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日,我就要为黎民百姓除了这一大祸害”
西什库对过,有一条不大显眼的街道,叫惜薪司,这里本是内府衙门惜薪司的所在地,是专门职掌宫中薪炭的衙门。
说白了,就和后世的物业供暖机构差不多。
武宗正德年间,惜薪司的人被改编成为第一批的内厂番子,当时三厂一卫并存,但是这设置最晚的内厂,权利比其余厂卫更大。
惜薪司的衙门所在地被直接改造为内厂总署,权倾一时,甚至超过了同时期的东西两厂与锦衣卫。
这天清晨,两名内厂番子刚轮值来站岗不久,便从前方街道角落见到一个熟悉又陌生的人,待这人走到近前,他们连忙低头喊道:
“见过掌刑千户大人。”
李有成随意的摆摆手,什么都没说,只是抬起头看了一眼头顶的四个凌厉大字“大内行厂”。
他深呼口气,迈步走了进去。
自从上次的事情发生以后,这段时日方正化都过的胆战心惊的。
为什么呢,因为他发觉自己愈发的看不懂这位皇帝爷了,相关的一干人等该诛的诛,该罚的罚,就只有自己是奖赏慰问了一番。
方正化知道,崇祯皇帝这么做肯定不是单纯的奖励,那是故意让自己于心不安、度日如年,就用这个法子在惩罚自己,比直接杀了都难受。
这么久以来的忐忑不安,让方正化逐渐变得心力交瘁,对下面约束也是更为严格,不过让他担忧的还有一件事,那就是崇祯皇帝再把这短命的内厂给革了。
其实方正化这么想,也不无道理。
毕竟现在西厂掌管江南,东厂掌管京师和黄河以北,虽然称不上鼎足而立,但却都是权势滔天,每日的迅报源源不断汇总,都对国朝有大用处。
唯有自己这内厂,除了保卫皇宫周围和查查宫女、内侍的底细之外,根本看不见其它任何用处,就像根毫无用处的棍子杵在那,这督主做的都没劲透了。
复设时说的监察其余厂卫之权,到这更是成了一个毫无用处的屁话。
因为此时在京师一带,已经完完全全都是东厂的天下,就连锦衣卫都不及,更别提自己这只管着皇宫大内一亩三分地儿的内厂了,根本没个比。
方正化手下已经不是一次两次的汇报了,近期不少东厂番子都已经根本不把他们内厂的人当回事儿,走路遇见了都要遭受白眼,被指指点点的笑骂。
若是让皇帝看不见内厂的用处,再次革掉也就是早晚的事罢了。
看见李有成走进来,方正化还在抓着脑袋深思,不过等他听完了李有成的话,却突然灵光一闪,这或许是个机会。
李有成本是东厂的掌刑,皇帝将他调到内厂任掌刑,一是出于信任,二可能就是打着帮扶内厂,压压东厂嚣张权焰的意思。
“你且过来和本督仔细说说许荣秀的底细。”
“督主有意”李有成瞪大了眼睛,连忙询问。
见方正化淡淡点头,他面露大喜之色,直接将自己和许荣秀的事情一五一十全都说了出来,最后又利用职权将郑森引见过来,三人一直侃侃谈到晚上。
东华门外的繁华大街正中间,一间到处透露着毛骨悚然气息的衙门立设于此,匾额上书四个森然大字“东缉事厂”。
忽地,远处洋洋洒洒来了一队人马,在外头巡卫的番子们见了装束,顿时觉得有些吃惊,不少人都觉着实在好笑,这些杂鱼怎么今日有胆量来东华街了。
今夜刚好档头马安执勤,见是内厂的人,正要随口取笑一番,却见是方正化亲自来了,只好收起面上笑容,恭恭敬敬的问道:
“方督主来我东厂,不知是所为何事”
内厂提督方正化也是皇帝眼前红人一个,常在内廷,得天独厚,虽然前段时日犯了大错,但皇帝却没有处置他分毫,这个面子却还是不得不给。
想到这里,不少东厂番子收起笑容,吊儿郎当的跟着一齐问好。
方正化就好像没见着周围这些东厂番子的脸色,冷哼一声,颐指气使地道:“本督要见你们王厂督,还不快让路”
马档头与周围几个役长换了个眼色,虽然有些犹豫,但还是赶紧让开了身位。
然而还不待方正化走到门前,却从门内听见一道阴阳怪气的声音,许荣秀笑吟吟的走出来,装模作样的抱拳道:
“哟,原来是督主亲自到了,要找我们厂督大人”
“那可真不巧,今儿厂督刚好不在,有什么事儿,还是先和本掌刑说吧”
第四百四十二章:刀光血影
“放肆,本督在这站着,什么时候轮到你这个爬虫出来耀武扬威了”
看见来人,方正化上下打量几下,却是不屑地道:“想当初,本督与你东厂的王厂督一齐被皇上委以重任的时候,你还不知道在哪儿呢”
忽然想起什么似的,他又头也不回的问道。
“对了,李掌刑,我内厂的卷宗是不是有查过这个问题”
李若链闻言立即站出来,流利的说道:“回禀督公,我内厂奉皇命监察两厂一卫,是有查过东厂之事,当初您与王厂督复设两厂之时,许千户才刚被召还,还是一个小小的档头。”
“好家伙,这几年,一下子爬到掌刑的位子上来了”方正化微微一笑,朝他道:“许千户,这官儿升的可真是够快的啊”
看着眼前这一唱一和的两人,许荣秀面色逐渐阴沉下来,内厂可以明目张胆的调查东厂,这倒是个真真切切的麻烦。
毕竟,皇命不可违
早在许久之前,他就已经接到消息,说有许多不明来历之人在暗中调查自己,当时许荣秀就觉得奇怪,这天底下什么人敢查到自己堂堂东厂的第一掌刑头上来。
自然,最有嫌疑的便是这又称“大内行厂”的“大内办事厂”,毕竟皇帝当初复办的时候,就给了内厂最大的权势,可以制衡两厂一卫。
可许荣秀查来查去,发现并不是内厂的人在与自己作对,却是郑氏下头的人在插手。
说句实话,这根系庞大的郑氏即便是许荣秀也不敢轻易去动,就算是崇祯皇帝想触碰郑氏,那也要考虑了诸多因素,并且调动陆海重兵,才会有所动作。
说起来倒也无可厚非,自金门炮战击溃荷兰人之后,郑氏便已经雄霸整个东南海域,整个福建几乎都成了他们的天下。
时人有“八闽以郑氏为长城”一说,更显出郑氏在东南一带的威望之重,恐怕早已超过了当今朝廷。
陆地上还好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