献俘,是古代最重要最隆重的仪式,是流芳千古的大事。
一般来说,要献俘必须具备两个条件:一是抓住了敌国的重要人物,比如说敌国的国王皇帝、丞相、大将这些人物。
二是敌国要足够强大,要有足够的份量,不然的话,不会举行献俘仪式。
比如小勃律,唐朝虽然抓住了小勃律王,灭了小勃律,却是没有举行献俘仪式。不要说献俘仪式,甚至庆视仪式都没有举行。
不为别的,只是因为小勃律不够份量。
这是最为隆重的礼节,李隆基不能有一丝马虎,把衣着再三整理。
不仅李隆基把衣衫整理了又整理,就是群臣、百姓也是跟着整理衣衫,不能有一丝一毫的差错。
群臣、百姓、唐军将士们,无不是睁大眼睛,生怕错过一个细节。要是错过一个细节,必将后悔终生。
“献俘”司仪官大吼一声,如同惊雷炸响,震人耳膜。只见司仪官满面红光,激动难已,能主持如此盛大而隆重的庆典,那是积了八辈子的福。
李昌国手一招,龙武军押着墀德祖赞、大论、小论、整事相向玄武门而来。
囚车一辆接一辆的驶来,排成一条长龙。囚车里的墀德祖赞无力的闭上眼睛,长叹一声。
献俘对于李隆基来说,那是无上荣光,足以名垂青史。对墀德祖赞来说,那是平生最大的侮辱,把他与牛马这些牺牲相提并论。堂堂吐蕃的赞普,沦落到如今这地步,还有比这更让人难以忍受的痛苦吗
不可能有了。
“臣哥舒翰、李昌国、李白、郭子仪、李光弼、李晟,以及龙武军、三十万将士,奉旨出征吐蕃。”李昌国眼中光芒闪烁,能参与献俘本就是莫大的荣耀,更别说这种荣耀还是自己一手谋划,一手推动,一手实现的,他热血沸腾,声调很高:“赖将士用命,攻占石堡城、打下大非川、越过积石山、攻占逻些,平定吐蕃,擒获吐蕃赞普、大论、小论、整事相,以及群臣,献于大唐皇帝陛下”
李昌国的声音如同惊雷,震人耳膜,群臣、百姓听在耳里,如同天音仙乐,让人振奋,让人热血沸腾。
“臣李隆基祷告高祖、太宗、高宗、中宗、睿宗在天之灵,大唐的劲敌吐蕃平定了”李隆基眼里噙着泪花,冲天施礼,祷告列祖列宗。
然后,李隆基这才看着李昌国,大声道:“朕接受将士们的献俘祝贺将士们立此奇功”
他的声音如同惊雷,字字具有让人震憾的力量。
“大唐万岁”蓦然间,惊天的呐喊响彻天际,直冲九霄。
李隆基、群臣、将士们、百姓,无不是挥着胳膊,晃着拳头,仰首向天,爆发出惊天的吼声。
庆典的第一个到了。未完待续。如果您喜欢这部作品,欢迎您来起点投推荐票、月票,您的支持,就是我最大的动力。
第二十章庆功宴
tgt记住哦
第二十章庆功宴
吼声响彻天际,震动九霄,地皮都在的颤抖。tgttgt
参与此次庆典的所有人,包括李隆基、李昌国、太子李亨、李林甫、陈玄礼,以及群臣和百姓,无不是挥着胳膊,晃着拳头,扯起嗓子大吼。
瞧他们那卖力模样,个个额头上、脖子上、手上青筋怒突,如同老树虬枝。
脸上更是挂满激动的泪水,很多人一边呐喊,一边呜呜的哭泣。当然不是伤心,而是激动过甚,难以抑止。
就是李隆基也是右胳膊狠狠的挥动,左手却是不住抹眼睛,擦拭眼泪。
皇帝应该喜怒不形于色,应该要有穆穆威严,如此这般又哭又喊,太没皇帝的样儿了。然而,却没有人计较,反倒认为李隆基更加亲切。
他们之所以如此激动,不仅仅在于平定吐蕃,还在于平定吐蕃的伟大意义,与以往任何一次灭国不同。
唐朝创建百年,灭国数十,被唐朝灭掉的国家不少,诸如东突厥、西突厥、吐谷浑、高丽、契丹
在这之中,能与吐蕃相比的大国只有东突厥和西突厥了,至于吐谷浑、高丽、契丹远远不能比。也就是说,能让人如此激动的灭国庆典,在唐朝历史上只有两次,一个次是李靖灭了东突厥,另一次是苏定方灭了西突厥。
平定吐蕃与灭掉东突厥和西突厥完全不同,因为东突厥的主要地域在大漠。西突厥的主要地域在西域,这两处地方早在汉朝就纳入了版图。唐朝灭东突厥和西突厥,不过是恢复祖宗的伟业,不具备开拓性。
而吐蕃之地是华夏数千年来头一遭平定。这是开拓,其意义与汉朝开拓大漠和西域的性质相当。这对于唐朝来说,是超越汉朝的伟业。
对于李隆基来说,这是超越秦皇汉武的伟大功业
要李隆基不激动都不成。
“朕今日方知当皇帝之乐乐如斯”李隆基一边呐喊,一边抹眼泪,一边嘀嘀咕咕,说个不住,就象个絮叨的老太太。
时间在惊天动地的吼声中流失。吼声不仅没有减弱,反而更加响亮。
足足过了一盏茶时分,李隆基这才猛的想响,今天有很多的事要做。不能光顾着吼,这才意犹未尽的不住挥手,示意不要再呐喊了。
今天这种庆典,人一辈子能遇上一次,此生足矣。所有人的兴致高昂之极,虽然李隆基是皇帝,金口玉言,仍是有些吃不开。费了九牛二虎之力。方才让人们勉强平复下来。
“大唐的勇士们,你们克服千难万险。平定吐蕃,解除了大唐的心腹大患。朕心甚慰”李隆基大声吼叫,脖子上的青筋怒突:“朕接受你们的献俘押下去”
陈玄礼手一挥,一队龙武军兵士过来,把墀德祖赞、大论、小论、整事相这些吐蕃大臣押了下去。
一辆接一辆的囚车经过,如同一条长龙,缓缓驶入玄武门。
百姓看着离去的囚车,心情激荡,难以自抑,又是一阵冲天的欢呼声。
“大唐的勇士们:你们凯旋而归,朕在玄武门迎接你们,请进宫”李隆基脸上的笑容叠了一层又一层,侧身相请,如同在请客似的。
群臣站在他身后,成一列,个个脸上洋溢着笑容。
“谢陛下”将士们在李昌国的率领下,齐声谢恩。
然后,排着整齐的队列,齐步走来,步伐强劲有力,整齐划一,脚步声如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