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我们的军队还有多少人在德国”胡云峰想了一会问道。
“13294人。”蒋百里答道。
“全部调回来。曹远征,你在特种部队中挑选300人,分配给特战队员们,该是让他们自己带队作战的时候了。”胡云峰命令道。
曹远征笑笑道:“队长,我估计那帮家伙不会愿意带队,他们肯定只想跟你一起作战。不如打着扩充特战队的名义,挑选300人跟着你,你布置任务时,再分给他们人员,让他们不知不觉地带队作战。”
胡云峰想想也是,他看着曹远征暗道,这家伙当年几年的政委随时都可以想出治人的办法。他点头同意道:“那明天我亲自带他们去特种部队挑人,军队要抓紧整训,家园计划什么时候可制定完成”
蒋百里和曹远对视了一眼,曹远征道:“队长,初步设想已经完成,但我们还需要更详细地了解苏军的部署,以及远东的地理气候环境。这几年虽然我们在苏维埃港特别州非常自由,但苏维埃港特别州以外的地方,苏联人都管制得非常严,没有向苏联请示,我们的人也不能随意在远东地区活动。远东地区还有很多地方对我们来说还是一无所知的盲区,我们需要找到最佳进攻路线。”
胡云峰并没有责怪他们,他们说的是事实,虽然桑德拉的情报部门收集了不少过情报,但远东地区太大,根本不可能在几年之内完全收集远东地区的地理、气候的环境情报。而对苏维埃港的军队来说,要想夺取远东地方,必须突然袭击一击而中,不能有失误的地方。打成消耗战,那只有放弃夺取远东地方,全力防御越南、印尼和澳大利亚去。
胡云峰道:“在我从苏联战场上回来前,你们必须拿出一份详细可靠的计划来。”
“云峰,马上就要实施行动了,你又要跑出去”蒋百里无奈道。
胡云峰呵呵,道:“第一,我要去德国接我儿子。第二,指挥大兵团作战我不会,我在这里只会干扰你们的工作。等你们把作战计划制定出来,我在根据我掌握的情报给你们修补计划。”
唉蒋百里叹口气,摇头开玩笑道:“我们都被你奴役了。”
紧接着蒋百里正经道:“苏维埃港最累的是你岳父,你看他岁数没我大,头发已经因为操劳过度白了一半。”
胡云峰严肃地点头,对曹远征命令道:“曹远征,你安排一个医疗队,专门给科研人员、苏维埃港的行政管理人员定期强迫检查身体,以我的命令形式通知下去。”
曹远征应着又笑笑道:“蒋将军每个月都被我强迫检查身体怕了。蒋将军,现在你听到命令没有。”
蒋百里嘿笑几声道:“还要组织一支医疗队,云峰的夫人定期检查身体。”
“这事林叔已经办好了,不用操心。”曹远征道。
2011年结束倒计时,求点月票。谢谢了
第三百六十一章 反思
第三百六十一章 反思
胡云峰甩手把军队的事情交给蒋百里和曹远征后回到了别墅。他放心地把军队交给蒋百里和曹远征不是没有理由的。蒋百里的人品和能力胡云峰不用质疑。而曹远征跟了他五年,虽然年纪轻轻当上了军队的总政委,但这几年他不仅仅是担任军队政委的角色,而且还要负责军队的后勤,特种部队包括女子特种部队的训练和后勤。并且胡云峰时不时还要交给他一些别的事情,但曹远征显示出与年纪不符的能力,把所有的事情都安排得井井有条。
胡云峰在大别山时就跟曹远征交心谈过话,使他认定曹远征不可能会有异心。何况整支军队都被“血卫社”牢牢地控制的,还有桑德拉的情报人员混在军队进行监视。所以,胡云峰放心大胆的把军队交给他们负责。
胡云峰是有自知之明的,他非常清楚他的长处在哪短处在哪做为特种部队出身的狙击手,想在战争中活下去,就必须明白自己的长处和短处,扬长避短不犯错误,才能利用自身的长处和对手的错误消灭对手,让自己在战争中存活下去。
所以,胡云峰只须利用他的先知先觉的优势掌握住大方向即可,他虽然穿越而来,但毕竟不是神,不能包办一切。
在去德国参加对苏作战之前,胡云峰除了要把他四个怀孕的女人送到澳大利亚去,安排好伪造苏联货币和把鸦片变成海洛外。他回到别墅后马上一个个静心反思德国为什么会在苏德战中失败。以吸取其中教训,在夺取远东时不再犯希特勒和德国犯下的错误,争取一击而成。当然,他不希望苏联被他和德国联手灭亡,苏联是他对以后对抗美英的棋子。而且他要是和德国一起灭亡苏联,他十分清楚那时苏维埃港离灭亡的时间也不会太远了。
苏德战争之所以以德国失败而告终,后世各国的战略战术专家们和军迷们都做过无数的分析和推测。胡云峰当然明白苏德莫斯科会战是德国第三帝国由盛转衰的转折点。莫斯科会战时是苏联最虚弱的时候,胡云峰夺取远东的“家园”计划也是准备在那时实施。所以,明白莫斯科会战德国为什么会失败,是胡云峰去德国前必须想清楚的事情。
胡云峰边想边拿笔记下,苏维埃港还没有建国,他纯粹是靠欺骗来获得各列强的支持和容忍。但他明白,在建国后外交的重要性。所以他首先分析了德国进攻苏联前的德国内政外交情况。
早在希特勒在国会竞选总理之前,希特勒及其纳粹党就千方百计地讨好德国陆军,希望在今后的一系列计划和阴谋中得到陆军的支持,但是德国陆军素来具有的职业独立性,使他们不愿意受到政治家的干涉。因此,当希特勒成为国家元首,并野心勃勃地梦想征服整个欧洲乃至世界时,陆军的将军们表示得很冷淡,他们即没有希特勒的狂妄野心,也不希望受这个“门外汉”的领导。
但是后来出现了一系列即成的事实,德军对奥地利和捷克斯洛伐克的占领兵不血刃,对波兰和挪威的胜利也是易如反掌,这些胜利使得陆军的将军们对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