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节阅读 260(2 / 2)

大唐天下 殷扬 6077 字 2019-04-19

为此,他下大力气打造范阳军,把范阳军训练成天下有名的精锐。然而,谁也没有想到的是,被李昌国把范阳军夺了。失去了范阳军,也就失去了最有力的利器,史思明原本以为安禄山会息了造反的心思,哪里想得到,他竟是依然不死心。

“安兄,就算你有此心,可我们手中的兵力实在是少了些呢这个李昌国,他竟然不安好心,只给我们这么点兵力。”史思明精通兵道之人,深知仅凭他们手中这点兵力,深入这么远很是危险,把这一罪过归于李昌国。

“住口”安禄山却是轻斥一声。

“你”史思明一阵讶然,安禄山轻天下,除了李林甫以外,谁都不放在眼里,他竟然维护李昌国。

“大帅是个人物,我安禄山钦佩。对于十郎,我是惧怕,对于大帅,我安禄山是又惧又敬。”安禄山对李昌国怕得要命,又很是钦佩。

李昌国对他的事儿太了解了,好象他肚里的蛔虫似的,这让安禄山深深恐惧。同时,李昌国足智多谋,能征善战,敢作敢当,这让轻天下,不把人放在眼里的安禄山又是钦佩。

可以说,安禄山被李昌国折服了。

“只要有曳落河在,我就不怕。史兄弟,若是你怕了,你就回去。”安禄山斜了一眼史思明。

“安兄,我岂能不与你一道”史思明深知安禄山的性格,那是一头犟驴,一旦决定了,就是十头牛都拉不回。

“史兄弟,这才是好兄弟。”安禄山大是开心。

史思明是他最好的朋友,两人一起长大,一起共事,除了老婆不能共享外,能共享的都是共享的,在这关键时刻,史思明能如此支持他,比什么都要好。

“你不用谢我。我是怕你出事了,我老了以后再也没有人与我忆及昔年旧事。”史思明白了他一眼。

“呵呵”两人一起长大,若再一起老去,到了晚年聚在一起说说昔年旧事,那绝对是人生的一大快事,安禄山的心情更好,笑得非常开心,浑身的肥肉乱颤。

“禀大人,发现大食狗。”就在这时,一个曳落河快步前来禀报。

“大食狗太好了,我正愁不着他们呢。走,这就去杀大食狗。”安禄山好象打了鸡血似的,兴奋莫铭,一拍马背,飞驰而去。

“杀大食狗喽”曳落河爆发出了一阵欢呼声,旋风般追了上去。

正驰间,只见前面出现一朵垂地乌云,给人一种沉重的压抑感,史思明一颗心直往下沉,提醒安禄山,道:“安兄,你瞧仔细了,这不对劲啊。你瞧这烟尘占地这么广,前来的大食狗足有三万人呢。还有,你再瞧这烟尘推进的速度很快,这是天下精锐啊。”

史思明是一员良将,单从马蹄溅起的烟尘就有个大致判断。

“这个”安禄山原本以为会有大好事,可以捞上一件大功,没想到却是踢到铁板了,也下也有些发慌,却是强迫自己镇定,道:“大食狗就算再精锐,我的曳落河也不是吃素的。”

曳落河是安禄山的底牌,是他的心头肉,他极有信心。

正说着,只见对面的阿拉伯军队更近了,安禄山和史思明瞧得清了,倒抽一口凉气。

因为赶到的正是阿拉伯帝国的禁卫军队,这是哈里的卫队,人人身材高大,只比曳落强,不比曳落河差。

再者,禁卫军团的胯下战马,都是千挑万选的阿拉伯战马,神骏非凡,比起曳落河的战马更加神骏,个头更加高大,冲刺速度更快。

最让安禄山震惊的是禁卫军团的装备,那不是一般阿拉伯帝队所能比的,他们全身为铁甲覆盖,除了眼睛和手露在外面,其余部位全部被铁甲保护着。这铠甲不同于明光铠,又不同于锁甲,有些特异,却是明光闪亮,一瞧便知这是精钢造就,防护力惊人。

安禄山对阿拉伯军队很是了解,就是阿布穆斯林的亲卫也没有如此防护力惊人的铠甲,这支军队却有这样的铠甲,这意味着什么

意味着安禄山遇到了阿拉伯帝国最为精锐的军队,意味着他踢到铁板了。

“禁卫军团”安禄山和史思明当然知道阿拉伯帝国有一支最为精锐的禁卫军团,惊呼出声。

“撤”安禄山深知禁卫军团和唐朝的龙武军是一个级别,他一下子遇到三万禁卫军团,就算他的曳落河再厉害十倍百倍,也不是对手,眼下最好的就是逃,逃得远远的。

“杀光中国人”就在这时,禁卫军团爆发出惊天的吼声,拔出弯刀,对着曳落河冲去,蹄声如雷,烟尘蔽空,那声势比起海潮还要厉害。

“天啊,除了龙武军,再也没有哪支军队有如此声威”安禄山看在眼里,惊在心头,一颗心直往下沉。

大马士革钢是非常精良的钢材,就是产量不大,即使以阿拉伯帝国的雄厚财力也不可能装备所有的军队,不过,用来打造禁卫军团却不是问题。

禁卫军团和唐朝的龙武军是一个数量级的,安禄山的曳落河遇到禁卫军团,那结果不用说的,这场战斗并没有持续多长时间就结束了。

战斗结束后,没有一个活着的唐军,唯有禁卫军团和欢呼声。

第十四章最后一战上

第十四章最后一战上

雷伊,李昌国正在处理军务,只见郭子仪、李光弼、李泌、杜甫、高适、岑参他们快步进来,一脸的凝重,不用想也知道有重大事情发生。

李昌国抬起头来,问道:“发生何事了”

“大帅,监军全军覆没,已经为国捐躯了。”郭子仪犹豫了一下,以沉痛的口吻禀报。

“安禄山死了”李昌国讶然,猛的站起来。

除掉安禄山,阻止“安史之乱”的发生,这是李昌国的既定目标。后来,随着与安禄山的接触,李昌国曾经动摇过,因为他发现安禄山虽然轻天下,还没有下定决心造反。这主要是因为安禄山惧怕李林甫,还没有下定最后的决心。依李昌国想来,即使李林甫死了,不是还有自己么

安禄山对李昌国的惧怕之情只在李林甫之上不在其下,只要李昌国在一天,安禄山就不敢造反。而且,李昌国比安禄山更年轻,李昌国绝对比安禄山活得更久,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