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参见大都督”三大家主虽心思各有不同,可这等当口上,自不是私议的时分,待得柳啸全的胡床停放在堂前大位上之际,三大家主各自躬身抱拳行了个礼。
柳啸全面色肃然地扫了三大家主一眼,一抬手道:“免了,都坐罢,今日请诸位前来,是有些要事不得不断,诸公都知晓数日前乌骨教匪徒袭击我燕西之事了罢,若非小王爷指挥若定,我燕西浩劫难免,此我燕西之大辱也,不可等闲视之,尔等对此有何看法”
北大洼的事情都已过了近十日了,晋昌城中流言蜚语早已是版本无数,却从不曾见大都督府就此事表过态,史、张两家就此事原本也达成了个共识,打算利用此事向大都督施压,只不过尚未开始行动罢了,这会儿见柳啸全主动提将出来,史、张二人飞快地对了个眼神,由张凯泽率先开口道:“柳公说得好,那乌骨教匪徒胆敢深入我燕西腹地,行谋刺之恶行,当诛灭之,不单乌骨教该灭,便是那与乌骨教勾搭之辈也不能放过,依某看来,此事若非有内应,乌骨教岂能猖獗如此,欲灭乌骨,当先除内患为上,还望柳公早作决断。”
“不错,张公此言有理,那郑家勾搭乌骨教已非一日,今又作出此等丑行,背叛我燕西之心昭然若揭,当灭九族”张凯泽话音刚落,史万晟便有些个迫不及待地出言附和了一番,矛头直指高昌郑家。
“唔。”柳啸全不置可否地点了点头,并没有急着表态,而是侧头看向了沉默不语的王岳,沉吟着出言问道:“王老弟,您的意思呢”
“王某听凭大都督调遣。”王岳并没有表明态度,只是含糊地应了一声。
“那好,既然史、张二公提议剿灭乌骨教,这事情就这么定了,昭告我燕西诸城,但凡私下勾连乌骨教者,皆同罪,各州点兵,准备平乱”一听王岳如此说法,柳啸全自是不再犹豫,猛地一挥手,语气不容置疑地下了决断。
“大都督英明。”柳啸全话音一落,史万晟脸上掠过一丝兴奋之意,紧赶着站了起来道:“此战事关重大,须得有智勇双全之将为主帅,肃州镇守使张凯明军略过人,某以为其出任大军主帅,定可大获全胜”
“凯明虽勇,然此番恶战不免,且须防吐蕃、突厥两处有异动,非一人之力可以照顾周详,某提议沙州镇守使史万年为副帅,分兵进击,速破乌骨为上。”史万晟话音一落,张凯泽立马投桃报李地提出了副帅之人选,一唱一合之下,配合得无比之默契。
张凯明乃是张凯泽的二弟,史万年则是史万晟的三弟,此二人皆是一州之镇守使,手中都握有相当的兵权,史、张两位家主此等提议摆明了就是要夺权,却也不怕柳啸全反对按燕西议事之旧例,但凡大事,须五大世家共决之,如今郑家已被摆上了对立面,自然不可能还有发言权,如此算来,就只有四家能有投票权,史、张一联手,就已占了一半的票数,怎么算都处于不败之地,至于王家么,一向不太过问军事上的事情,即便是柳啸全反对,那也是二比一的胜算。
“王老弟,尔之意思如何”柳啸全没有去理会史、张两家的提议,而是微皱着眉头看着不动声色的王岳,试探地问了一句。
“兵马调集容易,只是粮秣从何而来不知柳公有何定论么”王岳面色平静地反问道。
“王公,这粮秣一向是观察使衙门在管着,这么点小事想来是难不住王公的,张公,您说是罢”柳啸全还没开口,史万晟便抢先打了个哈哈。
“是啊,王公高明,大军所需之粮秣想来是备得齐的,我等大可放心。”张凯泽闻言,自是也跟着打起了哈哈来。
“王老弟,如今观察使处尚有多少粮秣”柳啸全没理会史、张二人的话语,一脸慎重地看着王岳,追问了一句。
“好叫大都督得知,观察使如今尚有粮四千石,牛三千,羊六万,只能保证我燕西日常之开销,别无粮秣可调。”王岳不紧不慢地答道。
柳啸全若有所思地点了点头,扭头看向史张二人道:“唔,这就棘手了,张公、史公,尔二人既然提议大军出征,想来是有法子筹粮的,就拿个主意出来好了。”
史、张两家都是燕西之豪门,虽说近年来燕西连连天灾,可其家中自是不会有缺粮之虞,然则要他两家凑出大军出征的粮秣却显然没那个可能性,此时一听柳啸全将难题踢到了自己的脚下,二者皆有些子傻了眼,一时间讪讪地说不出话来,而柳、王二人也不继续追问,只是默默地看着史、张两位家主,一副等着他俩拿主意的架势,逼得史张二人老大的不自在。
“柳公说笑了,我等家中情况如何柳公岂会不清楚,这粮秣之事么,呵呵,还真得柳公拿主意方可。”张凯泽见一味地沉默下去也不是个办法,只好厚着脸皮再次将话语权丢给了柳啸全。
“这可就难了,若是无粮如何破贼”柳啸全眉头紧紧地锁了起来,满脸子为难之状。
得,该轮到咱上场了萧无畏冷眼旁观着诸人的一举一动,此时见戏已唱得差不多了,自是清楚该轮到自己出场的时候了,这便微笑着从旁站了出来,对着众人做了个团团揖道:“姥爷,诸位大人,乌骨教乃我燕西之大患,不可不速除之,如今大军发动在即,却困于粮秣,实是令人扼腕,小王不才,或能解此事。”
萧无畏此言一出,满堂之人的眼睛全都亮了起来,齐刷刷地看向了萧无畏,却都没急着出言追问详情,各自的脸色迥然而异
第九十三章议事白虎堂下
大军出征所需的粮秣可不是个小数字,尤其是燕西地处沙漠,交通运输艰难,牛羊等牲口还好说,后方十只羊运抵前线,还能落下个七、八只,可粮食就不同了,后方一斤粮启运,到了高昌前线最多只剩下半斤,若是战线进一步拉长,运输上的损耗就更加惊人了,没个数万石的粮秣储备,这仗压根儿就打不起,就目下燕西的财政来说,便是举全燕西之力也依旧是力有未逮,这一条在座者心中都有数,史张二位家主之所以提议出征,其实也不过是个幌子,为的便是夺取军权罢了,至于征伐之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