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他们都不知道,那个时候关内竟已经穷困到了这等地步,这位兵部的马侍郎素有贤名,这种情况该是不会说谎。
据他所说,朝廷军饷几乎很少拖欠给关宁军,但是为何自己在宁远和山海关的时候,却总是被告知朝廷拖欠军饷。
难道是吴三桂故意扣下军饷,让自己以为朝廷拖欠军饷,好让将士们甘愿跟着他造反投清
想到这里,胡国柱虽然有了想法,但却不敢多说,直接跪在地上请罪,但这个时候兵部侍郎马嘉植有些不平。
他站出来,冷哼着说道:
“崇祯二年以来,国朝累欠各镇各地军饷数以百万,增兵围剿中原流寇以后更糜饷两百万,但他们仍为国朝奋战至死。”
“那曹变蛟、曹文昭、卢象升、孙传庭哪个不是带着饿肚子的官军上了战场,最后杀身成仁”
“秦军、陕西三边、宣大两镇,都未曾出现叛乱,关宁军拿走了国朝税收七成,倒是会年年哗变,如今更是跟着卖国贼吴三桂在自立门户了。”
“陛下,这些贼人就算不杀,也不能再用了”
其实马嘉植从他的角度说出这些话,倒是颇有见地,只不过有些事情他不知道,也不该是他知道的。
崇祯皇帝摆摆手示意他不要激动,看着已经羞愧难当的胡国柱,淡淡问道:
“朕让马爱卿和你说这些,不是为了问罪的,是为了让你和关宁军众将士明白,朕对你们如何,那吴贼又对你们如何”
“朕能给你们的,他能给吗”
“罪臣全明白了,国贼吴三桂,天理难容,罪臣此前被此贼蒙蔽了心智,实在惭愧”胡国柱想通了一切,原来此前就是那吴三桂在故意克扣军饷。
看见他的表现,崇祯皇帝满意地哼了哼,心道孺子可教也,遂再次扶他起身,但转头似笑非笑的问道:
“胡将军,朕给你和关宁军将士一个赎罪的机会,攻打山海关,你愿意带着他们做我朝廷大军的先锋吗”
听见皇帝这般问话,胡母和胡父一家人都是激动异常,在后面不断催促,这可是天大的恩情,这也是为他们胡家正名的机会。
“臣万死不辞”胡国柱毫不犹豫地喊道,不过他想了想又道:“陛下,臣还有一个不情之请。”
崇祯皇帝道:“讲”
“此时那吴贼手下还有一人,唤做夏国相,此人文武韬略均为不在罪臣之下。”
“同罪臣一样,他也是被吴贼蒙蔽,战后还请陛下免他死罪,若臣说服关内弟兄投诚,还请陛下一并赦免”
“朕既是信你,便不疑你,准”崇祯皇帝哈哈一笑,没有半分犹豫,豪爽的说道。
其实夏国相这个人崇祯皇帝在后世的时候就知道,若能招揽到自己手里,将来可能会是个不亚于李定国的将才。
皇帝这个样子,让胡国柱很是心悦诚服,他大喜过望,抱拳喊道:“陛下用人不疑,罪臣没什么好说了。若吴贼执迷不悟,臣当斩其首,献予陛下,为我关宁军正名”
这个时候,周围那些投降过来的吴军将士,全都是自发的呼喊起来。
“为我关宁军正名,誓杀吴三桂”
“为我关宁军正名,誓杀吴三桂”
第四百六十八章:人心求推荐、月票
站在山海主关城上的吴三桂,此时只觉得眼前一片发黑,他粗糙的大手紧紧按住城头坚硬城砖,脸上却再没了往常镇守辽东时的意气风发。
曾几何时,吴三桂也算是朝廷新一辈军将中的翘楚,提及他的鼎鼎大名,就连当时率领大顺军在关内连战连捷的李自成,都是如雷贯耳。
二十岁任游击,二十三岁擢关宁军前锋右营参将,二十六岁为前锋右营副将,已经相当于副总兵。
因战功升任宁远团练总兵官之职时,吴三桂年仅二十七岁,当时的明军三十岁以内的总兵几乎屈指可数。
但是吴三桂此刻手握号称天下最强兵马的关宁军,脚下便是号称“天下第一雄关”的山海关,却没有一丝一毫的心安。
他咬紧了牙关,随着各卫城和关口探马接连不断传回的消息,他反倒是愈发的心慌起来。
“爵爷,左翼城不见朝廷人马”
“启禀爵爷,右翼城和北一卫没有动静”
这些探马传回的消息亦如往常,看不见朝廷兵马的一兵一卒,山海关冲向京师方向的平原上也是一望无际,空空如也。
就在昨日,刚刚平定城内唐部和高部叛乱的吴三桂还没来得及喘口气便听到了令他震惊不已的消息,东罗城失陷了。
东罗城的失陷,标志着朝廷已经拿下了除山海主关城防建筑群以外的所有吴军关隘、城镇、营地。
现在的他们,外面是多尔衮率领的满清八旗军,向内便是崇祯皇帝亲率的明廷大军,可以说是腹背受敌。
吴三桂紧急调动了三万多关宁步卒和八千多关宁铁骑,将山海主关城周围的七座卫城和十座关隘防守的水泄不通。
除此之外,右翼城还有一万多原属高第下属的山海卫官军和三万多关内乡勇,现在他们都已经是吴军兵马,由高第旧时副将柏继祖统御。
即便如此,吴三桂也还是觉得不够。
据种种消息来看,朝廷兵马已今非昔比,人数绝不下十万,仅凭这点人马,却要守卫这样一个庞大的城关建筑群,实在是有些不够。
很多人都是吴三桂临时招募,一旦哪个关城发生变故,山海关就有可能随即崩陷。
“吩咐下去,就说紧闭关城,升起吊桥,抓紧时间在城外布设拒马,只要朝廷兵马进入了火炮射程之内,立即发炮。”
看着抱拳离去的令兵,吴三桂还是觉得不可置信。
胡国柱可是自己的女婿,自己将女儿嫁给他,就是看中他忠义勇武的人品,长久以来也是对他深信不疑。
谁成想他不仅在东罗城背叛自己,更是挂了朝廷的先锋将官印,说是要斩了自己的首级献给崇祯那狗皇帝,好为关宁军正名。
想到这里,吴三桂不屑地冷哼一声,完全没有把胡国柱放在眼里。
在他的印象里,关宁军从来都是自己的私人财产,不是朝廷的,更不是胡国柱和夏国相的。
要论正名那也是自己来,何时轮到他胡国柱了
“还是你对本爵爷忠心,那胡国柱原来是装出一副忠义,骨子里全然是奸诈小人。”
听吴三桂朝自己这样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