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昌国却是拒绝了,这让李隆基格外欣赏,说明李昌国不是权欲熏心的人,能够保持本心,这太难得了。
这一点,才是李隆苦对李昌国最为欣赏的,因为有才的人不在少数,可是,能够保持本心,克制贪欲的人却不多。
“安西都护府骁勇校尉”李昌国就要行礼,却给李隆基阻止。
“免了,免了”李隆基脸上是亲切的笑容,冲李昌国招手,道:“这些虚礼,不要也罢快来,快来,快过来”
瞧他那模样,哪里是君臣相见,分明就是长辈在见晚辈。
李昌国知道分寸的人,依礼相见之后,这才快步过去,这又让李隆基赞赏有加。
就是高力士看在眼里,也是微微点头,大是赞赏,对李昌国仅有的一点不满荡然不存了。
李昌国来到李隆基面前一丈处站定,李隆基瞪大眼睛把李昌国好一通打量,发出一阵畅笑,扭头冲高力士道:“高力士,你想得到为朕释疑的年轻人,竟然就是安西都护府的骁勇校尉么”
“陛下都想不到,我哪想得到呢”高力士一生谨慎小心,从不抢李隆基的风头。
李昌国把高力士瞧瞧,这不正是当日那个无须老者么
“赐坐”李隆基笑眯眯的打量着李昌国,右手一挥,极有威势。
初次见面,就给李隆基赐坐的事,在李隆基数十年帝王生涯中也没几回,这是无上荣耀
高力士眼里掠过一抹讶异,亲手搬来一个锦墩。
李昌国谢一声,坐了下来。
“李昌国,你们安西都护府这一仗打得不错,打出了大唐的威风,切断了吐蕃进入西域的通道,安西都护府从此无后顾之忧。”李隆基笑容一敛,脸色一肃,穆穆天子之威立现:“自从小勃律背叛大唐以后,大唐数度出兵南征都未成功,这次,你们终于成功了,可喜可贺葱岭多的是险山恶水,在葱岭行军,困难重重,你们能成功,付出的代价也不小吧嗯,你给朕细说。”
李隆基虽然厌政了,却是精明仍在,深知在葱岭中行军是何等的艰难。
李昌国应一声,微一沉吟,开始为李隆基细说小勃律之战的经过。
这一战,唐军最大的敌人不是吐蕃、不是小勃律,而是葱岭的险山恶水,李昌国细细道来,很是动听,李隆基如临其境,大是惊讶。
尤其是,李昌国说到飞渡冰川天险之时,李隆基忍不住惊呼出声。冰川天险实在是太险绝了,虽然只是听闻,李隆基依然是心惊肉跳。
“大唐多壮士冰川天险虽险,却是挡不住大唐壮士前进的脚步”李隆基猛的站起身,眼中精光暴射,宛若利剑一般,气度威猛,势吞河岳:“大食不明白这点,以为增援吐蕃一些军械就能让吐蕃牵制住大唐,做梦大食,大唐会来的”
此时此刻的李隆基,给人一种高大如同山岳,不可撼动之感,李昌国看在眼里,大是感慨,李隆基虽然毁誉参半,倍受后人诟病,却是不得不承认,其人的确是一个了不得的英雄豪杰。别的不说,光是这份气度,就远非常人所能及。
“李昌国,当日在曲江池一见,你为朕解决了一个天大的难题,朕决心已定,出兵石堡城”李隆基眼中光芒闪烁。
“呼”
李昌国此番进京,促使唐朝出兵攻打石堡城是他的一个重要任务,如今终于完成了,不由得放下心来。
攻打石堡城这事竟然是自己促成的,虽然是无意间完成的,毕竟是自己完成的,李昌国很是自豪。
“石堡城易守难攻,朕虽然下定决心,就是付出十万八万的代价也在所不惜,可是,若能少些伤亡再好不过了。”李隆基猛然间盯着李昌国,笑呵呵的道:“李昌国,你让朕下定决心出兵石堡城,你能不能再出一个主意,减少些伤亡”
石堡城易守难攻,哥舒翰攻打石堡城,伤亡惨重,死伤数万人,方才成功,这让后人很是诟病,指责李隆基好大喜功。
若是能减少伤亡,少些死伤,这是莫大的功德,作为皇帝,能考虑到这点,非常难得。
问题是,把这事交给李昌国,还真是出人意表,李昌国不由得一愣。
不过,反过来一想,李隆基如此相问,说明李昌国在他心目中相当有份量。
第二十三章钦命将军第二更
这事应该召集大臣们商议,怎么问李昌国呢李昌国一愣。
李隆基却是笑眯眯的打量着李昌国,目光炯炯,一瞬不瞬。
高力士追随李隆基数十年,对李隆基的心思很是了解,他知道,李隆基这是在考验李昌国,给李昌国出的一道难题。
象李隆基这样的帝王,虽然厌政了,不再勤于政事,却是精明仍在,断不会做无用之事。他这是要考验李昌国,看看李昌国是不是真的有干才。
若是通过了这一关,李昌国以后的官途就顺畅了许多;若是通不过,那么李昌国在李隆基心目中的地位就会有所下降,尽管李昌国一席话让他下定决心,出兵攻打石堡城。
“这个”
李昌国当然明白这点,他知道,若是要想阻止安史之乱的发生,就要在李隆基心目中具有极重的份量。这是考验,也是良机,若是通过李隆基的考验,好处不需要说的,思索起来。
李隆基也没有催促,坐回宝座,打量着李昌国,颇为悠闲。
“嗯”李昌国念头转动间,就有了主意,道:“陛下,臣有一法,或可一试。”
“哦”
李隆基眉头一立,宛若利剑,颇有些意外。
依他想来,李昌国尽管有才,让他下定决心攻打石堡城,可是,他这问题很难很难,可以说比起登天简单不了多少。
要知道,王忠嗣竭力反对出兵石堡城,并非他不知道打下石堡城的好处,而是他害怕付出高昂的代价。若是有办法减少伤亡,不用付出高昂的代价,王忠嗣早就出兵了。
想想看,象王忠嗣这样的名将都为此事而束手,李昌国却是在转瞬间就有了主意,这是何等的惊人
尽管李隆基一生经历过的大风大浪不在少数,见过的奇人异士多不胜数,其中更是不乏才智超卓之辈,乍闻此言,也是颇为惊奇。
王忠嗣一代名将,却是止步于石堡城前,拿石堡城没有办法,若是李昌国真有办法的话,无论怎样赞誉都不为过,高力士也是难以置信,一双眼睛睁得老大,死盯着李昌国。
“兵法有云:出其不意,攻其无备,大唐可以从这上面着手。”
李昌国字斟句酌,缓缓道来。
“出其不意,攻其无备兵法是有此说,可是,要如何做到呢”李隆基幼读兵书,深通兵道之人,问到点子上了。
出其不意,攻其无备,明明白白的写在兵书,只要读过读兵书的人都知道,问题是何种方法做到这点这才是最为重要的。
李隆基见事明快,果是不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