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节阅读 28(2 / 2)

关城早早开启,吊桥也已经开闸落下,窜天猴没了任何疑虑,这才是嘿嘿一笑,挥手喊道:

“孩儿们,进城接关”

周遇吉暗自松了口气,神色顿时阴狠起来。

当窜天猴走进去之后,看了一眼周围的情况,却是面容大变,这他吗是瓮城,不是关城

周遇吉投降书上没有丝毫提及宁武关城外还有个瓮城,窜天猴心道不妙,回头气急败坏的喊道:

“中计了,中计了,快回去”

可是为时已晚,大顺军的兵士们都急着进关去开仓放粮,瓜分富户,哪还管什么命令,前面正想要停下,后队却还在不断的往里涌。

任凭窜天猴如何声嘶力竭的喊话,他的声音始终是淹没在大顺军兵士的欢呼声和脚步声之中,待最后一人欢天喜地的跑进瓮城,周遇吉猛然间抽出佩刀,高喊:

“将士们,为了大明,放闸杀贼”

“噗通”

周遇吉话音刚落,宁武关瓮城的城门处响起一身巨响,一道钢铁闸门迅速滑落,将几个妄图逃跑的贼兵压成两截,血肉和肠子顿时流了一地。

紧跟着,瓮城四周城楼上传出震天的喊杀声,陡然间出现了一整圈张弓搭箭的步弓手,早在先前的商议中,周遇吉便允许他们无差别放箭。

这时候弓手们也没什么犹豫,起身第一时间便是射出手中箭簇,反正下面满登登全是流贼,还怕射不中不成。

“嗖嗖嗖”

随着乱箭射出的破空声,无数支箭簇带着强势的劲头在翁城内几千名流寇的血肉之间飞舞,再加上零星的铅弹,流寇损伤惨重,嚎叫求饶声不绝于耳。

周遇吉一只脚大马金刀的踏在垛口上,从身侧参将手中接过三石力弓,对准在脚下乱喊乱叫妄图突围的窜天猴,冷冷一笑,将手一松。

这支带着汹涌怒意的箭簇在半空中旋转着朝窜天猴疾射而去,对窜天猴而言,四面都是乱箭,哪能顾得上其中一支。

毫无反应之下,窜天猴被周遇吉一箭射中面门,当场死亡。

“将军神武”

一箭诛杀贼首,周遇吉的表现让众人敬佩不已。

周遇吉听到众人的欢呼声也是哈哈大笑,看着脚下堆叠成一个小山的尸体,对最后一个幸存的大顺军兵士喊道:

“回去告诉李自成,我周遇吉也能拉开三石力弓,我军全都能拉开,想到京师,先过我周遇吉这关”

“大明永存”

“大明永存大明永存”

宁武关的将士们看着狼狈逃离,就连手中兵器都顾不上捡起的那个流寇,胸中愤懑与恐慌之情一扫而逝,纷纷举起手中刀枪大喊,声音直入天际。

大约是在一炷香之后,李自成带着主力刚刚拔营,正走到距宁武关十几里地的阳方堡地界,却见远处屁滚尿流跑来一名穿着大顺军衣甲的兵士。

这个兵士浑身都是鲜血,脸上还带着难以名状的恐惧,直接趴在地上哭喊道:

“闯王,不好了。周遇吉诈降,窜天猴被他一箭射死,就剩下我一个了啊”

李自成闻言,满脸都是不可置信,跳下马一脚将这兵士踹飞,气急败坏的吼道:

“不可能那可是几千人,怎么会在如此短促的时间内全军覆没,周遇吉没这个本事”

“他没这个本事”

第五十五章:建奴议政

面对强敌,周遇吉却初战告捷,临阵射毙贼首窜天猴,他用自身未损毫毛而歼贼数千的战绩告诉天下,大明还没有到山穷水尽的最后一刻。

身在北京的崇祯皇帝闻报大喜,于第二日举行朝会,通谕九边。

为提振士气,崇祯皇帝破格提前叙功,加山西总兵周遇吉为太子太保,犒银二十万两,由司礼监秉笔太监李凤翔专程发至宁武前线。

紧跟着,崇祯皇帝旨意下达至宣府镇城,以司礼监秉笔太监张国元为钦差,出缇骑先发饷五十万两,严令宣镇总兵王承胤在六日内集结兵马驰援宁武。

消息一经传出,官军随之士气大振。

李自成先逢白广恩背叛,智囊李岩又被掳走,胸腹之内早就是憋着一股气,如今又横遭周遇吉暗算,无故损失一员大将和几千兵马,更加怒不可泄。

周遇吉此举,就好像是狠狠地抽了大顺军所有人一记响亮的嘴巴子,窜天猴被杀当日,狗急跳墙的大顺军便开始对宁武关开始了疯狂的进攻。

大同总兵白广恩负责把守瓮城,周遇吉则是亲镇关城,激烈的喊杀声在宁武关上空持续了足足数日,任城下流民尸骨堆积如山,宁武关亦是巍然不动。

这第一次交锋,最终以大顺军损兵折将败退回阳方堡扎营而告终,但可以预料的是,等李自成喘息过后,下一次进攻更将是疾风骤雨。

关内混乱一团,关外的鞑清内部也并不平静。

奴酋皇太极于崇祯十六年八月初九在盛京清宁宫猝死,可是让天下人开心了一把。

由于老奴酋生前未立嗣子,鞑清内部一场皇位争端的闹剧便是不可避免的发生,亦如万历年间大明发生的国本之争。

某种意义上来说,鞑清当时正处于历史上最虚弱时刻。

代善的两红旗势力已经遭到削弱,他本人也是年过花甲,早已不问朝政。

代善诸子中的岳讬已死于天花,萨哈廉也早就病死,剩下的硕讬不为代善所喜,乃是一介莽夫,又没有任何才能。

满达海则初露头角,在八旗之中还没有什么发言权。

但以代善的资历和两红旗的实力来看,其态度所向却能左右事态的发展,甚至是起到决定性作用。

从利害关系而论,鞑清中两黄旗的王公大臣都希望由豪格继位,以继续保持两黄旗的优越地位。

一方面来说,豪格在天聪六年已晋升为和硕贝勒,崇德初年便晋封肃亲王,掌户部事,与几位叔辈平起平坐,八旗之中的威望不下于多尔衮。

另一方面看,奴酋皇太极还没死的时候就已经把正蓝旗夺到自己手中,眼下他已经死翘翘了,正蓝旗自然而言就落到了豪格手里,所以这三旗的贝勒们必然要拥戴豪格继位。

多尔衮是皇位另一个有了力的竞争者,手握两白旗且不必说,就连正红旗、正蓝旗和正黄旗中也有相当一部分鞑子的宗室暗中支持,这就更使他如虎添翼。

还有一个人也不容忽视,便是镶蓝旗主济尔哈朗。

虽然济尔哈朗不可能参与皇位争夺,但他的向背却与代善一样,对多尔衮、豪格的争位起到重大影响,无论倾向哪一方,都会使力量的天平发生倾斜。

礼亲王代善、郑亲王济尔哈朗、豫亲王多铎、睿亲王多尔衮等曾都一起来到那所谓的崇政殿进行决定皇位归属的商讨。

本来是想两边儿坐下来好好谈,但矛盾还是集中在了以豪格为首的两黄旗和以多尔衮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