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节阅读 317(2 / 2)

换句话说,现在备用金就有一亿,过上个三年五载,皇家银行的股价会是多少三亿还是五亿

崇祯将这件事看得很长远,目的绝不仅限于此,二十个巨商虽然也看得很透,但他们毕竟只是一群商人,并非是掌权者。

做生意难免会有风险,在如今这个世道做生意最大的风险就是官府,但是和皇帝合作,这种风险就会降低到最小,甚至不复存在。

崇祯皇帝先是一顿声色俱厉的抽打,紧接着便是甜言蜜语的承诺,这让众商感觉不到丝毫风险。

皇家银行里面可是有他们的股份,崇祯也说了,这是交给他们在地方上去分头打点的,这里边可以动的脑筋就有很多。

常听朱由检刚愎自用,信任权阉等等负面消息,如今这般老成持重的说了这么多,众商这才见识了东林党的话究竟有多么不可信。

当日大殿上亲眼所见的大明皇帝,说话间威严毕露,恩威并施一套玩的贼熟练,就连脸面也是该要就要,不该要就扔,这才是真龙天子。

要知道,畏首畏尾的人,最后都是难成大事

这位皇爷如此看重银行的利益,难道会眼睁睁看着自己的内库受损,更何况三厂一卫也不是摆设,地方官府若敢动天子的钱袋子,那是老寿星上吊,嫌命长了。

众商交换意见谈论大半天,得出一个板上钉钉的结论,那就是只要自家参股进皇家银行,从上到下就完全不用考虑任何风险问题。

他们需要考虑的,就只是如何信用和宣传、经营工作做好,这也关乎到自己的利益。

这银行,获利最多的不是他们,肯定还是皇帝自己,所以只要出现任何不利因素,忠于皇室的势力就会在第一时间将所有苗头彻底掐死

来京这次以后,众商对当今的崇祯皇帝固有印象完全颠覆。

事实上,这也是崇祯皇帝第一次令他们发自心底的开始畏惧,久居深宫的皇帝,如今看来,反倒像是个商海沉浮的老油条。

事后,二十位巨商心满意足的离开京师,不久之后就将由他们联合发声,在江南各地召开一场闻所未闻的大型商会、商行集中会议。

听到这些人在雅间内讨论内容的崇祯皇帝不无意外的笑了笑,自是给了众商足够考虑的时间,但他们毕竟是商人。

商人只顾自己的利益纯属正常,更别提他们是江南的前二十位巨商,就算金陵庞氏那样真正的爱国商人,在这个时候怕也是不得不率先考虑自己的利益。

想必这帮人的心里都已经有了一杆秤,权衡利弊的事情商人最是熟练,没有好处的事情,他们也根本不会去做,这么大的事,不给出显而易见的天大利益,他们更不会简单插手。

崇祯皇帝要做的无非就是提供思路然后引导这二十个奸商按照自己的思路去走,至于卸磨杀驴,到时候还得看他们表现了。

真正扶持一批爱国商人是必须的,可是扶持哪些人,要将哪些人连根拔除,崇祯皇帝心里也自有一杆秤,现在不过是时候未到罢了。

想到这里,崇祯皇帝朝一边坐着等待的兵部尚书朱大典笑着道,“爱卿,你现在可以说了,陕西战事进行得如何了。”

第六百一十四章:军威始振

崇祯二十一年春,崇祯皇帝下达了全面剿除李自成的圣旨。

同年,五省明军开始西进,数月之后,京军也开始分批向南进军,正月底,京军还在顺德府的时候,传来一个爆炸性的消息,明顺之间爆发了潼关南原会战。

据说此一战,在堵胤锡和练国事的运筹指挥下,明军先后投入包括宣镇军、大同军、山东军在内的近二十万兵力,大顺方面也先后由李过、刘汝魁等人率部前来驰援,亦号称五十万之众。

世人传言,明庭做出如此之大的手笔,想来是要一举剿灭李自成,而后者却也毫不示弱的派出大军分头迎击,成败究竟如何,尚未可知。

如此规模浩大的战事,虽在明顺交锋以来不是首次,却是自一六四四年由明廷发起反攻的第一战。

天下人都是屏住呼吸,静待这一场大战的结果。

南原会战爆发的半个月之后,张世泽、王先通、马进忠等人率领的各地京军业已自顺德府南下,连续爆发了彰德之战与开封之战。

饱经战火摧残的陕西、河南等处百姓,再一次尝到了连绵战乱的苦果,可这还仅仅只是几处,明军开始全面反攻的时候,湖广一带,左良玉却是溃败不堪。

崇祯十七年三月,历史上的崇祯皇帝下诏,封左良玉为宁南伯,他的儿子左梦庚也领平贼将军大印,并许诺大功告成以后让他们父子世代把守武昌。

当时的左良玉十分受用,痛哭流涕向钦差表明死战心迹,随后便向下进军攻击当时还在湖广境内声威大振的张献忠。

出人意料的是,连战连捷的张献忠遇到左良玉就像见到了天生的克星,屡战屡败的左大帅却接连立功。

被闯营打得溃不成军的左营遇到大西军反倒个个生龙活虎,直接将张献忠撵出湖广,逼入四川,就这一点来说,左良玉当属首功。

不过当时的形势对大明来说很不好,左良玉击退张献忠以后立即向朝廷报捷,正喜滋滋的等着封赏,却传来一个噩耗,李自成挥兵百万北上去了。

左良玉深知自孙传庭所部全军覆没之后朝廷并无良将劲旅,心中沉重,便决定在武昌自立,仍打出朝廷大旗,静观其变。

可是没想到,李自成一路北上,到处都是即将改朝换代的易旗换帜之景,却在一个小小的宁武关损兵折将,被挡了大半年。

在这之前毫无名声可言的宁武关总兵周遇吉死守宁武,由此声威大振,崇祯皇帝赞誉其“骁勇绝边”,钦赐其部宁武军的军号。

这种变故令左良玉完全没有料到,为了再次向朝廷表明心迹,他只好挥兵南下去寻张献忠,想要故技重施,立功获赎。

可他却没想到,经过这大半年,被自己逼入四川的张献忠反倒如鱼入江河一般,一发不可收拾。

他遇到的张献忠,已是称帝建国之后,号称拥兵五十万,麾下战将无数的大西开国皇帝,再不是从前那个被他打成抱头鼠窜的八大王。

初战,一个大西军的无名小辈李定国将左良玉打的满地找牙,左营的三十万大军灰飞烟灭,即便左良玉极力收拢,最后也才不到二十万。

这点数量,令左良玉惊心胆颤。

当时的他,南边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