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节阅读 26(2 / 2)

大唐天下 殷扬 6420 字 2019-04-19

这个文士浑身透着一股仙气,让人生出飘然出尘的感觉,让人不由自主就要生出亲近之意,却是没有想到他竟然为一杯酒而如此失态。

这是失态,真正的失态。

更让李昌国想不到的是,他竟然用手抹了抹嘴角,不用想也知道,口水流出来了。

“噗哧”

高妙丽轻笑一声,冲李昌国挤眼睛,那意思是不用想也明白,她是在取笑这个文士。

“竟有人如此好酒”李昌国暗自感慨一句。

这个文士终于清醒过来,意识到他失态了,讪讪的冲李昌国一笑,转过身就要离去。

“相逢便是缘,先生若是不嫌酒太淡,不如过来共饮。”李昌国对这个文士很有好感,虽然他好酒失态,却是瑕不掩瑜。

人无完人,谁没有缺点呢

文士明显没有想到,李昌国不仅没有取笑他,反而邀请他共饮,不由得一愣。

继而,他便回过神来,冲李昌国抱拳行礼,道:“既如此,那就叨扰先生了。”

说话间,快步而来,三步并作两步,跟风一般快,看来是酒虫蠢蠢欲动了,李昌国有些好笑,提壶在手,为他斟上一杯。

“滋”

这文士端杯在手,一仰脖子,一声清脆的声响过后,一杯酒就下了肚。他咂吧着嘴唇,品味起来,眉头舒展开,根根向上翻,透着一股喜意:“乌程若下酒好酒”

“你怎么知道”这酒是哥舒翰送给李昌国的,除了李昌国和高妙丽知道外,谁也不知道这是乌程若下酒,高妙丽一双会说话的眼睛全是惊奇。

李昌国也是讶异,光凭一杯酒就能品出是什么酒,这等本事可以傲视酒国了,即使哥舒翰好纵酒之人,也没有此等本事。

这文士微微一笑,仙气透出,让人生出飘若欲仙的感觉,道:“我李白品尽天下美酒,还未有我不知的美酒”

“李白”

李昌国差一点给酒呛死,一双眼睛陡然间明亮如同九天之上的烈日。

第六章李白斗酒诗百篇第二更求推荐

我很受伤,上周结束时,站在新书第6名,现在掉到第9名了,朋友们,请帮帮忙,顶起来,谢谢

激动

无比的激动

李昌国激动得仿佛给雷劈中,身子发僵,大脑停止了思维,时空已经不复存在。

李白才高八斗,大名流传千古,是中国历史上的一座丰碑,让人仰视

李白拥有不计其数的粉丝,上自历史巨人,下至街头小贩,都是他的粉丝。

可以这样说,凡是中国人都是李白的粉丝

李昌国心智成熟,心性非常稳定,等闲不会激动,更不会如此激动。

他来到唐朝有些时间了,见过的英雄豪杰不在少数,高仙芝、封常清、李嗣业、段秀实、哥舒翰都是一代人杰,了不得的英雄豪杰。

李昌国与他们相处,或平辈论交,或成上下级,就没有激动过,眼下他却是激动难已,这是李昌国两世为人头一遭。

谁叫他遇到的是诗仙李白呢

李白流芳千古,留传下来的佳话太多,“铁杵磨成针”、“醉草吓蛮书”、“傲视公侯”、“天子呼来不上船”、“高力士脱靴”、“御手调羹”多不胜数,只要是中国人都能说上一段半段的,哪怕是不识字的文盲也知道李白。

李白诗名传千古,写下的佳句、绝唱多不胜数,“白发三千丈,缘愁似个长”、“抽刀断水水更流,举杯消愁愁更愁”、“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还”、“人生得意须尽欢,莫使金樽空对月”、“飞流直下三千尽,疑似银河落九天”、“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两岸猿声啼不住,轻舟已过万重山”、“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三杯吐然诺,五岳倒为轻”、“大鹏一日同风起,扶摇直上九万里”

不论读没读过唐诗,不论识不识字,只要是中国人,都能吟诵李白的诗篇,谁叫李白诗篇万丈长呢

“你是李翰林”

高妙丽同样激动,俏媚眼里闪着炽烈的光芒,打量着李白,玉手紧握,手背发青了。

李昌国给高妙丽的惊呼声惊醒过来,甩甩头,打量着李白,只见李白浑身透着一股仙气,宛若仙人临世,让人不敢仰视,暗自感叹道:“李白号称诗仙,是因为他的诗中透着一股仙气。其实,诗中的仙气来自于他的谪仙气质。”

李白把二人的激动样儿看在眼里,很是淡然,一副见怪不怪的样儿。

他才高八斗,才名遍天下,诗名遍天下,拥有的“粉丝”多不胜数,他所到之处,慕名而来者很多,这种粉丝激动的样儿他是见得太多了,一点也不惊奇。

“那是昔年称号。”李白早就给李隆基“赐金放还”了,早已不再是翰林,不过,人们仍是以李翰林称呼:“李白斗胆,敢问壮士高姓大名。”

李昌国心脏又是狠狠一跳,能得李白亲口问询姓名,李昌国自觉荣幸,吸口气,道:“在下李昌国,安西都护府校尉,奉副都护之命前来长安报捷。这位是副都护高仙芝的千金。”

“原来是安西都护府的壮士”李白眼中光芒闪烁,极是明亮,把李昌国上上下下、仔仔细细的瞧了个遍,大是赞赏,道:“久闻安西都护府是大唐精锐,骁勇善战,今日一睹壮士英姿,方知此言不虚。”

在当时,安西都护府是唐朝战事最为频繁的地方,这里的唐军特别能打,是唐朝的精锐,善战之名传遍天下。

能得李白赞赏,李昌国还真有“一字之褒胜于荣兖”的感觉,有些飘飘然了。

“哎”李白脸色一黯,长叹一声,一脸的落寞,端起酒杯,拼命的灌酒,一口气喝了十来杯,这才放下酒杯,一脸的伤感。

谁都知道李白才高八斗,却是怀才不遇,他一心报国,却是报国无门,徒令后人叹息。乍闻安西都护府打了大胜仗的消息,触动了李白的心思,不免几许伤感。

李昌国理解他的心情,宽慰道:“李翰林,你不必介怀,你有诗言天生我才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以你之大才,必有一飞冲天的时候。”

这不过是宽慰之词,李昌国很是清楚,李白这辈子都不可能有报国的机会。

猛然间,李昌国转了一个让他自己都觉得有些不可思议的念头:“若给李白报国的机会,会是什么样的结果呢”

这问题,无数人期待过,却是没有成为现实,李昌国暗中否定:“李白只能怀才不遇,不可能有报国的机会。”

再转念一想:“我今日遇到李白,这是缘份,若是有机会,我一定帮他弄到报国的机会。真要那样的话,李白会不会真的如他诗中所写那般大鹏一日同风起,扶摇直上九万里,一飞冲天呢”

李白若能建功立业,这绝对是千古佳话,弥补李白的遗憾,李昌国自己都期待不已,暗自下定决心:“若有机会,我一定帮李白”

“云想衣裳花想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