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奴儿大惊,一边挣扎,一边向门口扫了一眼,见侍女们都机灵地躲避了出去,心里这才松了口气。
张瑄终于确定了,这花奴儿着实是一个具有闷骚潜质的女人。
她的热情一旦释放开来,那就如同洪流一般不可阻挡。这床第间的欢乐事儿,她一开始还是半推半就,但到了后来,就完全“反客为主”,占据了主动,极尽疯狂。
与崔颖的“中规中矩”相比,与李腾空和万春的略显生涩相比,显然花奴儿更让张瑄放开心怀。
两度欢乐之后,花奴儿温柔地依偎在张瑄的怀中,探手在他的胸膛上画着一些莫名的圈圈。
张瑄俯身在她光洁而余韵薄生的额头上亲了一记,然后柔声道,“凤鸣,过几日我便去向朝廷给你要一个名号”
花奴儿摇了摇头,幽幽道,“奴家才不要什么名号呢,只要你心里有奴家就行了还有,我反正是要跟你去陇朔的,你不能撇下我在长安”
张瑄笑了,“你愿意去便去吧。这一次,我准备让空儿也跟去,还有”
张瑄欲言又止。
花奴儿一怔,抬头望着张瑄轻轻道,“你就藩陇朔带奴家去还好说,因为奴家不是你的妻室,但如果你要带空儿,恐怕皇帝那里不会答应吧”
“呵呵。”张瑄笑着避过了这个话题,慢慢闭上了眼睛,沉沉睡了过去。
张瑄早就有一个想法,只是跟谁都没有说过。
他想在陇朔建立一支女军,就由他未来的侧妃回纥公主苏扈冬和李腾空两人一起掌控。
苏扈冬是回纥能征善战的有名女将,由她率一支军马自然轻车熟路。至于李腾空,她好武善骑射,协助苏扈冬掌军也没有问题。
如果让苏扈冬知道张瑄的这个想法,就马上会猜出,张瑄在打什么鬼主意。
苏扈冬在回纥标下有一支两千人的女军骑兵。回纥人善骑射,哪怕是女子都不弱。因此,苏扈冬组建这支女军并没有费太大的劲儿。
转眼间就是上元节。
上元节还是上元节,与往年并没有什么不同。但今年的上元节却不仅仅是上元节,还是李亨的登基称帝日。
昼间,要举行李亨的登基大典;而晚间,改元登基的新皇李亨将在皇城朱雀门的城门楼之上大宴群臣,并与满城百姓同乐,共度上元佳节。
宫里从昨夜凌晨开始就进入了登基大典筹备的倒计时,太监宫女们忙碌不休,在登基大典“总设计师”和“总指挥”陈希烈的指挥下,任何一个细节都不能忽视。
此番大典事关李亨这个新皇的威严和无上皇权合法性,李亨非常重视,下诏命陈希烈率礼部诸官员亲自操办。
为了确保万无一失,并保证登基大典和上元节期间的长安安全稳定,杨涟手下的羽林卫半封闭了长安的几大城门,而城里,更是戒备森严。
登基大典在午时三刻举行。张瑄一大早起来,陪着崔颖、李腾空、花奴儿和焕娘一起用过早餐,又去向柳氏母亲问过安,然后才提前进了宫。
进了宫一路行去,张瑄先去要举行登基大典的兴庆宫明德殿转了一圈,然后就去了万春苑。
不料万春却不在。
宫女惜竹敛衽一礼恭谨道,“王爷,公主陪盛王、寿王、信王、咸宜公主、常山公主、高都公主、新昌公主等诸殿下去宪阳宫探视太上皇陛下了。”
李亨称帝在即,李隆基要被尊为太上皇。这些天,宫里很多人早就暗暗改了口,不再称李亨为殿下而是陛下了。
张瑄一怔,皱了皱眉道,“探视太上皇”
“是。”惜竹轻轻道。
哦。张瑄点了点头,转身就走,心里突然浮起一种很是诡异的感觉来。
第二卷步步惊心 第342章登基大典2
第342章登基大典2
第342章登基大典2
张瑄离开万春苑,向兴庆宫走去。因为在宫里行走,他的护军大多数都留在宫门之外,身边只带着南霁云和一个护军,充作随从。
张瑄抬头望了望天,见一轮红日跃升于天际,温暖的阳光播撒下来,驱散了漫天的寒气。前几日长安下了一场暴雪,这宫里仍然还到处残留着积雪的痕迹。
但风还是西北风,彻骨的凉意。一阵冷风吹进,张瑄下意识地裹紧了裘皮披风,继续向前行去。
距离兴庆宫越近,人声就越嘈杂,而宫径上往来穿梭的太监宫女也越来越多,行色匆匆。
不过,见到张瑄,都恭谨见礼。这宫里宫外,无人不知、无人不晓,张瑄这个永宁王是一人之下万人之上的当朝权臣,权势冲天,无人可比。
与张瑄相比,现在的张继勇、杨国忠之流顶多算是二流。
兴庆宫门口,宫禁宿卫把守森严。
今日登基大典,事关重大,宫禁宿卫自然高度重视,不敢有一丝一毫的怠慢。万一要是出了什么岔子,谁也担待不起。
张瑄带着南霁云向宫里行去,几个宫禁宿卫赶紧躬身行礼,不敢抬头正视张瑄。
张瑄笑了笑,在擦肩而过的时候,突然探手拍了拍一个宿卫的肩膀,朗声道,“兄弟们辛苦了”
那宿卫大为激动,赶紧挺直腰板大声道,“谢王爷”
张瑄走了几步,停下脚步回头问道,“公孙游何在”
公孙游本来是东宫右卫率府的长史,因为之前没有附庸李豫作乱,坚定不移地支持李亨,得到了李亨的赏识,已经被李亨启用为宫禁宿卫的头目左宫门卫将军。在如今这个大典即将举行的关键时刻,作为内宫武装力量的司令官,护卫李亨登基的侍卫长,公孙游没有露面,张瑄觉得有些奇怪。
那宿卫大声道,“回王爷的话,小的还没有见到公孙将军”
张瑄皱了皱眉,却是没有再说什么,扭头大步离去。
望着张瑄离去的背影,那宿卫激动地望着站在对面的“同袍”,神色非常兴奋。他只是一个寻常的内宫军卒,能与张瑄这个永宁王兼战功赫赫的陇朔藩帅说上几句话,对他来说,已经算是莫大的荣耀了。
因为距离登基大典正式举行,还有几个时辰的时间,所以满朝文武都没有到来。
明德殿里,只有陈希烈带着几个礼部官员在紧张地忙碌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