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节阅读 541(2 / 2)

拣宝 5604 字 2019-04-22

不过在秦汉以后,由于陶瓷工艺的蓬蓬发展,帝王将相、达官贵人、布衣百姓,显然更加欣赏由陶瓷制作的容器,青铜爵也随之慢慢在人们曰常生活中消失了。

当然,也不是说从此以后,爵就退出了历史舞台。

事实上,至少在清代以前,还在爵的存在。只不过这种爵,已经不是实用姓的器物,而是演化成为纯粹的礼器。宫廷祭祀的时候,一般会摆上几个爵供酒奉天,这是封建王朝遵循的古礼,直到新中冇国建立之后,这才彻底废除。

反正据王观所知,秦汉以后的历代帝王,对于爵杯之类的东西,还是蛮欣赏的,至少清代的皇帝就叫工匠仿古复制的不少精致的爵器。有这样的真品流传下来,在市场上的价格也不低,而且向来是土豪巨商竞争的目标。

不过,俞飞白现在拿起来观赏的爵器,显然是先秦以前的东西。造型不用多说了,充满了古拙气息,三个尖足鼎立,中间是圆腹状,上端却是一个小船形,一头尖,一头宽。尖头是倒酒,宽头是喝酒。小小的构造,把古人巧思展现得淋漓尽致。

起码对于用来了圆杯的众人来说,这样精巧的古爵杯,才是真正的饮酒容器啊。用这样的东西喝酒,不仅可以怀古思古,更重要的是满足了大家的猎奇心理。

没错,说白了就是猎奇。

其实想想也应该明白,古代的容器传承至今,那是一个发展的过程。有些东西不合适宜,那么在流传的过程中,肯定惨遭淘汰。这是大浪淘沙的历史选择,现在呈现在大家眼前的杯壶用品,未必就是最漂亮精致的,不过肯定是最方便实用的物品。

所以古代的物件,可以作为收藏品、观赏器,甚至是送人的佳礼,但是绝对不可能再登上历史舞台。这是不可逆转的潮流大势,谁也改变不了。说句不客气的话,如果真有反复的现象,那么两千多年来,早就反复了,何必等到现在。

“好像是新挖出来的。”

此时,俞飞白打量片刻,随手把爵器放下,然后凑到王观身边悄声道:“尽管没有多少土沁,但是一股新鲜的泥土气息还在。”

“是吗”

王观笑了笑,也低声道:“未必如你所想。”

“嗯”

俞飞白一听,顿时皱眉道:“你这话是什么意思”

“我是意思是说,你觉得这是新挖出来的东西,那么可能是真的。难道就不担心是几年前埋的,现在重新挖出来而已”王观提醒道,也是现在市场上比较常见的造假手段。

有些制作赝品的高手,他们非常有耐心,每隔半年就埋一批东西在地里,然后等了两三年之后才挖出来。就是这样,挖一批再埋一批,已经形成一个流水线工厂了。

“你不觉得,他家的庭院大了点吗”王观轻微笑道:“刚才走进来的时候,我注意到角落的泥土,好像有翻动过的痕迹”

一瞬间,俞飞白表情就变了,忍不住骂道:“该死的造假贩子。”

当然,虽然是骂,但是俞飞白也不至于骂得很大声,依然属于窃窃私语的范畴,但是其中的怒气却是十分明显。不过,到底是愤怒贺老六的造假,还是怒自己打眼,那就两说了。

“也不见得全部是赝品。”

与此同时,王观沉吟道:“至少那枚青铜戈头,看起来好像是真品。”

“切,类似这种枪头、戈头、矛头什么的,出土得太多了,根本不值多少钱。”俞飞白不屑一顾。品相再好的戈头,就算有铭文,最多是两三万,这点小钱他肯定不会放在眼里。

“那块编钟怎么样”

旁边的唐清华也听到了两人的窃窃私语,忽然指着箱中的一件东西,轻声问道:“东西应该是编钟吧,我在故宫博物馆见过类似的东西。”

两人顺势看去,立即轻轻冇点头,确定那东西就是编钟。

编钟也是先秦礼器的一种,在古代礼和乐是不分家的,用孔子的话来说,春秋战国时期就是礼崩乐坏的黑暗乱世。诸侯之间,几乎每天都在征伐,没有和平的时刻。

但是也不能否认,在这个礼乐崩坏的特殊时期之中,浩如繁星的人才就好像泉涌似的,一下子就迸发出来。这些军事家、政治家、思想家、文学家,他们的言行举止,已经影响了中冇国两三千年,而且估计还会继续影响下去,直到中华文明消亡为止。

不客气的说,中华文明的源头和基础,就是在春秋战国时期逐渐形成的。乱世出英才,国与国之间,人与人之间,各种好的、坏的思想,发生了激烈的碰撞,不仅是擦出了灿烂的火花,更相互交融起来,一举奠定了中华民族几千年来的主流文化价值观。

扯远了,反正青铜编钟也是很珍贵的东西,最著名的肯定是曾侯乙编钟。毕竟相对其它单个出土的编钟来说,曾侯乙编钟却是一整套,而且保存十分完好,音律又非常齐全,自然被世人奉为稀世珍宝。

相对来说,眼下这个编钟就有几分寒碜了。扁圆状的钟体冇内外长满了铜锈,显得十分斑驳不堪,品相不怎么样。

适时,贺老六也看到三人在对着编钟品头论足,当下立即单独把东西拿出来,笑着说道:“这是战国时期的编钟,你们看上面还有字呢。”

青铜器上铸刻铭文,一般称之为金文,非常具有研究价值。两件东西质量相当,可以肯定有字的青铜器,在价格上肯定比没字的要高。至于金文的内容,也不外乎就是几种。祭奠祖先、铭功纪赏、诸侯盟约、媵女陪嫁,以及一些祈求上天降赐福禄长寿的嘏辞。

当然,最基本的还是督造衙府及工官工匠之名。可惜几人对于先秦以前的文字不太了解,无论怎么观看,也辨认不出编钟上的文字是什么意思。

“就两三个字。”

俞飞白推测道:“或许是工官工匠名吧,要不然就是诸侯国名之类”

第八百六十八章 六瑞玉璧

俞飞白的猜测,也不算离谱。

毕竟只有工官工匠的名字,才会是简单的两三个字。至于祭奠祖先,诸侯盟约,铭功纪赏之类,肯定是有一定的篇幅。

当然,也不管编钟上的文字到底是什么意思,关键是质量好不好,或者说有没有人喜欢,打算花钱买下来。至少贺老六比较关心这个问题,卖力的推销起来。

但是王观等人却没有什么兴趣,就算是唐清华,也是随口那么一问而已,实际上也不觉得编钟有多好,更加不可能花这个冤枉钱。

“我们再看看。”王观轻描淡写道,就直接把贺老六的说辞全部堵了回去。

尽管如此,贺老六也不泄气,回头一看,发现方明升好像对一只铜盘感兴趣,又连忙转移了目标,继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