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节阅读 127(2 / 2)

奇门相师 小相师 6396 字 2019-04-19

于字画一道,需要不断的学习积累,需要时间的沉淀,非一朝一夕可成,所以秦学兵并不急于往字画收藏发展。当然,如果碰上能够令元气产生感应的字画,肯定不会放过。

“先生,您需要什么,我可以帮您介绍”导购员脸上带着万年不变的微笑,很温馨亲切。

“把这个砚台拿出来看看。”秦学兵指着一块瓷器砚台,呈圆形,有巴掌大,还有盖子。

导购员把砚台拿出来,微笑着,说道:“先生真是好眼光,这块砚台是我们店里不可多得的珍品,是一件元青花龙纹砚台。”

“美女,难道我走错地方,闯进古玩店”秦学兵微笑着反问,如果刚才没看错的话,这应该是一家旅游商店,出售的都是现代工艺品、艺术品。

“也不一定是古玩店才会卖古玩啊。”导购员微微脸红,她并不是想把这件砚台卖出元青花的价格,只是职业习惯,店里面大多数物件都会跟古玩挂上钩,利于卖出高价。

尤其是针对老外,很多老外对古玩并不了解,如果能够忽悠得当,未必不能卖出难以想象的高价。

“那它真是元青花”秦学兵微笑着,满脸戏谑。

“我们老板说的,那应该就是了。”导购员很巧妙地把老板当成替罪羊,但就是不承认这是元青花,只是可能,至于是不是真的,看运气了。

“可我记得,元朝的龙不是这个样子吧”秦学兵指着砚台上的龙纹说道。

s:感谢藏友“”月票支持,新一周,求推荐票。

第一九一章:青花瓷

更新时间:2012111923:44:03本章字数:5169

本书下载官网

第一九一章:青花瓷

元朝的龙有一个很大的特点,龙头较小,比较尖锐,没有其他时代的龙那般大气威严,显得更加凶猛矫健。显然,这块青花砚台并不具备这点,绝不可能是元青花。

秦学兵说完这些,微笑着问道:“这件砚台多少钱”

导购员有种掐死秦学兵的冲动,竟然把她的言论驳得一无是处,然后再问价钱,那她还好意思开高价吗无奈之下,导购员伸出三根手指:“只需要三千。”

秦学兵把信用卡递过去,完成交易后,这时一个老人走了过来,说道:“小伙子,我很喜欢这块砚台,能不能转给我我可以出双倍价钱。”

秦学兵暗道碰上懂行的,但却不动声色:“老人家,不好意思,这块砚台是要送给我爷爷的。”

“百行孝为先,小伙子好样的。”

老人家不动声色地送上一个马屁,又道:“不过我老人家真的很喜欢,你让给我,我给你一万块钱,你可以再买一块。”

“老人家,不好意思,我这人有个习惯,到手的东西就绝不会让出去。”秦学兵微笑着拒绝,一万块,加几个零再说。

“蔡老师,您怎么来了”一个中年男子迎了出来,很是热情。

“蔡老师”秦学兵愣了一下,仔细一看,不由暗乐,这不就是电视上经常出现的蔡老师嘛。只是没有任何化妆,跟电视上还有些差别。难怪没能一眼认出。

“你想等等。”

蔡老师对中年人说了一句,又对秦学兵说道:“小伙子,我再加两万。三万块,你把砚台转给我。”

秦学兵微笑着摇头:“蔡老师,您看上的东西只值三万块吗”

蔡老师愣了一下。笑了起来:“原来小伙子也是懂行的人,是我唐突了。”

“蔡老师,客气了,您才是古玩大家,我这不过小打小闹。”秦学兵说道。

“蔡老师,你们说什么呢”中年男人至今摸不着头脑。

“仇老板,我倒是没想到你这店里竟然还有好东西。”蔡老师不由莞尔,这位仇老板请自己来鉴定宝贝。可刚走进门就看到这儿丢漏。

“啊”

仇老板愣了一下,终于反应过来:“蔡老师,您是说这块青花砚台是老物件”

“何止是老物件,还是皇宫用品。”蔡老师指着砚台上的龙纹,那是五爪龙,天子贵胄才能使用。

“皇宫用品,御窑”仇老板眼中闪过一丝精光。考虑要不要毁掉这笔生意,保住砚台。

但旋即就摇头,今儿这件事要是没人看到还无所谓,可蔡老师在这,难道指望蔡老师帮他圆谎根本不可能。

“没想到丢了个大漏。蔡老师能否给我讲讲,也让我涨涨见识,学点知识回来。”仇老板终于按下蠢蠢欲动的心。

“小伙子,还是你来说说吧,就当是给仇老板一点补偿吧。”

蔡老师笑了下,问道:“对了,小伙子,还不知道你的名字不知道是哪位名师调教出来的。”

“蔡老师说笑了,我叫秦学兵,自己闹着玩玩而已。”

“秦学兵,我想起来,你就是那个寻宝鼠秦学兵,刚才只顾着宝贝,把这茬给忘记。”蔡老师恍然大悟,

“寻宝鼠秦学兵”仇老板也想起来,万分庆幸没有冲动。秦学兵寻找宝藏,拍摄电影,办基金会,岂能是普通人要是刚才冲动耍赖,怕是没好果子吃。

“对了小秦,听钟院长说,你准备在故宫举办一次藏品展览,具体什么时间,到时候我去捧场。”蔡老师又问道。

“到故宫办展览”仇老板心中又是一惊,能在那个地方办展览,那是普通人嘛。

“具体时间还没定,不过也就在这几天,到时候我通知您。”秦学兵当然求之不得,有蔡老师这类名人参加,肯定能吸引更多观众。

“成,到时候我一定去,现在咱们说说这块砚台。”蔡老师又说道。

“这是一件明宣德青花龙纹砚台。”

用肉眼就可以看出,这块砚台胎质精密细腻,在元代是烧不出这种水平的。只有在青花瓷烧制全盛的明代才有这种水平。

永乐、宣德时期,政局稳定,经济发展,尤其是七下西洋足迹远至南洋、西非、地中海、东非一带,带回了烧制青花所必需的苏麻离青色料。这时的青花瓷器,胎质和釉料都很精细。釉层晶莹肥厚,青花色泽浓艳,造型和纹饰丰富多彩,创造了青花生产的黄金时代。

青花砚台的色泽正好说明这点,完全符合宣德时期的特点。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