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们知道是怎么回事吗”
“不知道”
许多人茫然摇头,不过也有人得意洋洋道:“我却是知道一些内部消息。”
在其他人的关注下,那人笑眯眯:“我隔壁邻居的儿子的女朋友的哥哥的表弟的小舅子,他是这里的保安。他刚才告诉我,这件东西非常珍贵,甚至惊动了省里的领导。现在这些领导正赶过来,要等到他们来了,才会揭开红布”
还真别说,这人的内部消息也挺靠谱。
不久之后,省里的领导来了,正是省文化厅的厅长,还有地方文化局的头头们。在一帮人的簇拥下,浩浩荡荡的涌了进来。
此时,省台和市台的记者自然明白见机行事,纷纷抄起长枪短炮对准这些人,然后咔嚓咔嚓的拍照。闪光亮的闪耀密集程度,完全把厅中白炽灯给盖住了。
这些领导也久经考验,眼睛不眨,脸上笑容更是十分灿烂,配合的摆起了姿势。足足过了三五分钟之后,才慢慢的来到了红布的旁边。
与此同时,苏馆长也不知道在哪个角落冒了出来,递上了几个话筒。
很显然,领导要讲话了。一看到这个情况,前来观赏展览品的人,本能的就要躲开,甚至已经有人转身要往外走了。
“在这里,我要宣布一个好消息,天大的好消息”
就在这时,有人开口说话了。不愧是文化厅的领导,一开口就直接揪住了主要矛盾,也把众人的注意力吸引过来。
“什么好消息”
“肯定是与红布后面的东西有关。”
“估计是珍贵的字画之类的物品吧。”
不要小看任何人,群众的眼光是雪亮的,从红布的形状就大概能够猜出东西的底细,就是不清楚东西有多珍贵而已。
在人群之中,小段眯着眼睛打量红布,感觉这样的尺幅,这样的长度,依稀之中有几分慕名熟悉的感觉:“好像在哪里见过”
“段哥,你说什么”柳亮茫然道:“见过什么”
“没什么。”小段摇头道:“注意看,省厅这么重视,肯定是不得了的东西。”
其他人也是这样的想法,本来想走的人立即停步,然后慢慢的围聚过来,也让文化厅的领导们十分高兴,暗暗佩服厅长就是厅长,组织工作能力确实非同一般。
先声夺人,把众人的注意力吸引过来之后,厅长顿时笑容满面,开始滔滔不绝的讲叙文化节的重要意义,而文化厅又多么重视,社会各界人士又多么勇跃参与一番没营养的废话下来,大家开始有些不耐烦了,怀疑是不是被坑了。一时之间,本来聚集起来的人群,又隐隐约约有松散开的迹象。
见此情形,厅长瞬时话峰一转:“比如说展览厅中的各件物品,就是在各界人士的大力支持下,才得以收集起来。其中也包括我身后的一件国宝,这是一件稀世珍宝,具有无与伦比的文化价值、研究价值”
“听见了没有,果然是珍宝。”
“废话,如果不是好东西,怎么可能藏得这样严实。”
一句话之后,效果立竿见影,本来松散的情况马上消失了。不过厅长也不蠢,知道有些事情不能一而再,再而三。既然已经谈到这里了,厅长索姓顺水推舟,又继续笑道:“想必大家肯定十分关心这是什么稀世珍宝吧”
在这个地方,厅长顿了一顿,底下的人也很给面子,稀稀疏疏的应和了一声。尽管声音不够整齐,不过足够让厅长惊喜了一把。以至于在省电视台的后期制作之中,把应和的声音调大了几倍,形成一个官民互动的经典事例。
闲话少说,反正心情舒畅之下,厅长立即招呼随行的几个领导,然后相隔开站在红布下,每人捉住一根垂下来的绳带,等记者拍了十几张照片之后,这才依次拉动绳带。只见红布一节一节掉落,逐渐显现出一幅书法长卷。
“咦”
柳亮眼了一眼,顿时错愕道:“段哥,这个不是不是卖给刑秋的东西吗”
此时,柳亮压低声音道:“怎么会出现在这里了该不会是那小子当成真东西,所以拿出来参加展览吧。”
“有可能。”小段也感到十分意外,不过倒是赞同柳亮的说法。
就在这时,厅长兴高采烈道:“给大家介绍一下,这是前后赤壁赋大字书长卷,根据我省书画鉴定大师池老等人的精细考究,最终证实这是东坡居士的真迹手稿,属于价值连城的国宝级文物。现在我们有请池老上台,为大家做一个详细的讲解”
“什么,苏东坡真迹”
刹时,人群之中一片哗然,如果不是有保安挡着,恐怕已经有许多人蜂拥而上,挤到墙壁旁边围观打量了。至于小段和柳亮两个人,却是直接傻眼了,脸上充满了惊诧、迷惑、难以置信之色。
第七百三十七章 五色土、五色泥
“大家安静,静一静”
与此同时,池老走到了前台,笑容满面道:“我理解大家的心情,实际上在得知这幅长卷是东坡真迹的时候,我和大家一样激动,第一反应这会不会是赝品,或者仿品”
听到池老这话,众人也渐渐冷静下来,更加专注的聆听。
“不过我要告诉大家,这是真迹,毫无疑问是东坡居士的真迹。”池老声音激昂道:“我之所以敢这样断定,不是空口说白话,而是有切切实实的证据。”
“首先大家看长卷上的书法,通篇是苏东坡的风格。书风尽显天真烂漫,不受唐楷法度的拘束。在墨色淋漓之中,充满了纵横捭阖的磅礴大气”
“其次就是题跋,长卷不仅有东坡自己本人的跋文,另外还有黄庭坚、朱熹、魏了翁、邓文原等等书法家、大学者的亲笔题跋。根据我们仔细研究,再和这些人存世的书法印证,可以肯定跋文确实是出自他们的手笔”
“第三,就是长卷上的款印了。我们得到这件东西主人的允许,在几个不怎么重要的印文上提取了一些印泥颜料,再通过化学手段分析,证实了印泥存在的年代”
“另外就是,我们通过精密仪器探测,可以肯定长卷绢纸确实是北宋年间的东西。当然,最重要的是”
此时,池老表情一肃,郑重其事道:“我们省博物馆,书画鉴定组全体成员,另外还包括邻省收藏家协会的鉴定大师、以及蜀中眉山三苏堂博物馆鉴赏家”
在池老列举的时候,田老等人纷纷上场,站在了他的旁边。
片刻之后,台上已经站满了人,粗略计算大概超过了二三十个。一个个白发苍苍,又或者人到中年的鉴赏家共聚一堂,倒也显得颇为壮观。对于这些鉴赏家们,有人认识,也有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