既然如此,张瑄是断然不会再往李光弼回返夏州的。若是让李光弼再回朔方军中,虽然李光弼未必敢做什么,但毕竟是有隐患存在,张瑄不会冒这种险。
张瑄是一个貌似强势霸道,实际上是一个无比谨慎之人。
他之所以果断向李光弼下手,表面原因是李光弼目中无人蔑视他这个大都督的存在,而深层次的原因则是李光弼这些人盘踞朔方军中多年,关系盘根错节,已经形成了割据的局面,若是不动用雷霆手段,张瑄的军令在朔方一地会遭遇阳奉阴违。
拿下李光弼,与张瑄一开始的谋划有些偏离,这也是根据实际情况进行的调整。
张瑄在朔方城中前前后后,一共呆了不到十天。
但在这十天里,却发生了不少大事。而对于朔方军而言,这几乎就是一场大地震。
在民间有朔方王之称的李光弼被张瑄拿下,起用仆固怀恩和陈阳,同时杀鸡骇猴,对所有朔方将领形成了有效震慑,采取一种近乎简单粗暴的手段,从以李光弼为首的“地头蛇”手里夺取了朔方军权。
至于因此带来的军心浮动,张瑄倒是不怎么担心。他相信,仆固怀恩和陈阳为了巩固自己的权力地位,会竭尽全力安抚军队。
其实真正需要担心的,是李光弼培植的那些中上层将领,至于普通士卒则不会有什么波动。只要两人能将这部分将领抓住、稳住,什么都好说。而这部分人若是蠢蠢欲动,张瑄自然也不会心慈手软。
这军中藏龙卧虎,最不缺的就是能带兵的中下层骨干。革职一批乃至诛杀一批,再另行提拔便是。
张瑄绝不允许手下军马掌控失灵,若是如此,哪怕是来一个大换血,他也在所不惜。
张瑄心里其实有一个深远的计划,他准备等封常清和周旭初率那一万二千羽林卫到达灵州之后,将抽调一部分中下层将领头目,分散充实到陇朔各军中。
清早,红日初升。
张瑄启程赶赴灵州。此行,除了他带来的500骑兵之外,仆固怀恩和陈阳还增派了一千朔方骑兵充作张瑄的大都督护军。
一千五百人的军队开拔,这一次,张瑄没有再隐匿行踪,而是公开打出了大都督的仪仗旗帜,由官道之上向灵州开进。
仆固怀恩和陈阳一直送出了五十里,才再三恭谨地拜别而回。
跟随张瑄前往灵州的,除了萧十三郎、雷万春和南霁云之外,还有李光弼。李光弼脱去将军甲胄,换上了一身青衫,神色漠然地骑在马上,跟随在整个队伍最后。
对于李光弼,张瑄另有打算,所以对他的存在,一直视若不见。
从朔方到灵州,不足500里。如果要急行军,数日可抵达。但张瑄却命令全军缓缓行进,每日行不足百里。
沿途之上,地方官吏接连出迎,有些还要宴请,张瑄几乎是来者不拒,一反常态。
而距离灵州越近,张瑄的脸色却越不好看。
全军上下,大概只有花奴儿隐隐猜出了张瑄的心思:他在有意等待,等待灵州的郭子仪有所动作。
在张瑄看来,无论是为了他的儿子郭旰,还是为了张瑄这个即将到任的大都督,郭子仪都不能继续好整以暇地呆在灵州不出了。
难道,这个郭子仪又跟李光弼是一路货色非要“敲打敲打”才能使用
似乎是年龄大了,简直就成了病篓子,又感冒发烧了,今天更一章5000字的吧,抱歉了,诸位。
第二卷步步惊心 第232章郭子仪的动静
第232章郭子仪的动静
第232章郭子仪的动静
张瑄并不知,此刻的郭子仪已经气急攻心卧床不起。
郭旰逃离朔方城,回到灵州以后,不敢隐瞒,一五一十地将事情的来龙去脉向自己的父亲郭子仪如实禀报。郭子仪大怒之下,当场将郭旰骂了一个狗血喷头,如果不是有几个部将和幕僚拦着,一顿杖责郭旰是免不了的。
郭子仪当即病倒,主要是心痛和无奈所致。
他子女虽然众多,但对于这个次子寄予厚望,一心想要将之培养成自己在陇朔军中的接替人,因而郭旰是郭子仪子女中目前唯一一个在军中任职的儿子。
而他的长子郭曜,则不喜征伐,只爱读书。郭子仪不愿意勉强郭曜,只得任由郭曜习文,日后走文官仕途之道。
可郭旰如今却闯下了滔天大祸。
无论他有天大的理由,他率军擅自攻击回纥公主,这便是大罪。而如果回纥公主苏扈冬一旦殒身大漠,这就更成了死罪。一旦被朝廷知晓,郭旰必死无疑。
这个时候,郭子仪还并不知道,在郭旰俘虏的回纥人里还有回纥王子葛勒,而葛勒还差一点死在郭旰手里。当然,郭旰也不知葛勒的真实身份,还当是回纥人中的贵族或者将军。
郭子仪卧在床上,一直在思量着如何摆平这事儿。他有心派人去回纥赔罪,争取回纥人的谅解,但又担心此举会引起张瑄这个新任大都督的猜忌。
而如果任由事态发展,等张大都督到任灵州,郭旰还能往哪里逃
接下来,又接连不断地从朔方传来让郭子仪心神震动的坏消息。
听说郭旰俘虏的回纥人里竟然有回纥王子葛勒,也就是回纥的汗位继承人,郭子仪大惊,暗道不妙。
旋即,又传来回纥人举大兵围困朔方城讨还葛勒的军报。
几乎是与此同时,张瑄在朔方召集朔方各州卫主将并罢免了李光弼军职的事儿也传遍了灵州上下。
郭子仪闻报长叹一声,知道自己这个寄予厚望的儿子,恐怕是保不住了。
张瑄在朔方大有“动作”,明摆着是杀鸡给猴看,表面上是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