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节阅读 218(2 / 2)

甚至还有人说,自大小曹等人战死以后,吴三桂便成了最具威望的总兵官,年轻有为,忠孝两全,勇猛善战,这就是之前吴三桂身上的标签。

可是崇祯二十年的三月,崇祯皇帝一纸怒意横生的东征诏书,将吴三桂戴上许久的忠孝面具一下撕了个粉碎,加之厂卫和报社极力宣扬,他的狼子野心和人面兽心,彻底暴露在世人眼中。

原本,这吴三桂乃是朝廷镇守关外宁远的大将,但他自打到了山海关之后,这一系列的举动,皆是可视同谋反犯上的大逆不道之举。

为了牵制和削弱吴三桂在山海关的力量,崇祯皇帝先后向山海关及其附近一带卫所城镇,安排了高第、唐通、张鼐、赵忠等人,但成效一直不大。

唐通至今仍被关押,高第已经和吴三桂同流合污,赵忠与游击宋喜更是被吴三桂擅杀夺权,他的种种行径,已是达到了崇祯皇帝可以忍耐的极点。

司礼监秉笔太监李凤翔带着一批锦衣校尉,持着一卷圣旨,来到吴府门前,毫不客气的道:“给杂家狠狠的砸开,对付乱臣贼子,没什么好说的。”

“是,公公,砸”

今年从百户升任为千户的锦衣卫齐昊点点头,左手警惕的放在绣春刀上,右手攥成拳头,酝酿力气,“砰”地一下将吴府大门踹开。

“公公,整个府上都搜遍了,吴三桂一家老少十三口,全都在这里了。”齐昊听了属下百户的汇报,点点头说道。

不知道是真不知道,还是在摇头晃脑的装蒜,吴襄瑟瑟发抖的跪在地上,却好像什么都不知道似的:“公公,不知臣是犯了何罪,要如此兴师动众,抓我全家”

“你没什么事儿,你好的很可是你儿子,就不怎么样了。”李凤翔嘿嘿冷笑几声,宝贝似的拿出圣旨,念完以后说道:

“都听仔细了带走,全都给杂家带走,府上的东西全都贴上封条,等东厂的人来查抄”

“公公,我早就和那个犯上作乱的逆子脱离父子关系,您看,这是书信,还没来得及寄出去啊。公公千万手下留情,只要准许我面见圣上,陈述实情,家财愿意分给公公一半”

“呵,杂家可收受不起,齐千户,愣着干什么,给这贼子押走啊”李凤翔虽然贪财,但却知道什么时候该贪,什么时候不该贪。

去山西那次事关重大,这么多的银两从手上流转,他却一个大子儿都没碰过,前段时间皇帝刚打压了方正化和内厂,这个时候贪财,不是要命的事儿么。

吴襄一路上不断高呼自己是冤枉的,还说什么要见皇上,听得锦衣卫千户齐昊的心烦不已,只好一旁好笑的说道:

“您就别喊了,拿人就是皇上的旨意,见了皇上,只怕您老死的更快”

听了这话,吴襄一下子反应过来,全程都像失了魂一样,任锦衣卫如何揉捏,都是一声不吭,因为他已经知道,这次他们吴家是完了。

山海关,一向是明清两方关注和争夺的焦点,任何动静都在鞑清的窥探之下。

崇祯皇帝以东征吴三桂昭告天下,集结朝廷大军东征山海关,同一时间的盛京城,得到消息的多尔衮也第一时间联合了八旗各王公大臣,紧急前往皇殿议政。

布木布泰带着九岁的福临,看着底下争论不休的王公大臣们,心下有些疲累,遂朝多尔衮说道:“辽东不稳,祖宗之地若有失,有何面目见太祖皇帝。前些时日,那金州一带又有汉人闹事,睿亲王还是率军平叛为先,这入关一事,仍需从长计议。”

范文程听见孝庄话中丝毫不加掩饰的所谓“祖宗之地”,也是为鞑清的厚颜无耻所折服,他刚想说些什么,但见豪格的眼色,立即又选择闭口不言。

自多尔衮关内退败之后,他在八旗中的威望便大不如前,如今仍占主导地位,一是因为上一战他的两白旗未折损多少,二也是因为济尔哈朗和代善不明不暗的态度。

除此之外,孝庄对多尔衮明显的偏向,也牵动着许多八旗王公大臣的心,不过即便如此,多尔衮此时在八旗内也不再是一言九鼎了。

豪格给范文程打完眼色之后,冷笑几声一言不发,就等着多尔衮自己跳出来犯众怒。

多尔衮虽然明知这是犯不智之举,但他却依旧对去年从关内败退之事难以忘怀,遂起身用命令的口吻沉声说道:

“山海关是必争之地,吴三桂已修书与本王,不日就将献关,到那时我八旗大军当可一举入关,定策中原,指日可待”

“若吴三桂承受不住明军攻势,投了明国,或是山海关被明军强行攻取,我大清关内局势便一发不可收拾,如此浅显易懂的道理,你们难道都不明白吗”

多尔衮话已经说的很明白了,若是往常,这个时候大殿上定然群起呼合,毕竟睿亲王的令旨不得违背,但这个时候,却只有冷眼旁观的众多王公大臣。

就连布木布泰,都是一脸失望的看着多尔衮,一言不发。

到了如今这个地步,大清内部已是四处起火,兵丁平乱尚嫌不足,真的有必要再去强夺山海关吗,一旦不成,那可就是真的灭国之危了

这个多尔衮,难道不明白吗

第四百二十五章:执意夺关

原本吵吵嚷嚷的殿上,多尔衮话音落定之后,出人意料地变得寂静无声。

各人都是心怀各志,鲜少有人愿意再同多尔衮去做那什么无谓的定鼎中原,就连常年追随他的多铎、图尔格等人也是如此。

豪格冷笑几声,站出来说道:“睿亲王,都这个时候了,还是省省力气,先把自家事弄明白了再说吧金州有汉人闹事,义州、广宁一带,也不是很稳定。”

“据阿哈们禀报,那祖大寿听闻三屯营我大清新败,竟然是一脸幸灾乐祸,常与明国在皮岛的黄蜚有书信来往。还有各处的汉人,都有再起作乱的心思,若非我八旗勇士压服,早就跳出来归附明国了。”

“这些事情都是后患,不处理的明明白白,贸然带兵去争抢山海关,后院起火了谁来负这个责任”

“责任,都这个时候了,你竟然还想着责任”多尔衮重复一句,回头寒声道:“豪格,莫不是本王率兵在三屯营打了败仗,让你又生了争夺皇位的心思。”

“若是有这个心思,本王现在告诉你,趁着还不晚,趁早消了,若是有人敢做出什么有损我大清的事来,我第一个杀了他”

话音既落,殿上众人皆是震惊,多尔衮虽然声望骤降,但毕竟余威尚存。

豪格心中小心思被戳破,脸上的淡然也是荡然无存,暗自攥紧拳头,他心中阴晴不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