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经武点点头,看这同知的形象看不错,说道:
“在京师新的任命下来之前,便由你暂代本处知州,广德州境已被本都督收复,州治不能乱,其余人各司其职,等待新的升免再说”
众人连忙道:“遵命。”
那同知虽然害怕,但为官十余年,该怎么处置相应的事宜还是明白,一连串的行文和公案写出来,州治也便开始正常运转。
文官们的工作和武官不同,兵士清扫战场,维持治安,军将则又在周经武和几位参将聚拢在一起,商讨接下来是进取杭州还是稳固守成的战策。
同知魏大成和几名广德州通判、推官聚在州治最内的议事房,听着州治文吏不断汇报事情进展,各人都是暗自看了看把守在门口的神武军兵士,暗自松了口气。
没多久,他们便听到外面一阵响过一阵的火统声,还夹杂着某些趁火打劫的贼人被杀时的惊慌哭叫声,各自又是大惊失色。
过不了多久,街上重新归于安静,一名神武军千总带着一队兵士开始清理刚刚打死的乱贼尸体,一个文官伸脖子向外看了看,心中颤抖不已。
“看样子,这是又杀了三五十号人啊”一名通判捏着笔的手都在发抖,说话的同时,眼睛里全是不可置信的神色。
推官点点头,面色夸张的道:“是啊,这周经武难道是铁石心肠不成,乱子都平定下来了,怎么还是动不动的杀人”
“别说了,各县的文案都处理的怎么样了”魏大成身为暂代知州,自然不能临危有乱,当下是头也不抬的问道。
见状,其余几人又是叹口气,纷纷道:
“陈阳那边本身就没有多少贼兵,目前已经恢复正常,百姓正在重新入城。”
“杭川地势险要则严重得多,据说其余地方前来援剿的官军和贼兵还在打,不过周都督适才已经派马队过去,应该很快就没事了。”
“至于苦岭关,还没有消息。”
“嗯,一定要注意战后对百姓的安抚,城内要是再出甚么乱子,祸害的可就是大家,这个都要明白。”魏大成点点头,苦口婆心的说道。
他刚刚才说完,众人还没来得及回话,却见一名衙役飞快跑进屋内,喊道:“各位大人,援军到了,朝廷各镇的援军到了”
“援军,是什么援军”魏大成当即起身问道。
“启禀各位大人,大同镇、宣府镇、山东镇的兵马都已经到了,还有董都督率领的禁军也在北门入城,蓟镇兵马此时应该到了南直隶境内”
“好,好啊,太好了快出去看看”魏大成哈哈大笑,余者也尽是开怀,因为这么一来,自己身家日后可是就有保证了。
要知道,此时入城的这股兵马,可是在良乡、固关等处接连斩获大捷的得胜之师,边军兵马还有新组建的京师禁军,那战斗力定然与本处官军不同。
在他们眼中,似乎朱常淓那小朝廷辛苦鼓动的各处兵马,一下子都己经烟消云散了。
刚刚走出州治大门,魏大成等人见到的便是满街各处人头攒动的官军,紧跟着又是大股军队入城的声音。
听着外面整齐的脚步声,还有那不断传来的宣告声和鼓点声响,他们都是忍不住微笑起来,看到高杰麾下宣镇兵军容时,他们从彼此的眼神中,都看到了震惊。
没错,就是震惊
各路兵马之中装备最精锐的,是新组建的京师禁军和神武军,人人都是铁甲钢刀,又有新研制和更新换代的遂发鸟铳与各式火炮,可谓兵精粮足。
但要说各路前来会师的官军令人忌惮的,还是高杰、白广恩、牟文绶、黄得功这四支,他们的兵械还在逐渐更新,但论阵战的经验,却又不知比京师禁军与神武军高到哪里去了。
当然,这四支之中最令人畏惧的,还数高杰所部宣镇军。
从正面野战击溃阿济格率领的鞑清马队,到良乡、固关、太原三次大捷叙功第一,接着又跟从五省总督陈奇瑜,从北直隶追杀流贼一路到山西,转战数百里。
高杰其人的骁勇之名,即便远在江南,也已是家喻户晓,他麾下那支钦赐定名为宣镇军的兵马,更是让各路贼寇闻风丧胆的存在。
按汇报所说,周经武的神武军有近两万名精锐新兵,这已经让魏大成和这些本处的文官武将觉得不可思议,可眼下正在入城这些官军看起来更多。
按种种传闻和形势来看,大明不是愈发的不行了吗,为什么还有那么多人肯为崇祯皇帝拼命效死
看这些将士的面色,没有一人是原来那种死鱼一般的眼神,个个都是锐气十足,又与原来官军截然不同,在短短两年之间蜕变成如此模样,这怎么可能。
第三百四十九章:清军压境
成批的官军大踏步入城,后来这些人虽然面相不如初到的神武军和京师禁军,但他们却是久经沙场的边军,个个都是锐气十足,眼眸也犀利无比。
不多时,董琦等人汇聚到收拾好的州治大堂中,由随军的司礼监太监高声宣读圣旨。
这次来的司礼太监是一个新面孔,名唤张国元,据说此人是内行厂督公方正化的干儿子,近期才被提拔到司礼监任职,这次他能出来宣旨,自然是经过一番激烈的明争暗斗。
当然,众将一心只在立功平乱上,没有人对太监中的权力斗争感兴趣。
张国元是第一次带着圣旨出来面对这些桀骜不训的武将,心下自然有些紧张,对太监素无甚么好感的高杰见到,当即就是冷笑几声,但也没有多说。
毕竟无论如何,这无根之人还是天子家奴,要教训也轮不到自己。
更何况,高杰对方正化、曹化淳和王承恩这三个督公感觉还蛮不错,听到这个张国元是方正化干儿子,也就没那么大感觉了。
原本高杰对所有太监的感觉都是一样,是王承恩让高杰改变了这个看法,要知道,若不是王承恩暗中让东厂的人照看,只怕崇祯皇帝御前弹劾他在地方行事蛮横的奏折都要堆满了桌案。
这次的圣旨,大致意思就是崇祯皇帝对官军在广德州的战况非常满意,给神武军上下将士叙功,将阵亡将士名讳刻在京师忠烈祠,供后人瞻仰英烈,待战事全部结束之后,三军一齐升赏。
崇祯皇帝自甲申年以来对武人截然不同的态度,至今已经得到了天下将士的广泛认可,这也是为什么桀骜如高杰,都对崇祯皇帝信服不已的原因。
听见这个消息,许多军将和兵士都是振奋,暗自痛下决心,一定要报效朝廷的厚恩。
除此之外,和宁武关保卫战时一样,崇祯皇帝为官军挑选了一个统一的指挥官,圣旨中三令五申,命神武军左都督周经武继续统率官军,为主帅,并且以京师禁军总督董琦副之。
宣镇总兵高杰挂先锋将军印,佐周经武领各部,白广恩、牟文绶等人自领本部,众将按职位高低,但凡职衔在参将及以上,麾下兵马在四千以上的,都有议事讨论之权。
张国元读完,按规矩本来是要给点银钱,他也就没急着离开,站在那笑眯眯的等着新任统领周经武来给孝敬,自己来一趟也不容易。
可他没想到,周经武直接领着众将开始议事,将他晾在一旁还不算,竟然又让几个神武军兵士来赶自己下堂,这更加使得张国元倍感面上无光。
且不说张国元对周经武已经颇有不满,就连其余众将也对朝廷让周经武这个新面孔继续担任主帅的决策无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