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节阅读 647(2 / 2)

拣宝 5600 字 2019-04-22

这种情况下,鲤鱼跳龙门自然成为了中国自古至今应用最广泛的图案之一,常用来比喻经过奋斗改变地位和处境。另外,值得一提的是,图画之中老渔翁钓鱼,由于钓的是鲤鱼,而鲤又与得同音,所以这其实是渔翁得利的意思。

至于螃蟹,那是十分霸气的生物,据说当年曾有曰本人向齐白石求画,齐白石直接画了一个大螃蟹,然后题款看你横行到几时,却是让曰本人一阵灰头土脸。

然而,在中国传统文化之中,螃蟹却不是讽刺人的语音,反而充满了吉祥寓意。螃蟹的甲壳坚硬,有两只蟹螯,十分锋利。古代科举之中,向来有二甲传胪吉祥图,科举及第就是意味着登甲。

实际上,荷莲旁边上的鸭子也差不多一个意思,鸭从甲声,如果一只鸭子刁着一根芦苇在水中浮游,就是一甲第一名状元的意思。古代读书人学而优则仕,人人都希望有朝一曰金榜题名,所以鸭子的寓意也十分意味深长。

总而言之,野趣图的文化内涵十分深刻,如果不了解中国的传统文化,估计会把妙不可言的野趣图看成是野味图,那就贻笑大方了。

当然,这些画中深意,自然而瞒不过一帮老前辈。周老等人也十分欣赏这幅画,自然仔细观赏起来,流露出几分赞许之色。

“可惜呀,这只是佚名作品。”

片刻之后,一个专家摇头叹道:“无款有印,从印文及纸质来判断,应该是明代中期的东西,有一定的价值,但是价值不算高。”

这也可以理解,无论图画再怎么有寓意,但是图画的本身,不是名家的作品,画技与画风也不算多么出神入化,自然影响了它本身的价值。也就是说,这幅画可以排除掉了。

果不其然,这些东西之中真是鱼龙混杂啊。王观暗暗忖度起来,如果只是普通的佚名作品也就算了,就怕夹带有赝品。害人之心不可有,防人之心不可无,确实是千古名训。

在王观心里嘀咕之际,周老也随之拿起另外一根卷轴铺开。

“九歌图卷”

乍看之下,周老等人却是一阵惊喜交集。

“什么”

王观惊醒过来,也连忙看去。九歌是什么,他当然十分清楚,如果连屈原的九歌都不知道,那么中学的语文肯定是白读了。

尽管大家常说汉赋唐诗宋词元曲,但是在汉赋之前,却有一种文学体裁是大家绝对不能够忽略的。这种文学体裁自然就是楚辞,或者称为搔体。

这个搔体,自然就是离搔的搔。离搔是楚辞的代表作,但是楚辞的直接渊源应该是以九歌为代表的楚地民歌。据后人考证,九歌原为祭祀时之巫歌,后经屈原加工而保留下来,而离搔等其他作品则是在这基础上发展而来的。

不管怎么说,九歌就是指东皇太一、云中君、湘君、湘夫人、大司命、少司命、东君、河伯、山鬼、国殇十章内容。那么九歌图卷就比较好理解了,却是以九歌为题材,再加上屈原的画像,形成了十一卷图画。

每段文字旁边,再配上相应的图画,字与画相结合,自然有古韵之美。

当然,画面给人这样的印象,充分说明画家的笔力深厚。展开画卷,首先映入眼帘的是发髻束起,身着广袖长服,拱手站立的屈原像。他庄重而坚毅、孤独而傲岸、感伤而执著的神韵跃然于纸上,令人感佩动容。

屈原的来历,那也不必多说,本来是楚国贵族出身,但是由于楚王听信馋言而将他流放,最终让他悲愤交加,投汨罗江而死。

也要说句题外话,古代含冤而亡的爱国人士不胜枚举,但是大家却偏偏只记得一个屈原。究其原因,无非是屈原文学修养极高,流传下来许多瑰丽文章。后世文人浏览他的文章,自然产生了强烈的共鸣。

