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且慢,本官看谁敢动”
众人转身一看,居然是大同巡抚卫景瑗被几个仆人搀着赶来,他远远的匍匐跪在地上,山呼道:
“下官见过天使,因故未曾出迎,还望恕罪”
李凤翔虽然是个太监,但是在这时候却不会缩在后面,带着两名锦衣卫百户出列将卫景瑗扶起来,殷切说道:
“卫抚台言重了,听闻抚台脚疾不能出门,皇上临行前还说要不是京内事务繁杂,定要亲自来大同探望。今日见到您这身子骨依然健硕、硬朗,想必皇上也能宽心了。”
卫景瑗听到李凤翔的话,激动的难以言表,几度哽咽,皇上终究还是没有忘记自己这些臣子,那么看来,一切都是值得的。
说着,李凤翔咳咳几声,在半空中铺开金黄色卷轴。
待李凤翔隆重的念完圣旨,卫景瑗眼眶都湿润了,兵士们迷茫的神色消失,娘的,有饷银还造什么反,没事闲的
现在来看,姜家是不是真的会造反对他们已经不重要了,重要的是,这次朝廷发饷了,发了一百万两
这可是少见的大手笔,一百万两虽然不够整个大同欠饷军士的兵饷,但镇城周边这些卫所和屯堡的却可以一次性发齐,这就是希望啊
第一批饷银到了,下一批还会远吗
想着这个问题,兵士们互相看了几眼,纷纷后退回去,用敌视的目光看着姜让,似乎在说:你个逆贼还不快快束手就擒。
姜让蹭蹭后退几步,满脸都是惊恐,他怎么都没想到会发生这种事。
首先,献城这事算上姜襄和自己根本没几个人知道,知道的全都是跟随多年的心腹,但现在居然全城都知道了
其次,姜家在大同经营了这些年,对属下兵士的忠心程度自信满满,尤其是那几百个家丁,甚至都可以跟着自己死战。
但崇祯皇帝甚至没有出京城,一道圣旨外加一百万两饷银就彻底摆平。
两名身着大红飞鱼服的锦衣卫上前擒住姜让,根本不给他多说话的机会,抽出绣春刀,当场就是手起刀落。
看着锦衣卫熟练的模样,所有兵士都是倒吸了一口凉气。
京师在所有外地兵将的眼中,一直都是个遥远又响亮的名字,眼前这些锦衣卫动手砍头的动作非常熟练,而且身上的制式装备就和传说中的一样,华丽又威严。
从这些衣装华丽的锦衣卫身上,大同的兵士们似乎看见一个无比强大的大明京师坐落在自己身后。
更何况,新任的镇守总兵官是白广恩,虽然有投降李自成的污点,但论起战功却不知比姜襄高出多少,如今幸存的九边诸将中,可称骁勇者委实不多,白广恩便是其中之一。
在这种情况下,没有谁会再冒着诛九族的风险跟姜家谋反作乱。
实际上,造反这两个字在大部分人眼中还是禁忌,只要日子能稍微过得去,当兵能拿到些饷银贴补家用,谁闲命活的长会去造反。
第五十一章:罪己诏求收藏
大同镇城校场之上,白广恩和李凤翔站在将台上,几十名锦衣卫面色严肃的环绕一周,每名锦衣卫身前都跪着一名或几名姜家族人。
这些姜家族人或面如死灰,或疯疯癫癫,都是被死死按在地上,等待着毫无悬念的最终判决。
忽然间有些喧闹的声音传来,有兵士将几十车的饷银拉到校场另一侧。
消息越传越快,兵士越聚越多,进入校场后都是兴奋的议论开来,白广恩示意手下家丁下队维持纪律,这才是向后退一步。
李凤翔嗯了一声,上前一步站在将台上,身后的大汉将军齐腰开衩齐齐站好。
