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节阅读 88(2 / 2)

大唐天下 殷扬 6599 字 2019-04-19

李昌国来到唐朝有些时间了,参与了南征小勃律的大战,也曾见过陌刀手冲杀,如此之多的陌刀手集中在一起,摆出陌刀战阵,他还是头一遭见到,要不心惊都不成。

“陌刀”

桑布扎看着唐军列阵,一阵阵头皮发麻。

他没少与唐军作战,深知陌刀战阵的厉害,可以说是无解的。在陌刀战阵面前,任凭你本领通天,也不过是白搭,无济于事。

再朝陌刀手后面一打量,桑布扎一颗心都快蹦出来了,因为还有比陌刀更可怕的武器,那就是强弩。

强弩是中国古代独步世界的利器,是游牧民族的克星。

在中国历史上,不乏强横的游牧民族,诸如匈奴、鲜卑、突厥,个个强横,自小生长在马背上,骑射了得,来去如风,最后都覆灭了,究其原因,和强弩脱不了干系。

可以这样说,若是没有强弩,匈奴、鲜卑、突厥这些游牧民族不一定会覆灭

强弩与弓箭比起来,有两个巨大的优势,一是射程远,二是穿透力强。

强弩的最大射程一般是在一里左右,历史上以强劲著称的秦弩更是达到惊人的一公里之远,如此远的射程,对上游牧民族无异于一场屠杀。

至于穿透力,那就更不用说了,一枝弩矢可以射杀数人或马,甚至可以把人马串成人肉串,如此强劲的穿透力,哪是游牧民族的皮甲所能抵挡的。

“强弩强弩”

桑布扎双手紧握成拳,太过用力,指甲深深陷入肉里。

强弩的可怕,他不会不知道,一旦强弩发威,吐蕃军队没有一点还手之力。

从战国时的秦国起,中国古代的强弩都有固定的尺寸,统一的标准,相当于现在的iso,一个零件坏了,可以从别的强弩上拆御相同的零件拼装。

在制造强弩的时候,必须要考虑到战场情况,要求所有的强弩都要能拆御,便于运输。在不打仗的时候,把强弩拆了,放在马背上,运走便是。赶到战场,取下来,组装起来便成。

此时的弩手,正在组装强弩。他们训练有素,动作很快,只一会儿功夫,就把强弩组装起来了。

没多大功夫,战场上就出现好几千架强弩,乍一看,就象一头头远古凶兽,很是骇人。

“我要是有强弩,那该多好”

桑布扎眼里全是贪婪的光芒,他深知强弩的厉害,却是不可能拥有,只能徒叹奈何。

“大帅,我们赶紧逃吧。”

有吐蕃将领见唐军正在列阵,陌刀、强弩这些大杀器都亮出来了,不用想也知道,接下来必然是一场大屠杀,最好的办法,就是在唐军进攻之前先行逃走。

“是啊,大帅”

附和声响成一片,吐蕃将领个个胆颤心惊,有些胆小的更是连话都说不出来了,一脸的惊惧之色。

吐蕃军队之所无法与唐军进行正面硬撼,其中很大的一个原因,就在于唐军拥有陌刀和强弩这两种大杀器。

“不”

在众将的期盼中,桑布扎果断的拒绝,道:“传令,列阵”

“列阵”

众将打量着桑布扎,那眼神怪怪的,跟打量疯子没差别。要不是桑布扎是位高权重的大帅,他们一定会骂桑布扎得了失心疯。

谁都知道陌刀和强弩的可怕,一旦给唐军列阵完成,唐军的进攻将是暴风骤雨般的凶猛,等待吐蕃大军的就是一场惨烈的大屠杀,在唐军还未进攻之前,先行逃走是最好的处置了。偏偏桑布扎不仅不逃走,而是要列阵,准备与唐军大战一场。

吐蕃和唐军打了数十上百年的仗,就没有一次在正面硬撼中胜过唐军。

就是薛仁贵兵败大非川一战,吐蕃也是采取的断薛仁贵粮道,打击唐军的军心士气,然后再来进攻。

即使如此,那一战异常惨烈,吐蕃伤亡惨重,无力追击,最后不得不与唐朝议和,以唐军不能再深入为代价放薛仁贵离开。

不是吐蕃不想全歼薛仁贵的孤军,而是吐蕃做不到

“你们是不是以为此时逃跑就能逃得性命”桑布扎眼中精光暴射,打量着众将道:“此时逃走,只会死伤更加惨重。一是这里一马平川,没有高山密林给我们利用,在这里逃走,正宜于唐军追杀。你们都是知道的,唐军虽然可恨,其骑射非常了得,不在大吐蕃勇士之下。若是我们一逃,必然是死伤惨重。”

骑射是唐军的基本技能,不分兵种,必须要过这一关。是以,唐军的骑射非常了得,就是强横的突厥也不敢说能胜过唐军。在这里逃跑,唐军从后掩杀,吐蕃必然是死伤惨重。

“二是以堂堂之阵对堂堂之阵,我们是胜不了唐军,却是比起一窝蜂般的逃跑要强得多。”桑布扎也是一员良将,非常清楚在这里与唐军大战一场,一定打不过唐军,不过,却比四散逃跑要强。

众将都是久历战阵之人,深以为为然。

“大帅,可是,这也不是办法呀。”铁刃悉诺罗胆颤心惊的道,他眼里全是惧色。

“我们如此如此。”桑布扎手一招,众将附耳过来,桑布扎一阵嘀咕。

“妙计妙计”

众将的惊惧尽去,欢喜不已。

桑布扎一声令下,众将驰骋来去,大声下令,要吐蕃军队列阵。吐蕃军队也是久历战阵,在严令之下,不得不列阵,动作很快,没多久就列成阵势了。

与此同时,唐军的阵势已成。

两座巨大的军阵在定蕃的平原上出现,杀气腾腾,一场惊天大战就要发生了。

第十六章大破吐蕃四

第十六章大破吐蕃四

哥舒翰、李昌国、郭子仪、李白、李光弼、李晟他们互视一眼,微微一笑,谁都没有说话,却是谁都明白那意思:一切尽在意料中

在当初商议军机时,他们就选定定蕃为战场,这一点没有异议。

接下来,就有人疑惑,到了定蕃后,桑布扎是列阵与唐军厮杀,还是不顾一切的逃命

哥舒翰、李昌国、李白、郭子仪、李光弼他们商议的结果,一致认为,桑布扎一定会与唐军在这里大战一场,因为他没得选择。

此时逃走的话,看上去是不错,实则是危险至极

其原因有二:一是这里一马平川,无遮无拦,正利于唐军追杀,若是吐蕃要逃走,只能伤亡惨重,再也没有别的结果。

二是因为除了这里是一马平川的平原外,其附近都是高山密林,很是险绝。为了防止吐蕃逃走,唐军早就把这里的道路封锁了,吐蕃要想夺路而逃,那是妄想。

剩下的一条生路就是不走山道,而是钻到高山密林里去,依仗吐蕃善于跋山涉水的看家本领逃走。这看上去可行,实则很难实现,因为这附近的不少险绝之处,无法通行,能够通行之地早就给唐军把持了。

是以,想来想去,吐蕃最好的办法就是与唐军在这里大战一场,虽然没有胜算,总比在逃跑没有一丝希望要好。

边打边想办法,虽然希望不大,总是好过没有希望。

“嗯”

李昌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