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这样,看起来就和闹剧一般的中途岛海战的结束了。在中途岛战役美军以损失一艘航空母舰、一艘驱逐舰和一百四十七架飞机,阵亡三百零七人的代价换来了小鬼子损失四艘大型航空母舰、一艘巡洋舰、三百三十架飞机,还有几百名经验丰富的飞行员和三千七百名舰员的成果。更加重要的是,小鬼子的海军从此就彻底的告别了胜利了。
大家都知道,小鬼子是非常的好面子的。于是掩护自己的惨败,避免挫伤部队的士气,在六月十日的时候,小鬼子的电台播放了响亮的海军曲,并宣称日本已“成为太平洋上的最强国。”于是当惨败的舰队疲惫不堪地回到驻地时,东京竟举行灯笼游行以庆祝胜利。美国海军首脑事后评价道:“中途岛战斗是日本海军三百五十年以来的第一次决定性的败仗。它结束了日本的长期攻势,恢复了太平洋海军力量的均势”。同时,此战还给日军高层造成了难以愈合的创伤,这一痛苦的回忆直到二战结束一直挥之不去,使他们再也无法对战局做出清晰的判断。
后来在历史上面,很多的海军专家都对这一场战役做了非常深刻的研究。美国著名海军历史学家塞缪尔莫里森把美国海军在中途岛海战中的胜利称之为“情报的胜利”。其实这一点虽然不是很全面,但是不得不说,此次美国海军的胜利,情报上的支持确实起了十分重要的作用,正是因为美国的海军情报部门提前发觉日本海军的计划,让尼米兹能够从容的调配美军的部署,让日本海军毫无知觉。这成为小鬼子这次失利的一个最重要的原因。同时也有许多军事家认为:当时日本海军坚持以战列舰作为海战决战的决定性力量,把航空母舰当做辅助性力量使用,忽略了航空兵力的作用是导致失败的最终结果。
其实上面那些人说的都对,但是日本海军的失败其实是在他的作战计划上面。这个计划最明显的失误是分散部署兵力,联合舰队各部队在相隔很远的距离上单独作战,而美国海军最大限度的集中部署兵力。联合舰队的优势被削弱了。日军计划另一个失误是,进攻中途岛本来是诱使敌舰队决战,可却给航空母舰套上支持占领中途岛的任务,并一相情愿的认为在中途岛受到攻击以前,美军舰队不会离开其基地。日军侦察搜索计划同样不利。最后导致南云忠一遇到进退维谷的难题和来回换装鱼雷、炸弹的尴尬局面。
其实小鬼子失败的原因就是是过高估计己方航空母舰的战斗力,同时在两个战役方向作战,兵力分散;情况判断错误,认为美国航空母舰来不及向战区集结;通信技术落后,缺乏周密的海上侦察,直至关键时刻也未查明美航空母舰的位置;战场指挥不当,决心多变。美军获胜的原因是掌握日军进攻企图,及时集结兵力待机;在鱼雷机大部损失的情况下,轰炸机连续俯冲轰炸,导致日军鱼雷机连机带雷爆炸,航空母舰被彻底摧毁。说到底,就是当时的山本五十六太大意了,这也是为什么前面张心说小鬼子是骄兵必败呢。
于是,一场中途岛海战就彻底改变了太平洋地区日美航空母舰实力对比。在战役结束以后,小鬼子仅剩大型航空母舰两艘、轻型航空母舰四艘。从此,日本在太平洋战场开始丧失战略主动权,战局出现有利于盟军的转折。此次海战的特点是双方海上战斗编队在舰炮射程之外,以舰载航空兵实施突击。
随着中途岛海战的结束,美军开始掌握了在太平洋上面的主动权,彻底的打破了,小鬼子的海军当时在太平洋上面的优势,接下来的事情就相当的好办了。
而且这个时候,尼米兹一下子腰杆子就变得硬了起来,开始对小鬼子展开了战略反攻,小鬼子开始尝到了他们随意的扩大战争给他们带来的严重的后果,可是事情已经是这个样子,这个苦果就是再苦,他们也得吞下去了。
豹式坦克
但是,要是这一年只有中途岛海战这一场决定性的胜利的话,第二次世界大战是不可能的在四五年就结束的,如果说中途岛海战是历史上有航空母舰来进行的大规模作战的话,而这个时候在欧洲,发生了一场历史上最大的坦克会战库尔斯克会战,朱可夫对上了德国的另一位高手曼施坦因。
在这次会战中,我们不论这次会战一些是是非非,但是,这一会战中有一件东西确实是值得怀念的,那就是德国的豹式坦克,这是古德里安上任德国装甲兵总监以后有一个成绩,在虎式坦克装备德军以后,豹式坦克也开始登上了舞台。
要说这两中坦克啊,确实是厉害,就是现在的德军的主战坦克也是以这两种的名字命名的,只是在后面加上了二式而已,可见德国人在当时的射击武器有多么的厉害,而且当时的虎式坦克的这个名字还是斐迪南保时捷给取的呢,这个人就是后来的保时捷公司的创始人。所以可以这么说,保时捷就是德事科技的名用版。
一九四年年初,苏军在斯大林格勒战役中取得了决定性胜利后,乘胜进攻,收复大量失地,但德军在溃败的同时,南方集团军群司令曼施坦因元帅也开始计划向苏军反扑。他主动放弃了一些重要据点,诱使苏军深入,苏军在不断进攻中,战线越拉越长,而德军却趁机完成了兵力的集结。二月十九日,曼施坦因指挥刚组建的南方集团军群向顿涅茨河和第聂伯河之间的苏联西南方面军发起反击,到三月二日的时候,西南方面军遭到了重创,苏军第五集团军遭到了毁灭,三月六日,德军开始向哈尔科夫进攻,三月十四日,苏军被迫放弃一个月前刚刚攻占的哈尔科夫,后撤至库尔斯克南面的奥博扬地区,为防止战线的彻底崩溃,苏最高统帅部把第一坦克集团军从列宁格勒南调,此外第二十一和第六十四集团军也被从斯大林格勒调至这些方向,此后,战线趋于稳定。
曼施坦因的这次反击造成的一个后果就是以库尔斯克为中心的突出部的形成。在其北部,德国中央集团军群控制了奥廖尔一带。在其南面,曼施坦因的南方集团军群控制了别尔哥罗德地区。在突出部内的是苏联中央方面军和沃罗涅日方面军。苏德双方在此形成僵持,一场规模宏大的战役即将展开。
哈尔科夫战役的胜利使得德军又充满了信心,曼斯坦因希望通过一次主动进攻来歼灭苏军。突出部的库尔斯克地区很自然的成为他的首选目标。因为这个突出部犹如一个拳头从苏军的战线中延伸出来,其正面长约二百五十英里,而底部却不到七十英里,曼斯坦因计划通过一次南北两翼协调的钳形攻击,合围并歼灭整个突出部内的苏军重兵集团。并且这次战役的成功将缩短德军的战线,使德军部队的机动性大大增加。曼斯坦因的计划得到了德国中央集团军群司令克鲁格元帅和陆军总部参谋长蔡茨勒上将的支持,但也遭到第九集团军司令莫德尔上将和装甲兵总监古德里安上将的反对。反对是有理由的,一九四三年春,德国在东线坦克损失巨大。而且作为主力的3号、4号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