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节阅读 43(2 / 2)

至于袁隗提议的人,想来没人不知,即便不熟悉汉末这段历史的人,对于孔融之名也是有所耳闻的这就是让梨的那个,而且才学也是不俗,在当今素有名望,以他担任河南太守一职,也没有什么人能提出反对的话来。

这就是此时声望重的好处了,不过刘轩对这人并不是很喜欢,因为孔融不但本身是威望极重,还是当今门阀士族的代表人物,加上孔融本身对于军国大事也不是特别擅长,所以刘轩觉得此人就算招入朝中也没什么大用。

同时孔融这人脾气很不招人待见,有点自觉声望隆重,行事起来肆无忌惮的意思,曾经数次辞官,而且对任何人都没个好脸色,后来曹操杀他,也多是因为这一点。估计真入朝中来,自己能不能忍住还真不好说。

当然,孔融本身还是有些能力,比如孔融鼓励教育,这点倒是很让刘轩敬佩。

不过就目前来看,孔融迁河南太守,对于朝廷绝对是有利的。只要孔融控制住长安东面,那么刘轩就可以放心的去对付西北势力了。

孔融名望高,天下诸侯即便兴兵也不敢随便去动他黄巾军除外,所以孔融即便没有什么军事才能,也可以为朝廷争取足够的时间。同时孔融虽然为门阀争利,但表面上还是忠于汉室,朝廷或者皇帝下旨,孔融还是得遵从,这样的话等刘轩收拾了西北回过头来的时候,也可以不用费力气去攻打洛阳。

同时孔融坐镇洛阳,也叫朝廷与关东诸侯之间出现了一个缓冲,有个这个缓冲地带,双方也会保持有限的交流,同时朝廷又不能直接对关东产生影响,那么关东诸侯就可以更加的肆无忌惮。

总之,无论从哪方面看,孔融都是一个绝佳的选择,所以刘轩立刻下旨:废河南尹,复置河南太守,孔融从北海相迁河南太守,治雒阳。

诏令一下,满朝文武觉得这么安排最是妥当。

袁隗等人觉得皇帝用孔融,就是重用大族士人的意思,他们自然没什么不满意的,一些寒门出身的又因为孔融威望隆重,又是孔子后人,也没什么觉得不妥的。

倒是郭嘉坐在角落里,隐约猜出了刘轩真正的用意皇上怕是不待见这位,否则以孔融威望,招入朝中不是更好雒阳那地方本就被舍弃了,随便用谁不行

不过这话他却没说出来,只是坐在那里与众人没什么差别。

随后刘轩又下旨:“袁绍讨贼有功,升任青州刺史。”

原本他是想要袁绍任冀州刺史的,可是随后想起来韩馥正是冀州刺史,虽然他知道这货恐怕没多少好日子过了,但眼下没有地方安排他,总不能弄出两个冀州刺史吧

加上孔融离开北海国,青州那地方匪患又特别严重,总得派个能人前往治理。袁绍身为渤海太守,倒是就在青州不远,将他迁为青州刺史他也不会反对,同时渤海这个地方他肯定不会放手,那样的话他和韩馥之间的矛盾会更快的激化,早晚一场火并。

随后又下令将刘虞招回朝中任职,先前因为诸多变故,刘虞还能推脱不能成行,此时道路通畅,再不回来那可就真的有问题了,少不得要让宗正寺派人查探一番,然后再以天子名下诏削藩平叛了。

“不过刘虞进朝,当任何职”

这个得先讨论出来,总不能连叫其担任什么职位都没定就直接叫回来吧那太儿戏了。

原本刘虞可以进京担任太傅的,但此时太傅是袁隗,这位老大人在那位置上坐的稳稳当当的,总不好直接给撤了吧

那么就只能在九卿与六部中寻找,还必须得是主官才行,否则不符合刘虞如今的地位。

讨论来去,刘轩发现合适的也就是户部尚书、卫尉、廷尉、司农等几个职位,当然吏部尚书也没什么问题。

与诸公讨论了一番,最后决定招刘虞进京担任司农,毕竟刘虞在幽州时期,地方上被其治理的相当不错,只是此人主张对外族采取怀柔政策,这一点被刘轩所不喜,所以就不准备让他去接触与兵事有关的位置。

倒是搞搞后勤,治理治理天下应该没什么问题。

商量一定,诏令立刻就下达:“公孙瓒讨贼有功,升幽州刺史原幽州牧刘虞入朝为司农,诏令到达之日即刻启程。”

这诏令中关键的就是最后那句,否则寻常诏令并不会将时间定的这么死,刘轩就是要看这刘虞到底是什么心思。

忙了一天,总算是将这些比较麻烦的事情解决了,但是关东联军都有出力,也不能只部分封赏,不过余下的都是些小事,刘轩也不必事事都自己去费神,叫诸公们拟的奖赏章程上来,然后自己过目一下就可以下诏了。

反正那些人都只是在各自的基础上进行一点变动,刘轩也不在意,反倒是先前那一番封赏,这天下间的局势立刻就是一阵变换,也不晓得最后会变成什么模样。

“而且那南华老仙还会做出什么举动来”

自从南华刺杀他一次之后,就再也没有了动静,这一点让刘轩很是在意。

南华老仙想要建立一个修行国度,或者说是建立一个类似后来西方教廷的体系,自己虽然不直接参与治理天下,但是却超然于整个国家之上。

黄巾起义不过是他谋划下的产物,如今虽然平定,但诸多余孽还在,四方还有许多黄巾残党,若南华老仙揭竿而起,估计响应者并不会少,只是具体会在什么地方,让刘轩很是好奇。

除此之外,南华的事情也提醒了刘轩,这个时期可不仅仅只黄巾军一支以宗教为名的势力存在,汉中那地方可还有一支五斗米教,也就是天师道似乎是后来的天师教前身,此时正在益州东北部和汉中地方闹的很是欢实,益州牧刘焉也上表说过几次这事。

不过按照刘焉表中所言,闹事的只是其中一支,其贼首名为张修,现今天师道正统传人张鲁已经与刘焉取得联系,准备将这一支给铲除,若成功,则川地复平。当时刘轩也没多想,此时想起,才发觉这里面似乎没什么简单。

“不晓得这天师道和那南华有没有什么牵扯”

若是有牵扯,那么南华的势力也不可小看,西面有天师道,东面有大量太平道残余教众,只要南华登高一呼,估计又是个天下群起响应的局面,那时候这时节可就更加乱了。

但是这事情他也只是猜测,何况就算真的有联系他也没有什么办法,眼下还是老老实实的种自己的田,将自身实力壮大了再谈旁的。

正寻思着,突然见荀彧进来低声禀报道:“刘备刘玄德已经抵达潼关,不管其帐下幕僚简雍已经先一步到了长安,目前在卢子干府上。”

卢子干就是卢植,刘备要进京,先派人去卢植府上打听些消息也是正常,刘轩并没太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