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节阅读 525(2 / 2)

拣宝 5708 字 2019-04-22

“明白。”

张清微叹道:“你看中了什么,也可以请一件回去。”

“那就却之不恭了。”

方明升这才心满意足松手,然后也开始挑花了眼。

天皇号令,敢有不服,寸斩分形,霸气侧漏有没有,一看就知道是难得的珍品。五雷斩鬼印,敕召五雷,役使雷霆制邪压煞,更是居家镇宅的法宝。另外还有雷击桃木剑、天蓬尺、拷鬼棒

诸多法器,功能各不相同,或是镇宅,或是纳福,或是驱邪,或是调理气场,而且无一不是精品,让方明升难以取舍,左右为难,恨不能全部搬回家去。

在方明升苦恼纠结之时,王观和张老却向阁楼第三层而去。

毕竟王观也有言在先,不要与道教有关的东西,那么这些法器再精妙,他也不会去碰。再说了,他也没觉得这些东西有多好,就算张清送给他,他也未必会要。

方明升视之为宝,王观却不屑一顾。这是由于立场不同,看待事物的观念也不同,也谈不上孰高孰低。

一会儿,王观和张老上了三楼,这里才是他们的天堂。

“别说老头子坑你。”

此时,张老轻声笑道:“历代名人书画,唐宋元明清名家作品,在这里应有尽有。至于你喜欢什么东西,那就要自己挑选了,我可不会帮你。”

“这个不用您老费心。”王观自信道:“来到这里,绝对不会空手而归,而且还要把最好的东西带走。”

“行,那你慢慢看吧。”张老一笑,可能是常来,对于这里十分熟悉,说罢直接朝一个柜台走去,那里有他想要的东西。

相比之下,王观就有些吃亏了。与一楼二楼的情况不同,三楼布置比较内敛。东西是收藏起来,而不是摆放出来。宽敞的空间,有箱子,有柜子。不过这些箱柜却是关闭起来的,让人看不到里面是什么物件。

王观环视一圈之后,立即学习张老,朝旁边最近的箱柜走去。箱柜没锁,可以直接打开,然后他就看到了安放整齐有序的书卷。

王观随手拿起一根卷轴,轻手解开系带,摊开了半截,看到卷首的题跋,立即知道这是明代大画家董其昌的作品。不过到底是真迹,还是仿品、赝品,却需要仔细鉴别。

在书画史上,董其昌有乱董之称。主要是这人的赝品太多了,而且除了他本身的作品,以及别人仿冒作品,另外还有他让人代笔之作。

要知道抛开人品问题不谈,董其昌在书画史上的地位很高的,提到明代的书法绘画大家,肯定离不开他。在当时他不是享富盛名的书画大家了,上门求字索画的人络绎不绝。董其昌疲于应付,非常辛苦,自然要请人代笔。

话说代笔这事,在明清时期非常盛行,而且也没人觉得有什么不妥。毕竟只是应酬之作,大家的要求也不高,只要有五六分相似,而且款印是真的,那就心满意足了。

当然,一般来说,只有书画大师才有这样代笔的行为,所以从某种程度上来说,有没有代笔之作,也是衡量那人是不是名家的标准。

说起来,董其昌也是一个很勤奋的大书画家,本身的作品很多。自己创作的作品,临摹历代名家的作品,府上的代笔作品,后人临摹他的作品,以及造假的赝品等等。诸如此类的书法字画流传下来,可谓是鱼龙混杂,让人真假难辨,所以才有了乱董之称。

如果是真迹精品名画,那么肯定价值好几千万,要是仿品那么价格就缩水一大半,几十上百万就算不错了。至于赝品嘛,几百块吧,毕竟做假也需要成本的。

“怎么样,看中这画了”

与此同时,钱老悠悠走了过来,好奇问道:“谁的作品”

“董其昌。”

王观沉吟道:“不过看起来好像是仿品。”

“有什么根据吗”张老饶有兴趣打量起来,或许早看过这画了,也知道其中的底细,不过还是打算问个究竟。

第八百四十三章 清明上河

“我瞎猜的。”

这个时候,王观轻笑道:“如果真是董其昌的真迹,怎么可能和这一堆小名家的作品积压在一口箱中。所谓物以类聚,人以群分。类似董其昌真迹这样珍贵的东西,要么是单独存放起来,要么是与其他珍贵物品摆放在一起才算合理。”

这话听起来有些道理,不过却不能让张老满意:“你这是在诡辩。说正经的,这画有什么问题,让你觉得是赝品”

“非常明显。”

王观耸肩道:“近代画坛大师李可染曾经说过,八大和董其昌用墨极清,就好像是月亮一样,这是他一辈子都难以达到的境界。这话或许有几分自谦的成分,但是也说明了董其昌绘画的特点,用墨偏向于清新淡雅。”

“然而,这画的笔墨却比较浓重,一看就知道是仿品。或者说是清末民初的仿品,我觉得是民国年间的仿品可能姓较大。主要是这纸质比较细腻,不像是传统手工作坊制作出来的纸张,反而像是用机械生产的。”

王观评点起来,十分肯定道:“只要抓住这两点,那么其他也不用细看了,完全可以断定这是仿品。”

“好,很好。”

适时,张老赞许道:“不错,果然是大有长进。”

“和您老相比,还差得很远。”

王观谦虚一笑,也好奇问道:“张老,您手里的是什么作品”

“我的”

张老把手一扬,立时得意笑道:“好东西啊,托你的福,总算是拿到手了。”

“那就别卖关子呀,快说说看,这到底是哪个名家的作品”王观也有几分见猎心喜,毕竟能让张老看上眼的,绝对不是普通的东西。

然而,张老却摇头笑道:“不算是名家作品,只能说是名作珍品。”

“怎么说”王观自然更加好奇了。

“你自己看。”

说话之间,张老把手中的卷轴递了过去,王观也不客气,直接拿了起来,然后把平直的箱柜为桌面,小心翼翼将卷轴摊开观赏。

“清明上河图”

乍看之下,王观微微一惊。

要知道作为中国十大传世名画之一,清明上河图的名声,或者比黄公望的富春山居图还要响亮。究其原因,应该是清明上河图的成画时间更早,而且名字更容易让人牢记吧。

不管怎么说,现藏于故宫博物院的北宋张择端的清明上河图,堪称是古代表现社会生活最为丰富和广阔、意蕴最为深厚、感染力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