校场此刻聚齐的兵士小有几千,而且还在不断增多,仅凭李凤翔一人喊话是无法保证所有人都能听见的,所以这十几个大汉将军,李凤翔说一句,他们就会跟着喊一句,确保所有人都能听见皇帝罪己诏的内容。
“朕,大明皇帝朱由检,首先要向全天下的将士们道歉”
这第一句话刚说完下面就议论起来,差点炸开了锅,兵士们没想到皇帝居然会用这种口吻说话,高高在上的皇帝,居然也会向自己这大头兵道歉,简直闻所未闻。
这还只是第一句,大汉将军们接下来喊出的话,更是让下面这些兵士激动不已,甚至有了为朝廷效死的的心。
“朕嗣守鸿绪十有七年,深念上天涉降之威,祖宗托付之重民为国之父母,不得卵翼之;兵为朕赤子,不得襁褓之。坐令秦豫丘墟,江楚腥秽,贻羞宗社,致疚黔黎,罪非朕躬,谁任其责”
“所以使民罹难锋镝,蹈水火,堇量以壑,骸积成丘,天下兵久未发饷,巧妇难为无米之炊,此皆朕之过也。使民输驺挽栗,居送行赉,加赋多无艺之征,预征有称贷之苦,此又朕之过也。”
“使民室如悬磐,田卒污莱,望烟火而无门,号泣风而绝命,朕之过也。使民日月告凶,旱潦存至,师旅所处,疫蔓为殃,上干天地之和,下丛室家之怨,亦朕之过也。”
“至于任大臣如陈演等不廉,用小臣如骆养性等不法,言官如光时亨等前鼠而议不清,武将如姜襄等骄懦而功不举,此皆朕抚驭失宜,绝非是尔等之过错”
尽管大部分人都没念过书,内中有些话听不明白,但大致意思却可以听懂,顿时有种酸楚痛心之感,不少人已经暗自攥紧了拳头,悄悄擦了擦滑下来的眼泪。
这个时候,就连大汉将军们的话音都带着某种感怀惆怅之意,继续喊道:
“朕以藐躬,上承祖宗之丕业,下临亿兆于万方,十有七载于兹。政不加修,祸乱日至,抑圣人在下位欤至于天怒,积怨民心,赤子沦为盗贼,良田化为榛莽,国家之祸,莫大于此”
陡然间,大汉将军的话音变得凌厉起来:
“今贼围困宁武,连破忻、代,直逼大同。宗社阽危,间不容发,不有挞伐,何申国威朕从皇银中拨出百万,犒慰三军,以壮我朝声势”
“钦命镇守大同总兵官广恩,朕深信之,赴任当日,饷发粮足,当与巡抚景瑗点将出兵,亲率六师征讨,国家重务,悉以付之。”
白广恩没想到诏中居然会提到自己这个先前投降李自成的贼人,心中没了任何七上八下之情,噗通一声跪在地上,声音中带着哭腔:
“末将末将有愧于陛下,有愧于大明。陛下竟甚如此,敢何不战”
大汉将军们继续喊道:
“告尔臣民,有能奋发忠勇,或助粮草器械,骡马舟车,悉诣军前听用者,朕何吝升赏”
“百万饷银,这还只是个开始朕,你们的大明皇帝,向我大明的将士、臣民们保证:十年之内,朕定补发天下累欠之饷。下贪官,诛奸佞,革弊病。教那群寇皆平,教那建虏滚回自己的通古斯老家,决不食言”
“但天下之兵皆如宁武,闯贼何惧,建虏何惧不诛尽此辈宵小,何以扬我国威,何以匡正天下”
“天下臣民,朕与尔等同在。万众一心,其利断金”
大汉将军的喊话到这里戛然而止,伴校场外围的回声不断微弱下去,兵士们议论声倒是愈发大了起来。
“俺刚才不是听错了,这是皇上说的话”
“呆子,你没听错,大伙都没听错,皇上补发了饷银,皇上还记得我们,大明万岁,呜呜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