但是在这只言片语之中,王观也证实了自己的猜测,这几人的背景,果然非比寻常。
当然,王观也有自知之明,清楚自己能够来到这里,也算是机缘巧合。关系不够熟悉,最好是当闷葫芦,少说多看。
王观捧起茶盏,喝了两口茶水,感觉这才龙团的茶饼味道有些特别,与散茶有些区别,不过滋味的确是挺香的。
与此同时,高德全也放下了茶盏,拿出了锦盒,微笑道:“钱老,这就是我和王观特意带来的宝贝,请您鉴赏。”
不等钱老开口,俞飞白也满心好奇,率先问道:“钱老,能不能让我先看。”
“当然可以。”钱老含笑示意。
得到了允许,俞飞白连忙伸手把锦盒打开,一只精致小巧的缠枝莲影青小碗,立即呈现在众人的眼前。
在柔和的光线下,小碗釉色青中泛白,就好像是一块碧玉,晶莹润泽,充满了美感。
“好漂亮。”俞飞白忍不住赞叹起来。
由此可见,真正的好东西,一眼看去的时候,总是让人赏心悦目。
“飞白,我现在可以明确告诉你,这东西是真的。”
高德全笑道:“不过,你能不能断一下,它的确切年代。”
“德叔,小瞧了我不是。”俞飞白自信道:“判断真伪,我可能有些含糊,但是说到断代,这还不容易”
俞飞白很有把握,小心的拿起了影青小碗,轻翻碗面,仔细打量底足。
第十五章 可以送给你
“沐斋居士”
一看,俞飞白就愣住了。
“飞白,懵了吧。”高德全轻笑道:“知道这个沐斋居士,是什么人吗”
“真是沐斋居士”
这时,钱老的眼睛也一亮,目光落在影青小碗上,有几分激动。
“钱老,你知道这沐斋居士是谁”俞飞白连忙问道。
“钱老肯定知道,不过不能告诉你。”高德全笑道,提前打了预防针。
“不说就不说,别以为我没有办法。”俞飞白眼睛微微一转,拿出了金属银质的手机,手指滑动,飞快的登陆上网,搜索起来。
高德全见状,一怔之后,立即摇头苦笑道:“居然忘记了,现在是高科技时代。不像我们当年,为了寻找几个文字,在浩如烟海的书籍里翻找。”
“时代不同了,现在方便多了。”
钱老也点了点头,莫名感叹道:“不过,寻找线索是简单了,但是也让人不容易记住。要是在我们那个年代,找几个字,往往要翻寻几天的书。最终不仅得到结果,还把前因后果、来龙去脉全部理清楚了。而且深深的印记在脑中,想忘也忘不了。”
“找到了。”
就在两人感叹之时,俞飞白欣然道:“沐斋居士唐英,字俊公、隽公,号沐斋居士嗯,我再看看,唐英是什么人”
“不用看了,我来告诉你,唐英是什么人。”
这时,钱老伸手,把影青小碗拿了过来,一边欣赏,一边说道:“他就是瓷都,清代雍乾时期,最有名的督陶官。在任三十年期间,把清代的陶瓷业,发展到最顶峰的状态,被世人称之为唐窑。”
“我说这名字怎么这样熟悉,原来是他”俞飞白恍然大悟。
与此同时,钱老举着影青小碗,专注的观赏,反复的观察打量,甚至拿出放大镜,一点一点的观摩考证。
良久之后,钱老吁了口气,点头道:“的确是真品,历经两百多年,却保存得这样完好,几乎一点瑕疵也没有,实属罕见。如果不是,胎质、釉色、款识、工艺等等细节方面,都符合那个时代的特征,我真的要怀疑,这是高仿伪作。”
“刚才你说,这是王观拣的漏。”
钱老抬头望去,赞许道:“年轻人,眼力非凡啊。”
“侥幸而已。”王观谦虚道。
“我觉得,肯定是卖家觉得这碗太真太好了,所以把它当成了高伪赝品,卖给了王观。没有想到,反而让他拣了个天大的便宜。”高德全笑道。
“哇,这样的好事,我怎么从来没有遇见过。”
俞飞白羡慕道:“兄弟,你在哪里买我,我有空也要去淘宝。”
“一个包袱斋,正好在我住的附近摆摊,那时我看见这东西不错,就买下来了。之后,也没见那人的踪影了。”王观说道,心里也在苦笑。果然,说了一个谎言,就需要千千万万个谎言来弥补。
所谓的包袱斋,是指一些眼力好的人,没钱开店,便用蓝色布包袱到各家古玩铺搂货,然后转手卖出,赚取其中的差价。
这些人与小摊小贩不同,他们没有固定的位置。经常走街串巷,居无定所,甚至在几个省市之间来回游走。就算是特意去找,也很难找到他们的踪影。
“你的运气真好。”俞飞白叹气道。
“不只是运气,也有一定的眼力。”高德全道:“飞白,换成是你,在地摊上看到这样精美的东西,你敢果断出手吗就算你出手了,你敢确定它是真品吗”
“我不能”
俞飞白老实承认,不过也有些不服气,看向王观道:“你能吗”
“我也没有多少把握。”
王观笑了笑,当然不会把话说满,谦逊道:“所以,才会拿东西过来,让高经理与钱老帮忙掌眼鉴定,从中学习。”
“这种心态很好,不骄不躁,才会保持进步。”钱老赞许道:“收藏古玩,就是一个不断学习的过程。老祖宗留下的东西太多了,谁能保证,能够全部掌握精通了。有很多知识,我们只知其然,不知其所以然,需要认真的钻研探索。”
“比如说,这个缠枝莲影青小碗。”
钱老举例道:“这是清代的瓷器,然而却是一个仿古瓷。说起来,我们的仿古之风,在清朝康熙、雍正、乾隆三代,是最为鼎盛的。这三个皇帝,都是学识源博,喜好文雅的人,他们的鉴赏能力很高,为什么要仿古”
“这恰恰说明了,我们老祖宗留下的东西,是真正的宝贝,后人要传承下去。而且我们不仅要传承,更要发扬创新。”
钱老触摸影青小碗,眼中带着喜欢之色道:“你们看这小碗,仿的就是宋代的影青瓷。但是与宋影青相比,这碗的胎质、釉色、做工,显得更加的精致。”
“这充分说明了,唐英的创新精神,在前人的基础上,不断的钻研、创新。所以烧造出来的瓷器,不仅保留了古风,而且更胜古人一筹。”
“就是得益于唐英的继承与创造,他的名声也享誉中外,后人对唐英督陶期间窑厂生产的瓷器品类丰富情况,都大为赞叹。”
“厂窑至此,集大成矣;泄造化之秘;佑文明之瑞;称自唐英督陶创有陶以来,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