隶属于各个衙门的差役在各自的分管范围内巡街,秉持着宁抓错不放过的原则,这些差役可是根本不会对任何企图作乱之人手下留情。
棋牌街本就是京师最为繁华之地,因为被选定为此次剥皮楦草的执行地,因而更显得人山人海,街对面一四层酒楼顶上的雅间,此时正坐着几个郑家人。
“来了,这次东厂带队拿人的不是李有成,却是谁”
郑鸿奎负手站在窗边,脸上全然都是兴奋和敬服之色,向一旁也在细细观看的郑森随口问道。
郑鸿奎和郑森的位置不远不近,只要眼睛没毛病,就刚好能看见正被许荣秀等一批番子押解到棋牌街的高尔俨及其家人。
为了这个正正好好的位子,郑家也和许多京城有名的大户人家散财争夺,最终财大气粗的郑鸿奎以一万六千两白银的高价,包下了这一顶层雅间。
这酒楼老板当时笑的都快合不拢嘴了,这已经是市价的三倍还多。
说起来,这也是无心之过。
每一次崇祯皇帝下旨抄家灭族的时候,选地一带的经济就会被带动一大截,不仅小户小贩,各地往来的商旅行人,就连本地大户也都以观赏为乐。
天下真正有才干的寒门士子痛恨这些整天经天纬地,却毫无作为的朝堂大官,每次都会争相吟诗作赋,歌颂崇祯皇帝的圣明和功德之举。
当然,这其中很大节奏都是厂卫和报社暗中带的。
时间久了,便形成了这么个现象,每当皇帝处置罪臣,距离法场越近的酒楼甚至茶馆、酒肆便越能获利,因为京城内外的大户人家往往都是争相采购。
比如这郑氏所在酒楼,早在消息刚刚传出来的当天,所有雅间就已经被大户们采购一空,外地来的人多不如京师大户,近水楼台先得月,往往处于有价无市的境地。
郑家能抢到这么一个得天独厚的位子,自然和他强大的实力和财力息息相关。
看了自己族叔一眼,郑森刚毅的脸上露出一丝耐人寻味的忧愁,说道:“适才我已经命人问过了,现在的东厂掌刑千户已经不再是李有成,是个叫许荣秀的。”
“此人比李有成如何”郑鸿奎问道。
“李有成手段狠毒,但心性正派,可这许荣秀极为阴狠狡诈,手段比李有成更加狠毒,他记仇又贪财,自任掌刑千户以后,与他有过节的人十有八九都已遭其毒手,人又称许扒皮。”
说到这里,郑森冷哼一声,道:“许荣秀此次带队将高尔俨送去剥皮楦草,倒真是应了他那许扒皮的名头”
第四百三十八章:少有鸿鹄志
听见郑森的回答,郑鸿奎淡淡“嗯”了一声,没有回话。
其实他对自己这个侄子非常喜欢,说起来,郑森甚至可以称为郑氏年轻一辈最是年少有为者,如今年仅二十三岁,正是热血年纪,便已经文韬武略,胆色过人。
这一点令郑鸿奎自叹不如,想他如郑森这般年纪的时候,还跟随郑芝龙在海上漂泊,为了一丁点小事去和其它海盗头子大打出手。
当时自己虽然可以称得上勇猛,但却毫无智慧谋略和高明手段可言。
师从陈子龙的郑森,此时本该跟随打理族中事务,自从听说自己有事面圣,他便软磨硬泡,最后甚至偷偷跑出来,硬是要跟着自己一同前来。
当郑鸿奎无计可施时曾问他,究竟为什么要来京师。
当时,郑森一副慷慨激昂的样子,说要见见京城的市面,耳濡目染的听听各方说法,最后再看一看数次跟随当朝皇帝陛下斩获大捷的京师禁军与城防军将士英姿。
当然如果有可能的话,他甚至想跟着郑鸿奎去见见圣明天子龙颜。
崇祯十一年,郑森高中秀才,随后又勤奋苦读,成为南安县二十名廪膳生之一,三年之后,也就是崇祯皇帝刚刚穿越过来的崇祯十七年初。
郑芝龙见此子好学,便花费重金,拖带关系送他进入金陵国子监求学。
当时的金陵,还是东林党老巢,南京六部和国子监还都健在,郑芝龙如此大费周章让他来此求学,自然要找声名最显赫之人,这一来二去的,拜师不免就拜到了钱谦益头上。
对于庞然大物一般的郑氏,钱谦益是不敢有所怠慢的。
说起来,郑森这个名字还是钱谦益替他起的,到金陵之前,郑家人包括郑鸿奎都称他做郑福松,这也成了如今郑森的小名,乳名。
直到如今,郑鸿奎私下里依旧称呼他为“福松”。
据钱谦益当时的说法,“森”代表着深沉整肃,丛众茂盛之意,之后,他又替郑森起了新的表字,唤做“大木”,同样是为了让郑森勤奋好学,熟读四书五经等经典。
郑芝龙很满意他替自己儿子找的这个老师,但郑森却并不是很满意,处于最基本的尊敬,他开始跟从钱谦益学习儒家学问。
直到崇祯十九年,声名显赫的东林魁首钱谦益因拥立新君事泄被诛,崇祯皇帝亲自下旨,将他十族夷尽,抄家灭族,其本人亦被活剐三千多刀,凌迟处死。
这件事震惊了整个士林,三厂一卫全力开动,番子、锦衣卫们当街缉拿各种朝廷大员,强行关闭一间又一间的东林书院和书社,兵士成批上街平乱。
总共被诛杀的人数至今仍是个谜,朝廷只是一味将东林党的罪行添油加醋,自然不会将株连人数公之于众,但可以确信的是,仅钱谦益一脉,株连者便多达一千余人。
出了这么大的事,当然也波及了正在钱谦益名下求学的郑森。
郑森在钱府学习的时候,直接被冲进来的李有成带领番子们捉拿到东厂之中,在东厂中他们二人发生了什么事便不得而知。
可能是抓进去的人太多,一时没有来得及处置郑森,也可能是李有成和郑森一见如故,惺惺相惜,觉察冤屈便没有先行下手。
反正出来的时候,郑森身上并没有受到酷刑的迹象。
郑芝龙得知朝廷尽诛东林的消息后,甚为惊恐,因为当时的朝廷在内地已经有相当的兵马,又是正统,即便郑氏也不得不在名义上依奉。
随即,郑芝龙多方联络,花费重金,到处寻求关系,最后这个烂摊子总算是被当时深受崇祯信任的东厂提督王承恩接手。
在他的多方调停之下,郑森最终被成功放还。
此前,东厂大牢有“许进不许出”“修罗炼狱”等等许多耸人听闻的称呼,因为崇祯十七年到崇祯而时间之间被抓进去的人太多了,数都数不过来。
在这些人之中,能活着走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