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光弼很是诧异,很是僵硬,后来也就听之任之了。
太子李亨的心情非常不错,与众将相见,或是拥抱,或是拍肩头,拍是拍背,或是说笑,浑身洋溢着喜悦,仿佛这是他这辈子最为喜悦的时刻。
自从当上太子以来,他就颤颤兢兢,就未有如眼下这般欢喜过。
李隆基把如此美事派给他,表明他的太子之位更加稳固了。
“弟兄们:欢喜的话我就不说了,快些走,去长安,最为盛大隆重的庆典在等着伱们”太子李亨右臂一挥,大声吼一声,飞身上马,策马而去。
李昌国骑马跟上。
将士们跟吃了兴奋剂似的,更加欢喜了,骑马而行,异常轻快。
第十七章无上荣耀
第十七章无上荣耀
长安,玄武门外,人山人海。
不计其数的百姓,把玄武门围得水泄不通,个个伸长了脖子,人人一脸的期盼,相互打量着,那意思是说“什么时间到”
在得到唐军已经通过积石山攻入吐蕃腹地的消息时,百姓就在期盼胜利,少百姓赶到玄武门们打探消息。更别说,如今是大胜之后的庆典,谁不想亲眼见证这一伟大的时刻
为此,百姓早早就赶来,把玄武门围得严严实实。
“隆隆”
就在这时,只听如同闷雷般的声音响起,身着明光铠、背负硬弓劲矢、腰悬横刀、骑着骏马的龙武军一队接一队的开出来。
领头的是一个须发皆白的老将军,身材高大,威猛异常,眼睛异常明亮,正是龙武大将军陈玄礼。
陈玄礼执掌龙武军数十年,经历过的重大庆典很多,却是很少亲自主持的事情。实在是,今天的庆典太过重要了。平定吐蕃,是华夏数千年的心愿,如今终于成功了,如此重大的庆典,陈玄礼岂能不亲自主持
再者,平定吐蕃之战,龙武军出了大力。可以这样说,没有龙武军,唐军就无法通过积石山。无法通过积石山,就无法攻入吐蕃腹地,就无法取得最后的胜利。
陈玄礼非常高兴,决定亲自主持这事,为参战的龙武军送上一份大礼。
作为龙武军的一员。龙武大将军亲自主持,这对出征的龙武军来说,那是无上美事。
在陈玄礼的指挥下,龙武军驱赶百姓,要他们让出通道。
对这事。百姓肯定是支持的,不需要龙武军动手。只要龙武军到来,他们就自动的让出来了。不多一会儿,原本水泄不通的玄武门很快就是道路畅通。
“陛下驾到”高力士尖细刺耳的声音响起。
只见李隆基身着皇袍。头戴皇冠。满脸喜色,在群臣的簇拥下,快步而来。
今天的李隆基仿佛吃了仙丹仙药似的,整个人透着一股喜气,仿佛他是喜悦的源头似的。
李隆基当了数十年的皇帝,把唐朝治理得花团锦簇,如同梦幻一般。然而,他亲自到玄武门参与庆典的事却没有几件,要他不振奋都不行。
来到玄武门前。李隆基站定,双眼睁得老大,踮踮脚,望着前方,问道:“到了吗”
“陛下,还没有。”高力士忙回答。
“没有啊。”李隆基话中透着失望,问道:“到了哪里”
“陛下,太子已经与李昌国他们汇合,正朝长安赶来,应该就要到了。”高力士忙道。
“才汇合啊。这太子做事太过拖泥带水了。咋不早点回来”李隆基脸一沉,颇有些不悦了。
高力士一愣,都不知道如何说话了,想了想,重新组织语言,道:“陛下,太子的行动很迅速呢,这才没过多少时间。”
“还迅速”李隆基很是不悦,道:“朕都等了半天,他怎么还不到”
李隆基才到的,好不好李隆基到达玄武门不就几句话的功夫,怎么又成了半天
高力士看着李隆基那一脸的急切与期盼,乖巧的闭嘴了。
莫要说李隆基急切,就是李林甫这些大臣,谁个不急切他们个个如同李隆基一般期盼,一双眼睛瞪得滚圆,恨不得立时见李昌国他们。
能亲眼见证如此庆典,那是八辈子积了德,莫大的荣耀,谁能不急切呢
“隆隆”
突然间,只听一阵闷雷似的声音响起,从北方传来。
“来了”李隆基眉头一挑,眼睛一翻,精光暴射,打量着北方。
群臣无不如是。
尤其是陈玄礼更是须发抖动,不住搓手。龙武军是他的心头肉,是他心爱的孩儿,龙武军得胜归来,他能不急切
要不是时机不对,他早就骑着战马冲上去了。
只见北方出现一片浪潮,如同海潮一般朝着龙武军涌来,不计其数的旗帜在风中飘扬,猎猎作响,上书的“唐”字一目了然。
玄武门一下子沸腾了,李隆基君臣、长安百姓的激情一下子被点燃了,无不是大吼。
“来了来了”
“大唐的英雄归来了大唐的英雄归来了”
“哈哈,我终于可以亲眼见到大唐的英雄亲眼见到大唐的英雄”
百姓的欢呼声响成一片。
李隆基一抬脚,就迎了上去。
高力士忙拦住:“陛下,这不符礼仪。”
李隆基右手重重一推,把高力士推开,大叫道:“礼仪,狗屁的礼仪”
堂堂皇帝竟然爆粗口了,这无异于天方夜谭,然而,闻者莫不是大喜,对李隆基更增几分敬意。在如此天大的喜事面前,若是固守礼仪,太让人不爽了。
李隆基爆粗口,这多好,无异于一剂兴奋剂。
高力士还以为自己听错了,愣怔了一下,方才相信他并没有听错。李隆基大步流星,已经走出老远了,忙跟了上去。
看得清了,只见一队唐军赶来,个个身材高大,人如龙,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