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个无须老者大是讶异,嘴一张就要提醒,却给老者一挥手阻止,只好不再言。无须老者一脸艳慕的打量着李昌国,恨不得老者把这玉给他似的。
“老丈,这玉太贵重了,我不敢收。”李昌国眼光不错,再有那无须老者的表情,知道这玉非同凡响,极为贵重。
“这玉虽然随我有些年头了,如今能得你这样的青年才俊为主,也是它的福份。收下吧”老者很是热情,不由分说,把玉塞在李昌国手里,冲李昌国挥挥手,转过身快步而去。
那个无须老者和三个护卫快步跟上。
“呵呵”
老者畅快的笑声远远传来,走起路来异常轻快,仿佛在飘似的,很快就不见人影了。
直到那个老者不见人影,李昌国这才收回目光,打量着手里的玉,温润异常,让人打自心底生出一股奇妙的感受。
“这玉价值连城”高妙丽一双俏媚眼瞄着玉,秀眉弯成月牙儿了:“这老者很不简单。”
“在长安,不简单的人多的是”李昌国摇摇头,就要把玉收起来,就在这时,只听李白诧异的声音响起:“这玉谁给你的”
李昌国抬头一瞧,只见李白飘然若仙,站在身旁,一双眼睛神光炯炯,死盯着玉。
“是这样的”李昌国把适才情形说了。
“你好好收着。”李白一副欲言又止的样儿。
“你知道那老者是谁”李昌国心念一动。
“日后自知”李白不愿在这事上多纠缠,转移话题。
李白不愿说谁也没办法,李昌国几次打听,都没有成功,只好作罢。
李昌国的话让李白的触动很大,经过一段时间的思索,李白的情绪已经恢复,不过,李昌国却发现,李白有着明显的改变,在与人相处之际,多了几分融洽。
这是好现象,只要假以时日,李白必然会有所改变。
接下来,三人接着游览,直到兴尽方回。
回到高妙丽所买院子,李昌国要做的事就是准备面圣。
李昌国是安西都护府的报捷使者,面见李隆基是必须的,这是好事。不过,有一事让李昌国很无奈,那就是他想留在长安。要想改变安史之乱,就得在长安有所作为,不然的话,那是妄想。
可是,李昌国却是不得其门而入。想想也是,象李昌国这样的人,在唐朝多不胜数,哪有资格留在长安。
大明宫,麟德殿。
“呵呵”
李隆基笑得特别舒畅,欢喜不已,眉毛朝上翻,跟停了十只八只报喜鸟似的。
“陛下,何事如此欢喜”
一个白发白须的老将,叫陈玄礼,冲李隆基见礼,叩问原委。
这些天,李隆基在为要不要出兵攻打石堡城一事伤脑筋,苦思不决,象今天这般欢喜的事,已经很长时间没有出现过了。
“陈玄礼,朕今儿特欢喜,你可知原委”李隆基竟然卖关子了:“你肯定想不到。”
陈玄礼哪里知道他为何如此欢喜,朝旁边的高力士一瞧,只见高力士也是欢喜不已,更加纳闷了:“陛下,您就莫要吊老臣的胃口了。老臣的胃口给陛下吊得七上八下呀”
“哈哈”把陈玄礼那副急于知道答案的样儿看在眼里,李隆基更加欢喜了,道:“传旨,召王忠嗣进京”
“陛下,你下定决心了”陈玄礼追随李隆基数十年,是东宫旧人,对李隆基很是了解,他一直在要不要攻打石堡城一事上犹豫不决,只是传旨给王忠嗣,要他出兵。
这次,他要召回王忠嗣,说明李隆基已经下定决心了。
“朕决心已定,出兵石堡城”李隆基心情不错,神采飞扬,气吞河岳之慨陡生,道:“王忠嗣一直不愿出兵,虽是所言有理,却是没有看透两点。”
“陛下,哪两点”陈玄礼一脸的迷惑。
“一是攻打石堡城值不值,二是这代价大唐承不承受得起。”
李隆基扳着手指头,细算起来:“打下石堡城很划算,而这代价大唐又付得起,为何不打呢王忠嗣惑于此两点,朕要亲自向解惑。”
第二十一章原来是你第三更,求推荐
“李翰林,请您写篇文章,您怎么老找籍口呢”
高妙丽嘟着小嘴,很是不满,埋怨李白。
李昌国一心想留在长安,眼前还没有门路,高仙芝给他的礼物不少,他送了些出去,却是没什么回音,很可能这次面圣之后就要回安西都护府。真要如此的话,他的盘算就要落空,思来索去,决定请李白帮忙,写一篇奏章。
以李白的大才,写一篇奏章的话,趁着面圣的机会递上去,说不定就能达成目的,留在长安。哪里想得到,李白总是找籍口推脱。
对于李昌国留在长安一事,高妙丽很是热心,她是巴不得。
“呵呵”李白欲言又止,想了想,道:“高姑娘,不是我不帮骁勇校尉,而是没这必要。”
“没必要您都说了多少回了”高妙丽嘴嘟得更高了。
“李翰林,我也很奇怪,究竟是什么原因让你不愿写呢”李昌国抚着额头,很是不解。
以他对李白的了解,李白是那种愿为朋友两肋插刀的人,这种事他一定乐于相助,却是没有想到,他竟然总是找籍口推脱。
“这个你到时自知。”李白沉吟着,道:“莫问说破了就不好了”
实在是问不出个所以然,李昌国只好放弃,赶去大明宫,准备见驾。
大明宫在长安东北,周长76公里,占地约32平方公里,是唐朝的政治中心,大唐帝国的政令、军令就是从这里发出的,传遍全国各地,影响世界历史的进程。
宫墙巍峨,城高垣厚,气象万千,李昌国忍不住赞一声好。
李昌国是从南面正中的丹凤门进入,来到这里,只见一队龙武军守在宫门口,守备森严,就是苍蝇也别想飞进去。
龙武军,是唐朝的禁军,个个是千挑万选的精锐,这是唐朝最有战力的军队,个个虎背熊腰,往那里一站,如同木桩,给人一种不可撼动的气势。
李昌国见过的精锐军队不少,安西都护府和王忠嗣部下都是唐朝的精锐,比起龙武军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