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节阅读 212(2 / 2)

拣宝 5718 字 2019-04-22

“不是问你,是问小吕。”张老急忙强调道:“小吕”

“咦,奇怪了。”钱老沉默了下,惊诧道:“好端端的,你问她做什么”

“当然是有事,而且是十分重要的大事。”张老有几分得意道:“老钱,你知道怎么回事之后千万不要后悔,谁叫你回京了呢。”

“什么事情呀”钱老饶有兴趣道:“东峰,你浑号虽然是大炮,但那是指你声音洪亮,不要真成了吹大炮。”

“老钱,以为我在骗你”张老哼声道:“本来想告诉你的,但是你肯定不信。算了,不和你说了,快去让小吕接电话。”

“你都没说,怎么知道我不信,你这犟脾气也不知道改一改”话说如此,钱老却没有打探的意思,而是微笑道:“你等一等,我去叫她过来。”

一阵簌簌的声音过后,对边传来了一个温婉慈和的声音:“张大哥,你找我”

“小吕呀。”张老笑呵呵道:“没错,我找你有点急事,最近不忙吧”

“也不算多忙。”对方有些迟疑道:“张大哥,你找我有什么事情啊”

“很重要的事情。”张老不是在卖关子,而是在措词,想了想之后,声音也变得认真起来:“小吕,你应该知道焦尾琴吧。”

“焦尾琴”对方十分错愕,莫名其妙道:“蔡邕的焦尾琴”

“没错,就是焦尾琴。”张老郑重说道:“现在,我这里就在一张弦轸俱失,岳山崩缺的古琴,据我和老秦、老田他们研究,感觉好像就是焦尾琴。”

“什么”刹那间,对方吃惊道:“张大哥,你没在开玩笑吧。”

“东峰,能确定吗”适时,钱老在旁边插话询问起来。显然,对边也开了免提,而且钱老也知道张老的姓格,绝对不会在这种大事上开玩笑的。

“大断纹,形成了龟纹断,而且局部有梅花纹,全部是自然流畅的纹理,不是伪造的。另外,款上有昆山王逢年的刻印,字体类似王羲之的书法”

张老娓娓而谈,把古琴的细节特征逐一描述出来,然后说道:“现在我们就是想借小吕的巧手把古琴修好,试一试它的音色,这样才能更好的鉴别它的来历。”

一时之间,对边沉寂了好长一段时间,好像是在消化这个让人震撼的消息。

半响之后,钱老才沉声问道:“东西怎么来的传承有序吗”

“哎呀,居然忘记这茬了。”张老猛然醒起,不顾通话中,连忙回头问道:“王观,这东西你是怎么得到的”

“王观原来是他的东西”

与此同时,钱老感觉有些意外,似乎又有些理所当然。

“钱老,是我。”

这个时候,王观走了上来,先通过电话打了个招呼,这才解释道:“古琴是我在新加坡的时候,遇到一个法号半山的高僧”

把事情的来龙去脉讲述清楚之后,王观分析道:“据半山大师所说,这琴应该是他的师父当年拣回来的。不过,两个人好像对古琴不太了解,就当成杂物搁在角落了,所以也应该不知道东西的具体出处。”

“没有想到,远在海外,还有这么一位让人敬佩的高僧。”

钱老轻叹起来,对于半山和尚师父珍惜爱护文物的举动非常钦佩。也正是因为这些人的存在,默默的守护,才能够让各种各样的文物流传至今。

“有机会到新加坡,一定要去找那个和尚好好交流一下。”张老轻轻的点头,然后把话题拉了回来:“老钱,别感叹了,赶紧让小吕过来,大家都等着呢。”

这个时候,对边又没动静了。一会儿之后,才听钱老说道:“你们不用等了”

“怎么了”张老闻声,有些错愕道:“她有事要忙”

“她没事,很清闲。”钱老轻轻笑道:“不过,为什么让她过去,叫王观把那琴带过来不就行了吗。”

“啊”

众人愣住了,却听钱老继续说道:“怎么说小吕也是长辈,不是年轻人过来,难道让小吕跑来跑去呀况且京城这边各种检测仪器齐全,经验丰富的琴师更是不少,可以科学合理的给那琴做一个最全面的诊断。到时候,要经验有经验,要技术有技术,肯定能够轻易的鉴别出那张古琴的真伪,并且把它修复一新。”

“听起来好像有些道理。”张老喃喃自语道:“不过,为什么有种自投罗网的感觉呢”

毕竟叫人过来修琴,可以在旁边观看,第一时间知道结果。如果送去京城的话,那就要通过别人才知道具体情况了。这个,就是直播和转播之间的区别。

“东峰,不要闹情绪。”

似乎明白张老的想法,钱老劝慰道:“你也应该知道,鉴别古琴是一件很复杂的事情。修复古琴更不简单,需要许许多多的工具。而且有些工具也不好带过去”

“知道了。”张老没好气道:“我们商量一下再给你答复。”

说话之间,张老果断挂了电话。

“这个张大炮”千里之外,钱老苦笑起来。

“王观,你怎么看。”

与此同时,张老皱眉道:“你也听到了,老钱让你带东西过去。”

“进京”

说实话,王观有些意外,但是也没有拒绝的意思,点头道:“也没问题,不过我想先回家一趟,整理一些东西。对了,各位前辈,我在国外也给你们买了点礼物”

说话之间,王观匆匆跑到客房,在行李箱提了两扎东西返回。

“好像是古籍。”

白老看了一眼,就很感兴趣道:“似乎有些年头了,是什么时候的刻本”

“光绪年间,民国时期的都有。”

王观笑着说道:“不过只是民刻本,而且都是比较常见的儒家经典著作。当时我和飞白看见了,感觉还不错,就买回来了。一点心意,希望几位前辈不要嫌弃。”

“确实是不错的东西,以前常见,现在可不常见。”田老笑道:“你们有心了。”

礼物不算多贵重,按照市场的价格,最贵的一本古籍也不过是七八万左右。对于这些老人家来说,相当于“小钱”。不过,他们却很开心,你一本我一本就瓜分完了。

“还是海外的好东西比较多啊。”张老笑容满面道:“王观、飞白,让你们破费了,下次不准这样客气。”

听到这话,俞飞白感激的看了眼王观,要知道东西是王观买的,和他没什么关系。但是王观一句话就成了两人合买的礼物,让他也受了人情。

第三百六十二章 很有名的短剑

“对了,王观”

随手翻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