大家常说歌以咏志,或许屈原并不是第一个歌以咏志的人,但是确实是其中的代表人物,大家在阅读他的文章的时候,很容易被打动,加以缅怀

第一千零三十章 天下绝艺

屈原应该不是第一个歌以咏志的人,但是肯定是其中的杰出代表。毕竟在当时,也有其他人的文章写得很好,比如说宋玉。

宋玉也是与屈原差不多时期的辞赋家,一篇登徒子好色赋,让后人充分认识到什么叫辩才无双,以至于使得登徒子成为了色狼的代名词。不过,与屈原以爱国扬名不同,宋玉尽管文章写得好,然而却是以帅而留名青史。

毕竟提到古代美男子,其中必有潘安宋玉。可能是太帅气了,使得许多人忽略了他们本身具备的才华,以至于很多人根本不清楚,宋玉的在辞赋上的学问,一点也不逊色于屈原。

只不过,由于宋玉的文章太华丽了,尽管也有忧国忧民一面,却渲染不多,很容易让人忽略过去。这种情况下,估计很多人觉得他是“以色媚人”,评价自然不高。

这也正常,拿荆轲为例,就算没有刺秦王的壮举,就凭一首易水歌,一样可以名动天下。据史籍记载,荆轲将为燕太子丹往刺秦王,太子丹在易水边为他饯行。高渐离击筑,荆轲悲歌风萧萧兮易水寒,壮士一去兮不复还。

由于唱得太悲壮了,以至于听者嗔目,发尽上指冠。一段唱毕,只听见荆轲仰头长叹一声,天空中居然出现一道七彩虹。高渐离趁势变了一个调,乐音显得更为激昂,荆轲继而悲唱探虎穴兮入蛟宫,仰天呼气兮成白虹。

一首易水歌,上句风吹易水寒,渲染苍凉悲壮的气氛。下句充满了决死的情怀,明知有去无还,却毅然前往,决不回顾。歌以咏志在这里体现得淋漓尽致,也难怪成为经典。

也难怪有人表示,先秦的文学作品,只要研读老庄孔孟,另外加上一个屈原,以及一个荆轲就足够了。这话肯定十分偏颇,却未尝没有道理。

以屈原的九歌为例,尽管那是他搜集民间祭神乐歌加工而成,但是在加工的过程之中,他夹带了许多私货。后人完全可以根据他的遭遇,推测出他写这些文章时候的心情。

另外,也需要说明的是,这一幅九歌图卷,却是以白描人物手法拒绝而成。说起来这也是王观继孔子圣迹图之后,第二次看到这样长篇大幅的白描图画了。尤其是图画的作者,却是让他精神振奋。

“这是李龙眠的九歌图卷。”

一瞬间,不仅是王观看到了款识,周老等人自然也注意到了。一时之间,每个人脸上都有几分惊喜交集的表情。

李龙眠,却是北宋著名画家李公麟,尤其他号龙眠居士,所以后人多称他为李龙眠。

据文史记载,李公麟出身名门大族,家藏古器名画法书甚多,自幼知识渊博,好古善鉴,多识奇字,自夏商以来钟鼎尊彝皆能考订世次,辨别款识。也就是说,李公麟也是历史上有名的鉴定大师,就是由于他这个本事,他还曾经亲手鉴定过传国玉玺。

史书记载,宋绍圣三年,成阳县民段义得古玉印,自言于河南乡刘银村修舍,掘地得之,有光照室。四年,上之,诏礼部、御史台以下参验。在鉴定的官员之中,就有李公麟,最后还是他一锤定音,断定东西就是真正的传国玺。

当然,李公麟鉴定大师的身份,却没有他绘画大师的身份那么有名。他一生勤奋,作画无数,人物、史实、释道、士女、山水、鞍马、走兽、花鸟无所不能,无所不精。

最重要的是,他的白描图画深得吴道子的精髓,笔下扫去粉黛、淡毫轻墨、高雅超逸,被后人称为天下绝艺。

要知道在中国绘画技法中,线描是最有特色的技法之一,而纯用线条和浓淡墨色描绘实物的白描画法,可以说是线描技法发展的最高、最纯的阶段。而李公麟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