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刘家那个不着调的混账小子,悠忽之间,就成为儿子最大的对手了么
贺太平现在都觉得有点难以置信。
套用一句小说里经常用的话语,就是这个刘伟鸿,到底打那冒出来的
“刘家小子发在号角上的那篇文章你怎么看”
贺太平撇开永乐县经济发展的事情,问起了眼下最“热门”的话题。事实上贺竞强这个时候赶回首都来,名义上是跑项目,其实就是冲着刘伟鸿这篇文章来的。刘伟鸿如果不是老刘家的子弟,发表一篇这样“离经叛道”的奇文,也不会引发大家的关注。黄口孺子,危言耸听,随手摘掉他的乌纱帽也就是了,当得什么大事
但老刘家的嫡孙那就完全不一样了。
绝对值得所有人认真对待。
贺竞强没有急着回答,拿起茶壶,慢慢为自己斟满了一杯,喝了车去这才说道:“就事论事,还是有一定道理的。”
贺太平嘴角微微浮起一丝笑意。这是他最欣赏贺竞强的地方无论什么时候,总是能够站在客观的立场上来进行分析,绝不盲目冲动。
“说说看吧。”
贺太平鼓励地说道。
“嗯。他对戈尔巴乔夫性格的分析,我觉得比较到位了。这位苏联总统确实是一个理想主义者。他以前升迁的道路过于顺利,基本上是一帆风顺,不到五十岁就跻身最高领导层,随后又当上了总书记。他习惯了鲜花和掌声被权力麻痹了,认为只要自己想干的事情,就一定能干成。这样一个性格温和的理想主义者,其实不见得是一个好的领袖。”
贺美强不徐不疾地说道脸上露出沉思的神情。
贺太平不置可否。这些不是刘伟鸿文章中的原话,贺竞强进行了一定的提炼加工。但是总结得很准确根据刘伟鸿的文章来分析在刘伟鸿笔下戈尔巴乔夫确实就是这么一个人。贺竞强与刘伟鸿在这一点上见解很一致。一位性格温和的理想主义者,确实合适担领袖人物。
对到伟鸿那篇文章,贺太平看过三遍以上,印象非常深刻。
“第二个我认为他对苏联改革的失误也分析得比较深入。戈尔巴乔夫过于迷信自己手中的权力,有些操之过急了。政治体制改革不是那么容易的。首先就应该保证执政体系的稳固,保证社会的稳定才能一步一步地来,这样子从上到下掀起思想大解放,只会自乱阵脚。一般的社会体系可以放开来搞,比如经济领域的改革开放,步子可以放大一点,鼓励进行尝试。错了没关系嘛,只要大局稳定错了可以收回来,影响并不大。但政治体系,却不能随便改,更不能大面积全方位一次性地改,那必定是会出乱子的。戈尔巴乔夫在这一点上认识很不清醒。”
贺竞强和刘伟鸿的意见,竟然惊人地一致。
贺太平问道:“那么,他说的那个警慢野心份子呢你又怎么看”
贺竞强又沉思起来,良久才缓缓说道:“这一点我不大拿得准。叶利钦这几个人是比较活跃但实权不够。苏联执政党的体系还没有出现大问题,军队也还没有出现大乱,叶利钦名义上是俄罗斯总统,实际上还是个民权运动家最多是个激进派。
在苏联这种强权国家,手里没有军权,想要挑战最高领导人,难度很大。”
贺太平就笑了,说道:“我也是这么认为的。关键时刻,枪杆子还是最要紧的。”
贺竞强喝了一口茶:“只要枪杆子不倒戈,叶利钦这几个人再闹也闹不出名堂来。”
贺太平冷笑一声,说道:“正是这样。刘成胜这回搞这么个东西出来,是想做墙头草啊。贺竞强双眉一扬:“爸,您的意思是,这个东西是刘书记让他弄的”
贺太平不屑地说道:“这是当然了,刘伟鸿能有多大年纪,有多少见解能鼓捣出这么一个东西来就算鼓捣出来了,也得有人敢给他发才行”
贺竞强没有附和他老子的言语,双眉微蹙,沉吟稍顷,说道:“爸,我看不一定。“不一定”
“是啊。您还记得前年那篇文章吗也是在号角上发的,当时我们也都认为刘伟鸿没这个本事但后来证明那篇文章确实就是刘伟鸿自己写的。贺太平也皱起眉头。儿子说得有道理他只是在心里有些不能接受。老刘家那个混账小子竟然真的变得如此能耐了
贺竞强又展颜一笑说道:“爸,其实不管是谁的主意也不管是谁写的这篇文章,我倒是觉得,这个不是重点。重点是,青松园是不是也赞同刘伟鸿的观点。”
贺太平的脸色顿时凝重起来缓缓说道:“你看呢”
贺竞强说道:“我看,这个倒是和青松园一贯的政治理念相似。”
贺太平哼了一声,说道:“前段时间不也起了变化吗云汉民那边都接到圣旨,了。”
无疑,人民日报能够刊发那样观点鲜明的文章,云汉民必定与老刘家某些重量级人物有过商讨的,不然绝不会妄自行动。换句话说老刘家的观点起了变化。以至于金秋园那边施政方略都在不声不响地改变之中。
贺竞强笑了笑说道:“变化是变化,但变化太大了,老人家也未必乐意。爸,我看再观察一下吧不急着下结论。关键是我们自己要稳住阵脚。”
贺太平深以为然。现在的态势不在乎怎么站队,也不在乎支持谁反对谁,而在乎自己的实力是否足够。只要实力足够,不管是谁获胜最终都必须向老贺家伸出橄榄枝。打压明显是不现实的。多年来老贺家一直都是奉行这个方针,效果十分明显,每次政治博弈,最后总能分到一杯羹。或许每一次,老贺家都不是最大的赢家,但日积月累下来,老贺家的实力却益发的壮大了。
“倒是看不出来刘家那小孩还真成气候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