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节阅读 224(2 / 2)

这些人的口吻出奇地一致,那就是建议撤掉陈奇瑜,另用贤能之人。

上头的周皇后虽然坐朝,但按大明祖制,她一个皇后,虽然掌管后宫,但是却不能过问任何政事,此时临朝已是逾制,更别提说什么话了。

更何况,当今的崇祯皇帝对后宫干政早有训诫,就算是周皇后,也不敢无故妄议。

第一次站在大殿之上,面对群臣的朱慈烺,实际上比刚穿越过来面对“众正盈朝”东林党的崇祯,更要显得手足无措。

不仅周皇后看着揪心,就连一旁侍立的王德化都为这位皇太子捏了把汗。

不过他是太监,属宦官内侍,别说现在区区一个秉笔,就算是掌印太监高时明站在这里,插上一句话,都是足以问罪杀头的罪名。

下面群臣见到朱慈烺竟是这种唯唯诺诺的模样,皆显得有些兴奋,因为他们赌对了,这位皇太子可没有他父亲那乾纲独断的手腕。

按高尔俨设想,只消稍微一吓,朱慈烺必定会按着自己说的行事。

“高卿所言,本宫觉得不甚妥当”

朱慈烺这第一句话,虽然显得略微稚嫩,但却透露着坚定。

这个时候的他,想起了崇祯皇帝御驾亲征离京前不久,父子二人共同散步在内廷的那个夜晚,当时崇祯对他说过的话,说白了只是出自于心中可怜,不过朱慈烺一直都清楚地记得。

“父皇曾对本宫说过,陈总督是国朝栋梁,是南平献贼,西灭闯贼的不二之选。”说着,朱慈烺拿起高尔俨递上来的折子,想了想,直接将其扔回去,背手说道:

“高卿这十二条罪证,无凭无据,究竟是胡编乱造还是确凿属实,现在都不能定论,本宫奉父皇圣旨临朝,但却决定不了如此重大国事。”

“依本宫看,高卿莫不如原样向父皇再进呈一份,本宫听凭父皇圣断,如何”

朱慈烺这一番话,既体现了对朝堂众臣应有的尊敬,又高高在上地表达出了自己身为皇家太子的身份地位,可谓不卑不亢,就连周皇后都是暗自点头。

听到这一席话,王德化一旁松了口气,看来自己适才是瞎了狗眼,看错了这位太子爷。

“不不不,臣不敢,臣忽然才想起来,这内中罪证有不少都未曾定论,还请太子允许臣回去详细查验,再向圣上进呈”

听到身在山海关外那位皇帝的名号,朝堂群臣都是抖了三抖,高尔俨更忙不迭的出列拾起折子就往回缩,看来是害怕了。

不过朱慈烺微微一笑,却摇头说道:“高卿为国为民,本宫深慰之,若这份折子不呈到父皇手中,本宫于心何安,司礼监秉笔太监王德化”

“奴婢在”

“将这份折子抄录一份,连夜送出京师,呈交父皇御批,切记,一定要一字不落的交到父皇手中。”

听见这话,高尔俨一屁股坐到地上,心中“咣当”沉了下去,若是这个折子传到那个皇帝手中,自己只怕被砍了都是轻的。

这太子看着老实,怎么一副如此狠辣的心肠。

第四百三十六章:铁血帝王朱由检

朱慈烺在朝议上对高尔俨一派主张撤换陈奇瑜众人的回答,可谓铿锵有力,极大震慑住了差点就跳起来的群臣,很快就传遍了京师。

没有多久,京畿一带也已经传遍了太子显露贤德的风闻怪谈,这使得身在后宫的周皇后欣慰不已,不过朱慈烺却因为这些流言有些担忧,害怕会影响到自己父皇好不容易对自己的好感。

自古以来,皇帝得知皇子贤能都该高兴,只是不知,这朱慈烺心中担忧又是从何而来。

不论朱慈烺心中因何故而七上八下,此时已经率军来到抚宁卫的崇祯皇帝,得知京中消息以后可谓既欣慰又惊讶。

看着司礼太监王德化亲手抄录出来的高尔俨当日进奏原本,崇祯皇帝当即震怒,直接将这奏本与桌上群臣附和之本一股脑拂到地上,冷笑不止。

忽然,东厂掌刑千户李有成走进帐中向崇祯皇帝耳语了些什么,听见这些话之后,崇祯皇帝更是怒不可遏,连道:

“这些不是礼义廉耻的东西,真是将他们祖辈的德训都丢得一干二净,联合向太子和皇后施压,谁给他们的胆子”

李有成上次被调到南京建设东厂分署,本以为会是有去无回的差事,早就期盼着见到自己的妻子,可他回京之后连家都没来得及回便被王承恩叫去。

听见朝堂消息,李有成没有任何迟疑,路过家门只是看了一眼,就连进都没进,一路马不停蹄赶回这里,只为了向崇祯皇帝汇报东厂最新的调查结果。

“这高尔俨,其心当诛,其行,只诛不足以尽然”想到方才李有成所说高尔俨与鞑清范文程私下书信往来的事,崇祯皇帝更觉得恼怒。

这还真是狗改不了吃屎了,历史上你先事大顺再投满清,可以强行说是不得已而为之,但现在大明已经不是那个摇摇欲坠的样子了。

虽然还不至于说是已经在自己手上中兴了,但起码也比鞑子强多了吧,这个时候竟然还和满清私通,为他们出关策力。

这是怎么回事,上赶着当奴才不成

方才心中所想,崇祯皇帝自然是不方便透露出来,表现在周围张世泽等人眼中的,就只是一副极为震怒的模样,他们都是想着,这下朝堂又要有大动静了。

果不其然,反应过来的崇祯皇帝直接说道:

“传朕旨意回京,高尔俨私心作祟,污蔑朝廷栋梁,株连九族还有,那些曾在朝堂上附和议论此时的,有一个算一个,全都给朕抄家革职”

“李有成,你到南京设立东厂有大功,说吧,要朕奖赏你什么好”

听见这话,李有成连忙跪下来道:“臣到南京,多亏了周都督、郭大人、刘公公、马大人他们的鼎力相助才能不负重任,不敢妄自居功”

“你倒说的是实话。”崇祯皇帝点了点头,显得十分满意,说道:“即日起,你脱离东厂,到内厂供职,朕钦命你为内厂掌刑千户,专事向朕汇报,不受方正化指挥,另加太子少保。”

听到此话,李有成倒是觉得没什么。

往常与王承恩之间的从属,不过是上下级的关系,都是替皇帝办事,如今皇帝金口玉言将自己调任到内厂,还不受方正化指挥,想必是另有重用。

况且三厂一卫中加了太子少保荣衔的掌刑官,也就只自己这独一份,这是何等的殊荣

李有成显得激动异常,连忙拜呼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