取过早已准备好的青玉鸳鸯佩来,朗声一笑,“张家小郎君,崔家小姐,还不叩谢皇上恩典”

张瑄和崔颖赶紧并身一起拜了下去,齐声呼道,“拜谢皇上隆恩,吾皇万岁万万岁。”

李隆基爽快地一笑,摆了摆手,“罢了,起来。朕观你二人郎才女貌有情有意,实乃天作之合。朕今日就赐尔二人青玉鸳鸯佩,待来日尔等完婚,朕当亲自为尔主婚。”

张瑄心头一喜,就连崔颖心头都起了一丝莫名的欢喜。

皇帝这么当众赏赐青玉鸳鸯佩,这相当于皇帝的公开变相指婚,有了这种御赐信物,两人的婚事已成定局。

原本坐在另一侧的崔颖的父母崔琚和郑氏夫人见状也不敢怠慢,也随即起身走到近前拜了下去,“臣崔琚臣妾郑氏叩谢皇上隆恩。”

李隆基扫了崔琚一眼,淡淡道,“崔琚,你倒是好眼力,人道张瑄乃长安城里一纨绔,唯独你崔琚慧眼识人”

崔琚脸色一红,明知皇帝话语中微含讥讽之意,却也不敢回言。

“退下吧。”

李隆基挥手屏退崔琚夫妻,然后示意歌舞继续进行。

皇帝的到来让今天的玉真观宴会达到了一个高潮。一曲歌舞毕,李隆基正要举杯与众人畅饮,却见场外跌跌撞撞冲进一个人来,40多岁的年纪,身材中等,脸色惨白,正是李林甫之子将做监李岫。

李岫冲进场中,泣不成声地拜倒在地,声嘶力竭地喊道,“臣李岫奏明圣上,臣父病发不救已薨请圣上做主

李岫这一嗓子震惊全场。

李林甫死了这怎么可能众人震惊地面面相觑,互相交换着不可思议的眼神。

李隆基虽然对此早有思想准备,但李林甫死的噩耗还是来得太过突然了一些。同时,他感觉有些伤感。毕竟不论李林甫是不是奸臣、是不是把持朝政祸乱大唐,但都是跟随了他数十年的忠诚臣子,如今突然归天,李隆基心里也颇为不是滋味。

本次宴会因为李林甫之死的消息,而草草结束不了了之。李隆基当即下诏,命礼部、鸿胪寺和将做监三个衙门,按礼制会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