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种令人欲罢不能的感觉,就是皇帝至高无上的权利。
殿试与寻常院试、乡试和会试不同,只有一天,乃是科举中最高一级别的考试,不用说,主考官就是崇祯皇帝自己,其他人无论职务再高,那也只是个同考。
很快,文武科六百名贡士被司礼太监带至皇城之内,在禁军兵士的护卫下来到两个偏殿,在这里,他们又将进行所谓的“复试”,这也是科举必不可少的程序之一。
按寻常来说,复试应当在殿试以前进行,现在非常时节,自然一切都要从简,崇祯皇帝规定,此次科举,复试和殿试在同一天的上下午进行,并且仍由会试四名主考负责阅卷。
倪元璐、方逢年、冯铨和张瑞图四人早早就等在偏殿。
眼下倪元璐正负手站在阶上不断扫视下面考生,余者三人便是分散出去,从各个方向来回踱步,时不时又要停留在某人的座位前细细看上一阵。
三百人的规模相比之前数千人,其实不算很多,更何况这是在皇殿中考试,横竖成行,次序井然,也没有人敢大声喧哗,整场都显得安静异常。
不多时,张瑞图走到一名考生前面,正要过去,却忽然发现什么,回去几步又站在这名考生身后,凝神细细看了几眼,顿时眉头紧皱。
他细细思索了半晌,看了一眼考生落款处的姓名夏完淳。
张瑞图有些不认同夏完淳卷子上的观点,当下微微摇头,叹口气向前几步来到瞿昌文的座位后又看了几眼,这次他却是微笑着点头。
冯铨自然留意到张瑞图的表情变化,走后没多久,他也是慢悠悠的踱步过来。
看了一眼夏完淳的卷子,冯铨当即瞪大了眼睛,又打前几步去看看瞿昌文的卷子,却并没有发现与其他他考生有什么异同,也有些猜不透张瑞图这老家伙的心思,旁若无人的继续在殿中乱逛。
时间来到晌午时分,复试完毕,经受卷、掌卷、弥封等官收存后,当即由崇祯皇帝钦点的四名主考与十余名同考开始验卷。
崇祯皇帝此时正在为另外一件事烦心,那就是这次科举之后出现的问题,许多前来应试的考生觉得不服,数百人联名敲登闻鼓,控告倪元璐、张瑞图等四名主考官,说他们收受贿赂,假公济私。
这次事情闹得很大,广受内外各界关注,毕竟是科举,马虎不得,要是按照以往,崇祯皇帝定然是会下旨暂停殿试,复查会试卷宗。
可倪元璐这四个人崇祯皇帝了解得很,还有担任同考官的那十几个人,更是实实在在的皇党,根本不会出现任何舞弊行为。
再者说来,科举内外都被厂卫严格把控,若是出现了什么意外,也不至于到现在都没有任何消息,多半又是那些名落孙山之人借以闹事。
想到这里,崇祯皇帝驳回了诸考生要求二次阅卷的请求,说他们控告倪元璐等四人均属无稽之谈,若有下次,皆抓到京师大狱中严查审问。
除此之外,崇祯皇帝增派了厂卫到各门维持秩序。
厂卫的凶名赫赫早已传遍大江南北,他们往那一站,似乎比圣旨更为行之有效,据说这些士子看见厂卫列队前来,一下子就老实乖巧了许多。
毕竟,厂卫那是想抓人就抓人,你不服不行。
甲申年在京士子就根据朝廷打击东林之事闹过一次,那次的几百人到最后可全都被抓了,东林大家龚鼎孳被夷十族,手下门生故旧被株连者又何止数百,顾及眼下坟头草都不低了。
自己这个时候再去闹,那不是上赶着找死么。
士子们消停之后,殿内复试的阅卷工作也就接近尾声,文科由礼部和各位主考、同考仔细筛选,拟定了一甲前十名、二甲前五名、三甲前八名的卷子呈到崇祯皇帝御前。
除此之外,兵部与董琦、王先通以及武科各主考、同考拟定了武科一甲前五名、二甲前八名、三甲前十名的武生,此刻正在殿外候旨面圣。
当然,这是他们拟定的次序排位,最后结果究竟如何,还要看崇祯皇帝的意思来定。
第三百二十六章:实心行实政之策
“夏完淳、瞿昌文、黄渊耀、候玄演,你们四个,且先随随咱家来”
被点到名的四个人神态各异,没有被点到的其余六人虽然当时松了口气,但却是更加紧张了。
黄渊耀和候玄演直接起身跟着说话的司礼太监李凤翔,并未有任何其它表情。
夏完淳看了有些慌乱的瞿昌文,给他一个安心的眼神,起身整理下衣物,紧跟在黄渊耀、候玄演身后,瞿昌文则有些紧张,深呼口气做足了心理准备,这才亦步亦趋的起来。
无论时下表现如何,说一丁点儿不紧张,那是根本不可能的,毕竟要见到的可是大明皇帝,那个九五至尊的天子。
这个时候的人,文士口口声声为了社稷,为了家国,实则他们所称的一切都根本离不开皇帝,武夫就更别提了,多少人高喊着为了大明,为了皇帝而战死。
皇帝,对很多人来说,一直都是一个遥远又响亮的名号,多少人穷其一生,就连皇帝的面都见不到。
四人看着宫殿富丽堂皇的装饰,没有什么奢靡的感觉,包括夏完淳在内,他们见到大明皇宫的威严,实际上都有种庄严神圣的感觉。
皇家,就该有这样的宫殿,这并非奢靡之举,正是天朝上国与周边鞑清等小国的不同之处。
带四名贡生来到养心殿之后,李凤翔挥挥手示意殿内侍立的太监宫女退出,待她们全部离开之后,自己才是笑了几声,最后一个退了出去。
“臣夏完淳黄渊耀、瞿昌文、候玄演,参见吾皇万岁万万岁”
四人此时地位平等,并没有什么先后次序,并排上殿,一同行礼,均是一气呵成。
看着眼皮子底下的这四人,崇祯皇帝面上也是笑眯眯的,一副和蔼可亲的模样,就像看着亲儿子一样。
开玩笑,这可是从几千名举人中层层筛选出来的佼佼者,在后世那就是高考状元,个个都是人才啊。
不过崇祯心中也有疑虑,这次科举还是原本的“八股取士”,八股文可是屁用没有的玩意儿,眼下这几个虽然成绩出类拔萃,可若给他们放到实际位置上,究竟能不能有用,这还是两说。
崇祯也道是可惜,要不是这次改革仓促,科举这延续了千百年的成规一时动弹不得,崇祯皇帝也不会明知科举选不出自己急需的人才还继续用了。
当下,崇祯皇帝拿起第一个人的卷子,上头密密麻麻的小字只是看了一眼便放下,随口问道:
“对眼下全国何处之见闻,文武臣工之优弊,卿可有什么要与朕说的吗”
第一个被问到的正是瞿昌文,尽管心中极度慌张,他却也知道这可能是一生中唯一直面天子的机会,当下抖着双腿出列,颤颤巍巍说道
“回陛下,臣闻帝王之临驭宇内也,必有经理之实政,而后可以约束人群,错综万机,有以致雍熙之治;必有倡率之实心,而后可以淬励百工,振刷庶务,有以臻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