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厂调查的结果让崇祯很不满意,一切证据全都指向西六宫领事太监韩大用,偏偏在这个时候,这韩大用嗓子犯了毛病,一个字也说不出来。
看着不断叩头求饶的韩大用,崇祯皇帝再也没了任何拷问他的心思,摆手示意将他处斩了事。
不过这件事就这么完了这显然不是崇祯的风格。
韩大用在这个时候嗓子忽然犯了毛病,绝对不是巧合,崇祯没得到满意的答复,自然要继续调查,所以这件事就落到王承恩执掌的东厂手中。
东厂番子效率是内厂的数倍,几天下来,一大堆内厂与西六宫互相勾结,导致柔妃流产,九皇子胎中死难的消息便被摆到了崇祯的御案上。
其实说勾结,这个词也是冤枉方正化了。
这件事的起因,其实是西六宫的两位主子,郑、葛二妃的嫉妒心,周皇后得宠她们虽然嫉妒,但却也没什么好说。
毕竟皇后与皇帝乃是糟糠之妻,在信王府时期就做了太子妃,根本不是她们中任何一人所能比,周皇后的醋她们也没胆子去吃。
可托娅就不同了,她是蒙古人,是乌尔迈为了内迁送到宫里来的,虽然也被册封为皇妃,但蒙汉妃子毕竟地位不同。
郑、葛二妃本来就对托娅心存芥蒂,再加上崇祯皇帝时常宠幸托娅,更加让她们难以忍受,在崇祯皇帝外出期间,刚好托娅怀上了九皇子。
这个消息被瞒得很死,就连两位皇后都不知道,据东厂的消息,郑、葛二妃不知用了什么手段,让太医不敢说出半个字,神不知鬼不觉的让托娅流了产。
方正化第一次从内厂番子口中得知这个消息的时候,其实已经晚了很久,当时崇祯皇帝还没回京,而九皇子已经没了,告诉皇帝也救不回来。
其实方正化倒不是和这两个女人勾结什么,不过是收了些银子,害怕被牵连到一起,动用内厂的力量,将整件事瞒得密不透风。
历史上的方正化,对大明不可谓不忠心,可以说是比很多有那玩意儿的臣子都要硬气的很,到现在管理内宫,也是尽心尽力。
手心手背都是肉,崇祯皇帝不好处理方正化,毕竟从东厂、锦衣卫秘密调查的结果来看,方正化不过是帮着瞒了瞒,毕竟不是始作俑者,但若是就这么放着,却不是对那些厂卫们一个好的讯号。
方正化的处置,崇祯皇帝很不好做,考虑到他罪不至死,而且也没犯下什么大错,暂时还决定下来什么,不过一个大胆的想法,已经在心底酝酿。
对于那郑、葛二妃,崇祯皇帝没有丝毫怜悯和犹豫,断然下旨废了二妃子名号,并且给了她们一个极为残忍的惩处。
那就是将她们一辈子打入冷宫,终身不得出。
第425章石头的一些心里话。
很久没有发过类似的单章了,今天石头想说说话。
1、有人说方正化干了对不起崇祯的事儿,要诛杀掉。
这一点石头觉得很费解,方正化是什么样的人,不需要石头多说了吧,那是明末与流贼死战殉国的大内总管,可人非圣贤孰能无过
情节上来讲,方正化当时发现九皇子胎死腹中之时,已经是事后有一段时间,请注意,当时崇祯人还在江南没有回到京师。
这种情况下方正化选择隐瞒不报,虽然有错,但主要罪责在他吗
2、说不喜欢看婆婆妈妈桥段的。
首先石头可以澄清,这本书百分之八十的情节,都还会是装逼打脸,拥有后世头脑的崇祯大帝,带领大明走向更辉煌的未来。
当然,如果条件允许,石头甚至会写国外。
可是读者朋友们,不要忘了,这是一本小说
一本小说如果从头到尾都是所谓的装逼打脸,都是主角到处去装逼,去了哪儿哪儿就是风调雨顺,国泰民安,那还有什么意思可言
这样去写,说白了,石头不过是在反复在写一样的桥段,配角们不过是换了个名字,不过是换了个场景,讲述的还是千篇一律的故事。
这样的写作,更容易让人觉得自己是机器人,从而产生厌烦心理,石头认真的问大家一句,全篇都是这种桥段,读起来真的有意思吗
石头心中的大明,不是这样简单。
它有无数愿意为之奉献生命的将士,但它也有贪腐成性的官员;它有欺软怕硬、霸凌百姓的败类,但它同样有为民做主,不畏生死的能臣、名将。
它有平日束手谈心性,临危一死报君王的朝堂大臣,但它同样有宁断头、不剃发的民族英雄;它有口出唐诗三百首,袖夹纹银五百两的斯文败类,但它一样有青衣翩翩,但却可仗剑走天涯,为家国奔走于的真正爱国士子。
它有琴棋书画皆精,劝夫殉国的风尘名女,它有后宫中临危不乱,堪为一国之母的当朝皇后,当然,它还有无数心向皇明的百姓
石头觉得,这样一个大明,它该有场景宏大的两军战场,那种沙场上马革裹尸,那非死即亡的生死搏杀;它该有官场中尔虞我诈,生死即沉浮的权谋诡计;它该有后宫中明里暗里,争风吃醋造成的勾心斗角
要成为一代雄主,金戈铁马该有,人头滚滚该有,振奋人心该有,改革弊政也该有,但与心爱女子的交心相伴,更应该有。
正是这些支线,渐渐促成了石头心中有血有肉,有情有义的大明,最后,石头是用拼音,这个很多人都知道,有时候检查不仔细,大家多担待。
石头矫情一把,不愿意看的就跳过吧
九点了,依然希望大家在看完这篇石头的心里话之后,能记得在这么晚的时候,还有一个称不上“作者”的“写手”,在“噼里啪啦”的敲着键盘在家人不理解的目光中埋头码字。
第四百二十一章:晋贵妃、讨山海
郑、葛二妃既已受了处置,那她们的娘家同样不能放过,跟着享了这么多年的福,到清算的时候自然不能走漏了。
好在这两家就在京师,控制范围之内,锦衣卫掌印指挥使李若链得了皇帝旨意,带着人就愉快的来了次抄家之行。
当然,看见飞鱼服、绣春刀的锦衣卫来了,两府的仆人们也不敢多做抵抗,一些卧底多年的听记们纷纷浮出水面,帮着锦衣卫寻找一些密室、暗道什么的。
有了这些人的相助,李若链很快就将两府翻了个底儿朝天。
“来来来,将这些物件都归类,什么是从宫里流出来的,什么是从哪里采购来的,都要标注的明明白白,皇上用得上”
“还有,府中发现的文书和笔墨都要留存,交到东厂一份备案便是,咱们锦衣卫留着原件”李若链不断比比划划,神采奕奕的喊道。
锦衣卫们在大张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