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于一些地主来说,乱世之中,靠得住的,只有自己的刀剑和寨子,这寨子加固一分,流贼来时活下来的把握也就大了一分。
接到儿子左梦庚和张立战死汉阳的邸报以后,左良玉痛哭不已,当即率领左营朝汉阳冲杀过去。
接到消息的高一功和张可望也是惊讶不已,获悉落水狗一般被自己追得到处溃败的左营,这是他们四年来头一次如此血性的时刻。
另一方面,大西和大顺的流贼联军在攻破汉阳以后,发生了第一次分歧,原因是一个想按照惯例进城劫掠,一个却想着收拢民心。
张可望和高一功都不是能随随便便听话的主,前者更加冲动,话不投机半句多,直接下令大西军开进汉阳。
多少有些朝大顺军示威的意思,大西军入城之后除了劫掠,甚至还当街奸女,驱赶百姓,鞭打已经投降的明廷官员,对于所有地主、士绅和商户,一家老少,不分良莠全部屠灭。
消息传出在城外扎营的高一功耳中,大顺军军心浮动,后者更是勃然大怒,但为了两军不起冲突,这一次他还是忍了下去,全程都在冷眼旁观。
拿下汉阳之后,志得意满的张可望认为高一功是怕了自己,便下令两军再次联合,共同朝江夏行军。
刚走了也就半日,两军进发至城南三十里左右地界的时候,地平线上出现了另一支密密麻麻的大军。
这支大军的衣甲杂乱不堪,少许精锐穿着明制铁甲,扛着的大旗虽不是大明的金色玄鸟旗帜,却也是朝廷的字号。
左营和流贼联军显然都发现了对方的存在,双方对这场遭遇战都是没有任何准备,但却都是见惯厮杀的老将,自然知道首要目标是什么。
确定对方主力在哪,才能有针对性的下令进攻,双方人数加在一起少说也有三十多万,但想要认清主力却是不难。
大顺军直到如今,已经完成从流民到正规军的转型,李自成整合原流贼各部,套用明廷的军阶,仿照出了自己的层级制度。
如今的大顺军要分为地方留守和征战部队,征战部队又主要由野战五营和中权亲军负责,高一功所率领的,正是李自成用来攻城掠地的野战五营其中一支。
野战五营中普通兵士的衣服就是布料,没有任何甲胄,全身白底身侧又带黑色条纹,前胸后背印上一个“顺”字。
每个野战营都有少许的精锐,称作老营,这些老营的装备相比普通兵士要好得多,手中武器分为两种,长柄斩马刀和普通钢刀。
他们身上的衣甲也是大顺中极其少见的布面甲,已经有了些许防护力,当然了,只有高一功身边的亲卫身上才穿着铁甲。
相比大顺军,大西军如今还在转型阶段,就和对面的左营一样,大部分人仍旧是流民的那副装扮,武器也没有统一,刀枪棍棒样样都有。
只有张可望嫡系的老营,当年跟着起事打过来的一批精锐,才能配着少量的铁甲和精钢刀枪。
虽然大顺军和崇祯皇帝改革重组后的明军相比,装备依旧很是寒酸,但对比大西军,他们却胜在统一和稳固。
李自成取消了流民营的说法,这些人都是他所意义上的大顺将士,每个人都有属于自己的一套制服和刀枪,并且他还设立了一整套的军阶制度。
实际上,这个时候的大顺军已经懂得争取民心,许多人有了立功获得升迁的想法,这就已经脱离出流贼的范畴,成为了一支最初形态的军队。
不过很可惜,他们终究还是晚了一大步,这个时候的明军,在崇祯皇帝精心引导下,已经同西方接轨,成了体系全面、装备精良的近代化兵团。
第六百一十六章:玩命也是讲究技巧的
“是朝廷的人马”
张可望看了一眼身旁的部将吴真,冷哼一声,“朝廷这不过是左良玉自家的人马罢了,朝廷早就弃他而去,在这湖广,他是独木难支”
“此时左良玉是瓮中之鳖,本王早已料到他会倾兵前来,果真不出所料。传令给高一功,让他率部正面进攻,本王将在侧面率部响应,待一举消灭左良玉之后,湖广之地,他们大顺与我大西可以一家一半。”
不多时,高一功听到原话,气的连话都说不出来,李锦在一旁阴阳怪气地道,“大哥,这张可望自恃被张献忠封了个王,压你这国公一筹,难道咱们就一直忍下去”
“要不咱们干脆就一不做二不休,先照着他的意思来,将左良玉击溃以后,再反手再打张可望一个措手不及”
“胡说八道,张献忠封的王和咱们皇上封的国公能比吗,不要再胡言乱语,当务之急,是要联合大西军将朝廷在湖广的势力彻底清除。”
高一功说到这里,见李锦等人神色黯淡下去,话却是又留出一线,“至于其它的事儿,等击退了左良玉再说,君子报仇还十年不晚,你们急个什么劲”
“嘿嘿,那俺听大哥的,先击退左良玉这手下败将再说”李锦听出这话中的意思来,也就不再执拗的钻牛角尖。
对侧,见大顺军与大西军分别开动以后,左良玉身旁的部将牛勇皱了皱眉头,“大帅,这张可望和高一功怎么不一起来”
“莫不是他们生了嫌隙,想各打各的”
听他自问自答,左良玉张了张嘴,想想觉得也是这么个道理,张可望和高一功不是同类人,就像文臣和武将的区别,估计他俩也尿不到一个壶里。
本来自己人数比他们任何一方都要多,他们再这样分军,要么是打着将自己合围抱死的念头,要么就是如牛勇所说,这俩人已经暗地较上劲了。
这样反倒好,因为如果大顺军和大西军铁板一块铁了心的要先把自己给灭了,左良玉估计今日只是三七开,这样一来,倒起码是四六的局面了。
这些年虽然左良玉已经是武昌名义上的“土皇帝”,不过武昌虽然是大城,但他却一点也捞不到耀武扬威的机会,前头是大顺,屁股后头跟着大西,自然被这些流贼压得死死的。
本来左营得了畏李症,而面对大西军却生龙活虎,起码有一边儿是能打得过的,可自打甲申年之后,便是大西军他们也打不赢了。
这四年以来,左良玉是打也打不得,跑还无处收留,也就只好在武昌一带自己强行占据的地盘横行,外加每日里打熬力气,锤炼筋骨了。
偶尔闲下来,左良玉还学崇祯皇帝搞上那么一次阅兵,漫山遍野插上自己的旗帜,别管是不是纸糊的,反正能达到稳固武昌这个目的就成。
眼下见了大西和大顺的联军,虽说这回是背水一战,该给百姓的好处他也都给了,可却总还是觉得瘆得慌。
要是按以往来说,闯营一个冲锋,他的左营基本就得回去放鸭子了,这回还有十几万的大西军,要真是铁板一块,这仗可怎么打
左良玉虽然只是名义上的武昌“土皇帝”,可好歹也是远近闻名的一个大兵头子,虽然连年吃败仗,但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