庆功宴是将士们同乐,没有官阶之别,将领、校尉、兵士聚在一起,吃肉喝酒,说些南征的壮举,个个惬意舒畅。
庆功宴一完,高仙芝另设一宴,宴请有功将士,将军、校尉们聚在一起。
酒过三巡,菜过五味,高仙芝扫视众人一眼,这才缓缓开口,道:“我们这次南征,终于解决了小勃律,切断了吐蕃进入西域的通道,从此以后,大唐在西域无后顾之忧,可以集中兵力与大食争锋。”
远征小勃律的战略目的就是为了更好的与大食争夺中亚地区,这次远征,圆满的达成这一目的。
高仙芝回想起他为这次南征呕心沥血的往事,不由得心情很是激动,胸口急剧起伏,长吸一口气,强迫自己冷静下来,道:“如何与大食争锋,你们各抒己见,畅所欲言,我会择善而从之”
解决了后顾之忧,是该商议如何与大食打的事情了,众将微微点头,大是赞赏。同时,个个激动难已,眼里战意高炽,恨不得立即出兵,与大食大战一场。
略一停顿,高仙芝接着道:“谁说得最好,我将有赏重重有赏”
“副都护,有何赏”封常清明亮的眼里精光一闪。
“我想过了,这次南征胜利,需要派一人去长安报捷,谁说得最好,就派谁去”高仙芝眉头一挑,宛若出鞘的利剑,极有威势。
“去长安”
高仙芝的话如同火星溅到火药桶里,立时炸了,一众将士个个激动难已,眼里全是艳慕之色。
长安,是唐朝的都城,是将士们心中的圣地,若是能去长安走上一趟,那是莫大的荣耀。
更别说,还是专门去报捷,这是两大荣耀集于一身,谁能不想谁能不激动
就是冷静的封常清也是目中精光闪烁,难以自抑,看来他是要参与竞争了。他有大才,若他参与竞争的话,众将的希望不大,李嗣业他们有些泄气。
“去长安”
李昌国心眼活了,暗自思量起来:“安史之乱还有数年就要到来,大唐帝国由盛转衰,让无数后人为之扼腕,我应当阻止安史之乱的发生只要没有安史之乱,即使李隆基厌政,唐朝也不会衰败,仍然会很强盛。唐朝不会衰败,就会一路西进,夺取中亚,甚至打进中东,占领中东都有可能。若真要如此的话,唐朝的辉煌将更上一层楼”
“如今,我立下大功,有了一定地位,虽然要阻止安史之乱远远不够,却也有了希望。这次报捷,我要定了。”
就在李昌国转念头之际,高仙芝打量着封常清,道:“封将军,你说吧。你足智多谋,才干非凡,你跃跃欲试,看来嗣业他们是没戏了。”
说话间,有意无意的扫了一眼李昌国,有些惋惜。他的意思是,李昌国固然勇猛过人,论到这种谋划,就远远不是封常清的对手了,这事李昌国无论如何是没希望了。
“哎”
高仙芝的话引来一片叹息声。
去长安,谁个不想可是,有老谋深算的封常清在,谁能夺得这一美差
“谢副都护”封常清先是冲高仙芝行礼,这才侃侃而言,道:“大唐与大食之争,并非起于今日今时,而是由来已久众所周知,早在贞观年间,大食崛起之际,出兵攻打波斯,波斯不敌,遣使入长安,向大唐求援,请求大唐出兵。太宗皇上召集魏征、房玄龄、杜如晦、长孙无忌、李靖、徐懋功这些功臣再三商议,最后决定不能出兵”
阿拉伯帝国征服速度旋风一般快,很快就征服了地中海沿岸地区,然后出兵东向,攻打波斯帝国。
波斯帝国不敌,遗使入长安,请求唐朝出兵。当时是唐太宗当皇帝,唐太宗一代明君,雄才大略,对于开疆拓土很有兴趣,可是,当时的条件不成熟,只得婉拒。
“这是大唐的憾事”
封常清的声调突然转高,很是遗憾。
第四十一章李昌国献计加更
朋友们给力,废了一个五谷轮回之地,爆了一朵菊花,冲到新书10名了,加更感谢朋友们。朋友们加油爆吧,爆得越多,加更越多
唐太宗拒绝出兵救援波斯帝国,不仅仅是唐朝的憾事,也是中国的憾事
若要选出中国历史上的几大憾事,这件事一定会入选
因为,唐太宗这一决定改变了世界历史的走向
在当时,阿拉伯帝国刚刚崛起,其根基还不稳固,若是唐朝出兵,阿拉伯帝在其崛起的关键时刻遭到来自东方的打击,还能再崛起吗
很有可能阿拉伯帝国就此夭折,不会再有大名鼎鼎的阿拉伯帝国
也就不会有在中东根深蒂固的伊斯兰教了
因为,阿拉伯帝国在唐朝因为安史之乱而停止西进之后,方才有精力把征服的土地进行伊斯兰化,伊斯兰教方才深入人心,在中东地区根深蒂固。
即使阿拉伯帝国还能崛起,其崛起的过程将会异常艰难,阿拉伯帝国的领土还会那么辽阔么其影响还会那么大么
“哎”
封常清一句话引来一片叹息声,李嗣业他们在为唐太宗这一决定而惋惜。若是唐太宗决定出兵的话,断不会有如今的大食大军压境的局面,更不会有开元三年和开元五年大食出兵攻打安西四镇一事。
那样的话,唐朝在西域的局面将会更好,非常好
说不定,唐朝已经主宰了中东
“哎”
高仙芝双拳紧握,也是叹息一声,一脸的惋惜之色。
这是千古遗憾,李昌国暗叹一声。
“太宗皇上雄才大略,猛将如云,谋臣如雨,之所以如此决定,那是不得不为”封常清不住摇头,一双斜眼在摇动间不知斜到哪里去了:“大唐此去波斯虽然山高水远,道路漫长,难以补给,西征将会异常困难。可是,这并非不可战胜真正让太宗皇上决定不出兵的原委,是西突厥未灭,西域还在西突厥手里,大唐不可能越过西突厥之境而去救援波斯”
对这一憾事,后世之人多以为唐太宗考虑到唐朝离波斯太远,难以补给,这是一个原因,却并不是真正的原因。
因为,是波斯帝国求援的,只要唐朝出兵,波斯帝国一定会出补给,这不是问题。
在亡国与补给之间进行选择,傻子都知道怎么选。
真正的原因是西域这个唐军西进的必经之地还为西突厥控制。李靖夜袭阴山,灭突厥,灭的是东突厥。
西突厥与唐朝为敌,还未给唐朝所灭,这要到唐高宗年间,由苏定方完成。
正是因为西突厥挡在唐军西进的必经之路上,唐太宗这才决定不出兵
“大唐未出兵,波斯旋亡,大食挟百战余威,大举东进,与大唐在西域相遇。自此以后,两国交兵,数十年不息”封常清的头摇得更加厉害了,声调转高,凄厉刺耳,道:“大食亡我大唐之心不死是以,大唐与大食早晚必有一战必有一场大战”
波斯帝国没有得到唐朝的援助,很快就给阿拉伯帝国灭亡了。灭了波斯后,阿拉伯帝国实力大增,大举东进,与唐朝在中亚相遇,大打出手。阿拉伯帝国早就垂涎中国的富饶,梦想着打进有“黄金国度”美誉的中国,其东方总督优素福更是向他的大将说,谁先踏上中国的领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