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节阅读 180(2 / 2)

大唐天下 殷扬 6264 字 2019-04-19

陈玄礼喜滋滋的接过,展开一瞧,大吃一惊,声调尖细刺耳:“灭天竺”

“灭天竺”李林甫率先反应过来,大声畅笑:“妙妙果然是妙计”未完待续。。

注册会员可获私人书架,看书更方便永久地址:

第十一章尼泊尔归降

第十一章尼泊尔归降

“灭天竺”一片尖叫声响起,出自群臣之口,个个睁大眼睛,一脸的难以置信。

吐蕃很穷,穷得只剩牦牛粪了,要想在吐蕃推行郡县制,难度不小。之所以难,就难在难以筹到钱粮,这让李隆基还有群臣很是烦恼,无不是在想办法解决此事。

哪里想得到,李昌国竟然有办法,还是一个非常高明的办法,灭天竺就成。

这事还真是出乎群臣意料,仔细想想,的确是一个很好的法子。

虽然群臣没有去过天竺,对天竺却很了解,这主要来自两个人,一个是唐僧的游记,另一个就是王玄策的讲述。

唐僧西入天竺取经这事,吴承恩写成了西游记,脍炙人口,为后人传颂。不过,唐人却是依据他的大唐西域记了解天竺,在中,唐僧把在天竺的见闻详尽的展现在唐人面前,是唐人了解天竺的主要籍,唐朝大臣几乎人人都读过。

王玄策更是有名的使者,对天竺很了解,更差点灭了天竺。他的讲述同样是唐朝了解天竺重要来源。

有此两人,要唐人对天竺不了解都难。

他们知道天竺很富饶,人口众多,疆域辽阔,却又四分五裂,并没有统一,其实力有限,若唐朝要灭天竺的话,难度不大。

灭了天竺,不仅解决了吐蕃所需的钱粮问题。还会有很多节余,也就是说,唐朝又有一个重要的赋税来源,唐朝的财政收入又会大幅增加。

有了钱粮,唐朝就可以维持更多的军队。可以大举开疆拓土,与大食一战的胜算就更高。

“妙计真的是妙计”群臣齐声赞扬。声震殿顶。

陈玄礼更是眉头一挑,很是得意的问道:“杨钊,你说李昌国没办法。是欺君。这灭天竺一策如何是不是欺君”

杨国忠中伤李昌国就是在剜陈玄礼的心头肉,要他不记恨都不成。

“”杨国忠恼怒,却是无言以答,只能脖子一扭,当作没听见处理。

“呵呵。”陈玄礼笑得特别欢畅,趁胜追击,道:“杨钊,你无话可说了”

群臣窃笑,杨国忠仗势欺人。就从来没有象眼前这般吃亏的,偏偏对付他的是陈玄礼,他惹不起的人物。

“好了。”李隆基挥挥手,阻止陈玄礼,冲群臣笑道:“你们眼下当知,朕为何如此欢喜了李昌国这道上,就是最美的佳肴,正好下酒。来,干”端起酒杯,连干三杯。这才满足的放下酒杯。

李昌国这道上解决了唐朝最为吃紧的钱粮问题,的确是当浮一大白,群臣端杯相陪。

“灭天竺的利弊,李昌国的上中写得明明白白,清清楚楚,你们可有异议”李昌国大声问询。

上中写得非常明白,谁还能有意见群臣狠狠摇头。

“没有就好。”李隆基站起身,双手背在背后,沉吟着道:“王玄策当年能灭天竺而未灭,非为其他,而是因为天竺离大唐太远了,若是灭了天竺,大唐却不能得其疆域口众,只能增强吐蕃和尼泊尔的国力,反倒是给大唐遗患。是以,王玄策放过了天竺。”

天竺与吐蕃和尼泊尔接壤,离唐朝很远,若是王玄策灭了天竺,这些好处就归了吐蕃和尼泊尔。尼泊尔还好点,毕竟太远,不与唐朝接壤,对唐朝的威胁不算大。若是吐蕃得到这些地域和口众,其实力就会急剧膨胀,对唐朝就是一个巨大的威胁。

王玄策能灭天竺而不灭,放过天竺,实是深远的考虑。

“如今嘛,吐蕃已灭,天竺一事也该了结了。”李隆基右手高高举起,重重挥下,道:“灭天竺这事,朕准了。要哥舒翰在吐蕃局势稳定之后,就出兵天竺。嗯,天竺太热,没有冬天,随时可以出兵,就让哥舒翰择机出兵。留十万大军给哥舒翰,足够了。”

这是给了哥舒翰相当大的选择余地,不限定时间,一切由哥舒翰说了算。

“至于李昌国,就让他率军撤退,到河湟之地休整,准备进军西域。”李隆基眉头一挑,如同出鞘的利剑,道:“在进军西域之前,大唐要举行一个盛大的庆典,庆贺平定吐蕃。要李昌国率领有功将士回长安,参与此庆典。”

说到此处,略一停顿,声调转高,道:“此次庆典,务必盛大而隆重”

逻些,哥舒翰的帅帐。

哥舒翰、李昌国、郭子仪、李白、李光弼、李晟,以及众将聚在一起,正在商议出兵天竺一事,众将心气极高,大声吆喝,出谋划策。

“呵呵,终于要灭天竺了,灭了好。”

“天竺疆域广,口众多,很富饶,若是能打下来,对大唐有莫大的好处,千万莫要错过了机会,一定要灭了天竺。”

“王玄策当年没有灭掉天竺,实是可惜,如今,我们的机会终于来了,一定要灭了。”

众将听说要出兵灭天竺,无不是大喜若狂,欢天喜地,叫着嚷着要出征天竺。

王玄策作为一介使者,不动用唐朝一兵一卒,差点灭了天竺一事,是何等的壮勇,是唐朝家喻户晓的英雄故事,众将谁个不知,哪个不晓如今要出兵灭天竺了,谁能不欢喜

“天竺的糖、香料、象牙,都是好东西,我们一定要多弄些。”

“天竺的糖可是个好东西呢,大唐每年要从天竺买很多,还是不够用。这次,我们灭了天竺,不仅可以从天竺买糖,还可以把制糖的工匠抓到长安去,要他们教我们制糖,我们就有吃不完的糖了。”

在天竺所有特产中,最为唐人念念不忘的还是糖。

糖在后世自然不算什么,很普通,只要你喜欢,天天顿顿都可以吃上糖。但在唐朝,比起黄金还要贵。因为那时节,是制糖业刚刚起步之时,当天竺的制糖技术传入中国后,唐人方才知道甜味还可以通过糖来获得,不再仅仅是靠蜂蜜。

然而,尽管唐太宗两次派人去天竺学习制糖技术,却因为甘蔗的种植还未在中国形成规模,无法大规模制糖,主要还是靠从天竺进口,这让唐人不太可能得到大量的糖,要让他们不怀念都不成。

听着众将的议论,李昌国微微一笑,调侃道:“天竺还有一个东西,很有特色,你们还没有说呢。”

“哦。”众将来了兴趣,忙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