邱德远这个人,刘伟鸿没有打过太多的交道,只知道他是“邱大炮”,邓仲和的亲信。为人到底如何,并不深知。有些人看上去十分仗义,很够哥们,实际上未必就是那么回事。邱德远更像是一个老官油,光听嘴里说什么,可不靠谱。
在这样的场合,附和着邱德远“大骂慕新民一通,绝对不是成熟的行为。所谓隔墙有耳,何况这里根本就没有隔着一堵墙。
至于邱德远,摆明是邓仲和的亲信,脑门上早就刻了一个大大的邓”字,而且一贯为人粗俗,大骂慕新民,却是不要紧。反正他的前途已经牢牢和邓仲和绑在一起,一荣俱荣一损俱损,就算他再讨好慕新民,慕新民也绝对不会将他当心腹的。
见刘伟鸿不接话,邱德远也不尴尬,打了个哈哈,提起了另一个话头,说道:“刘书记,跟你商量个事
刘伟鸿笑道:邱书记,你别给我下套啊,我怕了你”
这种老官油,是真的浑身机关消息,一不小心,就会被他拿小布袋装了,还不好反悔。
邱德远哈哈一笑,说道:“刘书记,你也太小瞧我老邱了,我老邱是那种不讲义气的人吗我就琢磨着,要给咱们荆湾的老百姓也办点实事。老实说,我没你那个本事,能到上面要一百万,只能扶着墙壁走路听说你们夹山搞生猪养殖,三四个月就能出栏,那猪仔能长到两百多斤,真有那么神奇”
刘伟鸿微笑点头:“两百多斤倒是没有,四五个月养个一百十斤左右,还是可以的。比单纯喂青词料要长膘快得多。””
好啊,四五个月能有一百十斤,那就很不错了。哎,刘书记,咱们打个商量,你那里饲料厂,每个月给我供应五百吨饲料,怎么样我也在荆湾搞今生猪养殖,鼓励农民发家致富。”
邱德远认真起来,将脑袋凑近了,说道。
刘伟鸿想了想,说道:“五百吨饲料,差不多够一万头生猪一个月的量。邱书记下搞这么大的规模,是不是急了点”
“你又糊弄我。你们夹山,这两个月出栏的生猪,得有两万多头了吧”
邱德远便瞪了刘伟鸿一眼,似乎怪他不讲义气。料不到邸德远对夹山的情况,还了解得比较清楚。
“邱书记个月五百吨是有点紧张了”
刘伟鸿话还没说完,邱德远又嚷嚷起来:”来了来了,不够意思了吧我又不是不付钱。你放心,我知道你们的饲料现在红火,供不应求。但我们怎么说都是一个县的,你得先支援我们一把啊。夹山的农民发家致富了,荆湾的群众也喝点汤嘛”
刘伟鸿笑着摇摇头,说道:“邱书记,你这是把我顶在墙上了。我要是不答应,就是不关心荆湾的样众了”
“可不就是那么回事吗”
“好,那我也不含糊。我答应你了。不过有言在先,一手钱一手货,至亲好友,概不赊欠”
刘伟鸿半开玩笑半认真地说道。
“行,一言为定”
第584章 拉拢
宋晓卫心情很不错。
这是他第一次担负处所主官,市委书记,还挂着个地委委员的牌子,威风显赫。宋晓卫以前一直在机关工作,方东华一担负省纪委书记,便选中了他,让他跟在身边做秘书。对处所年夜员的威风,他以前只有过侧面了解。总有和隔靴抓痒的感觉,不敷直接。
这一回,算是直接体会到了。
宋晓卫尽管没有处所工作经验,但跟着方东华那么久,怎么做一把手的“流程”那是烂熟于胸,甫一到任,便有板有眼的,和班子里的同志谈话沟通。
第一个自然是要和市长刘伟鸿谈话。两人第一次见面,都谨守规矩,谈话的内容也是中规中矩。宋晓卫暗示自己初来乍到,对浩阳的情况还不年夜了解,希望刘市长多多指教,多多支持。其实刘伟鸿也是初来乍到,不过比宋晓卫早了三四个月罢了,亦是在熟悉情况的阶段。但早到一天也是“老同志。”人家双胞胎兄弟早降生十分钟还是哥哥呢,一辈子的。
宋晓卫在赴任浩阳之前,听得最多的名字就是“刘伟鸿”。
方东华亲自告谅过他,要多多在意刘伟鸿,这今年轻人不简单,脾气欠好,很难合作。
刘伟鸿还是一个小小区委书记的时候,就径直将方东华派到林庆县的查询拜访组给轰了回去,方东华还有苦难言,什么话都不克不及说。这般手段,方东华自然要告诫自己的秘书,多加小心。曹振起去省城跑项目,宋晓卫去造访他,曹振起给他特别指出来的,也是刘伟鸿。
曹振起说话,就例如东华直白多了。
究竟结果方东华是宋晓卫的上级,“恩主。”在宋晓卫面前,要讲究个官威官体,只能很隐晦地提醒他一下,有些话不克不及说得太直接了,有失体统。曹振起就不一样了,曹振起不是宋晓卫的上级,而是朋友。
曹振起比宋晓卫年夜了十几岁,职务也高了一级,却一直和宋晓卫像好朋友一样在处着。和上级领导的秘书搞好关系,是官场上一个不成文的规则。但凡在官场上有一定手腕的人,城市很好地实践这一条。
曹振起之所以能够始终获得方东华的信任看重,宋晓卫虽然不是最主要的因素,但宋晓卫经常在方东华面前给曹振起美言几句,亦是功不成没。
现在,宋晓卫就要前往浩阳工作,成为曹振起的左膀右臂,曹振起对他自然更加亲热几分。
从曹振起的噜里,宋晓卫获得了比较清晰的资料,刘伟鸿的形象,在他眼里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