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节阅读 73(2 / 2)

天唐 格鱼 8111 字 2019-04-19

“程兄,某有预感,甚强的预感。陛下一定会大力扶植张瑄起家,目的只有一个原来,某以为是制衡杨国忠,但现在看来,杨国忠根本不足为惧。”

哥舒翰压低声音道,“不知程兄可曾注意,安禄山匆匆逃离京师,不尊诏命不告而走,但陛下却装作什么都不知道,提也不提一句某家猜测,陛下是不会轻易善罢甘休的。”

“是呵,安禄山势力坐大,积重难返。荣王前车之鉴就在眼前,陛下不能不有所防备。如果再不防备,他日安禄山必反了。”程千里点了点头,亦轻轻说着。

两人边走边说,不多时就各自上车,出宫回府而去。

那边,张瑄与高力士并肩向御书房行去。

高力士回头暗暗瞥了张瑄一眼,心头感慨万千。

不久前,张瑄还是不足挂齿、让很多人不以为然的朝中的中下层官吏、东宫的辅臣,但弹指一挥间,他就青云直上一跃成为需要文武大臣抬头仰望的敬畏的对象。

“子瞻老弟此番救驾有功,咱家也是心有所感。若是没有老弟当机立断临危不乱,怕是咱家此刻也见不到子瞻老弟了。”

“大将军过誉了。陛下有命,张瑄自当鞠躬尽瘁死而后已大将军对张某的提携、提点,张某更是铭记不忘。大将军有所吩咐,一个口信或者一封书函出宫,张某必无有不从。”

张瑄拱手笑道,态度还如之前一样,对高力士微有几分敬意。

说实话,别看这大唐朝廷这么多人,可很多人在张瑄眼里,还真不如高力士这么一个太监。高力士虽然贪财好物,深得皇帝信任,但却很少因为个人原因在皇帝面前口出谗言,构陷大臣,看问题也极其有远见、很有原则性。

而且,此人的难得之处还在于,从一而终,从始至终对皇帝忠诚不二,毕生不移,颇有风骨。

“哈哈好,子瞻老弟的话,咱家记在心上了。他日咱家若是有难,还请子瞻老弟援救一二。”高力士哈哈笑着,“走吧,子瞻老弟,别让陛下等急了。”

张瑄点头,与高力士一起加快了脚步。

但即将走进御书房的时候,张瑄突然停下脚步转头望着高力士压低声音道,“大将军,陛下是否有意要废除太子”

杨国忠和李亨在兴庆宫“表演”的那场逃离未果、恼羞成怒之下又焚宫的大戏,张瑄也略有所闻,由此猜出太子肯定引起了皇帝的深深记恨。

高力士轻叹一声,却是摇了摇头,没有做声。

张瑄走进去,见李隆基半躺在床榻上,脸色又有些灰败,就知道皇帝的身体怕是不容乐观。暂时的兴奋头过去之后,浑身的病怏就又泛起,李隆基就算是想要遮掩也遮掩不住了。

御医刚走,李隆基也刚刚服下了药,御书房里满是干涩的药味。

张瑄定了定神,拜了下去,“臣张瑄,拜见陛下。”

“起来吧。”李隆基深深凝望着张瑄,只是那浑浊的老眼中再也挤不出多少凛然的威势光彩来,很黯淡,真的很黯淡。

“是。”张瑄默然起身,站在了一侧。

“张瑄,朕有话要问汝。”

“请陛下吩咐。”

“”李隆基张口欲言,突然尴尬地闭住了嘴,脸色阴沉了下来,犹豫一会才压低声音道,“汝等清查荣王府,可曾见到梅妃究竟是死是活,给朕一个准信。”

张瑄心头一跳。他倒是疏忽了这个事儿,也不知道梅妃已经被李隆基放出了宫去这等宫闱秽乱蒙羞的机密大事,怕李隆基羞于启齿吧。

想到这里,他躬身轻轻道,“臣这就去办。”

李隆基摆了摆手,声音变得微微有些抖颤嘶哑,“这个先不急,汝记在心上就好。朕让汝过来,替朕去办几件差事。”

“其一,所有的宫禁宿卫全部撤换,包括朕身边的一些人。全部更换。朕担心,朕的身边还有荣王逆党漏网之鱼,汝务必要尽快办妥此事。”

“其二,裁撤东宫宿卫,东宫宿卫交由羽林卫大将军府署理,汝可明白朕的意思”

“是,臣明白。”张瑄恭声道,心里却是暗笑,知道老皇帝的猜忌之心越来越重,已经是杯弓蛇影草木皆兵,再也信不得任何人,生怕会再冒出下一个逼宫的荣王来。

由此可见,皇帝废除太子的心思是越来越重了。

“其三,传朕口谕,清查诸王、宗室仪仗护卫,凡有僭越者,严惩不贷”

“臣遵旨。”张瑄躬身领命。

“汝坐吧,朕还有几句话要跟汝说一说,听听汝之意见。”李隆基一口气说了这么多,微微有些喘息。他定了定神,挥挥手,“来人,赐坐。”

第二卷步步惊心 第124章削藩合并大计

第124章削藩合并大计

第124章削藩合并大计

李隆基终于还是提起了安禄山。

张瑄心里冷笑,嘴上却恭谨道,“陛下,安禄山虽未真正从贼谋逆,但与荣王亦有勾结,这是板上钉钉的事儿。否则,荣王叛乱兵败,安禄山就不会不奉陛下诏命便潜逃回范阳。”

“陛下,假以时日,安禄山必反。”张瑄轻轻又追加了一句。

李隆基嘴角轻轻抽动了一下:这种话早在几年前就有人跟他提过多次,而杨国忠更是不断弹劾安禄山有谋反不臣之心。

但以前李隆基都不以为然、没有放在心上,等他回过神来的时候,安禄山已经坐大坐强,此刻就算是李隆基想要收拾安禄山,都不敢轻举妄动,生怕一个不小心会逼反了安禄山。

安禄山要举兵造反,对大唐江山的伤害力量可就大了。

“张瑄,安禄山安禄山之事,朕亦明白。只是如今安禄山坐拥三镇之军,哪怕是朕,也不得不顾忌三分。”李隆基眸光中闪过一丝阴狠,却是长吁短叹起来。

皇帝真的老了,心态都变了。要是往昔,皇帝怎么可能当着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