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节阅读 346(2 / 2)

雅骚 贼道三痴 7068 字 2019-04-22

张原对阮大铖道:“集之兄,且到普慈寺去偷得浮生半日闲,如何”

阮大铖笑道:“也罢,让寺僧忙乱半日也有趣。”

张原、阮大铖、范通事、穆敬岩、王宗岳五人打着伞出了驿舍,马阔齐和舍巴二人戴着尖斗笠跟着张原,张原现在对这两条尾巴已经习惯了。

普慈寺是一座小庙,这雨天更无香客,连寺僧也没看到,张原几人在佛像前拜了几拜,正待转到寺后看荷花,听得衣钵寮有人在说话,雨声淅沥,听不分明,走近一些,辩出衣钵寮中人说的是朝鲜语,张原新近学的朝鲜语,正是兴趣高的时候,但听寮中人用朝鲜话说道:“小僧本系朝鲜人,祖父逃荒到此,今已三世,因为这里离我国近,所以我国人多有往来长住于此的,论起来这里本是高句丽故都,鸭绿江北岸直至辽阳、沈阳都是高句丽的领土,被中国夺去上千年了,不知何日能重归我国”

张原一听就恼了,没想到四百年前就能听到这种论调,孔子、李白、李时珍、长白山都是你们朝鲜或者韩国人的是吧,高句丽又不是高丽,高句丽和朝鲜有什么关系

“咳,咳。”衣钵寮中有人轻咳道:“戒勉大师,不提这个,不提这个,太久远的事了。”

名叫戒勉的朝鲜和尚道:“小僧遇故国之人,畅言几句何妨,小僧居此四十载,见中国人无论百姓还是兵丁,最是怯懦无勇,遇贼皆奔蹿不敢争斗,遇事不敢当面直言,背地里倒会报复害人,所以连山关卫所千户都是招募我国善射者为先锋,我国一人直抵得中国百人”

张原忍耐不住了,戒勉这秃驴居住在大明地界已历三代,不耕不织,受大明百姓布施供养,却这般毁谤中国人,秃驴着实无礼,既已遇上不严惩更待何时

张原大步走到衣钵寮前,寮中一个四十来岁的赭袍僧人与朝鲜书状官金中清各坐一个蒲团,正促膝倾身说话,见到张原几人,金中清赶忙站起身,拱手道:“张修撰、阮行人,也来普慈寺看荷花吗”

张原向金中清拱拱手,盯着那赭袍僧人,问金中清:“金参军,这僧人是你朝鲜国的”

金中清还未答话,赭袍僧人起身合什道:“小僧是这寺院的主持,法号戒勉,是在辽阳僧纲司入的僧籍、领的度牒。”这时说的是大明官话了。

张原喝一声:“把这秃驴拿下。”

马阔齐应声上前,抓住戒勉的双手往后一扭,那秃驴大叫道:“小僧何罪,小僧何罪”

金中清也骇然失色,拱手道:“张修撰,何故如此”

张原冷冷道:“范通事,你来说。”

范通事便用大明官话将这戒勉和尚方才的言语复述了一遍,阮大铖正奇怪张原怎么突然发火抓捕这寺僧,这时才明白,不禁大为恼火,连声道:“打这和尚,痛打一顿,竟敢如何大放厥词。”

金中清额头冒汗,心想自己方才幸好没有出言附和,不然就更糟糕了。

“咦,出了何事”

柳东溟带着两个伴当从寺后看荷花归来,满脸诧异之色,向张原、阮大铖二人施礼。

张原道:“这和尚极其无礼,先让人押到千户衙门去治罪,再革除僧籍,罚作苦役。”

柳东溟不知何故,忙用朝鲜语低声问金中清究竟出了何事

范通事在此,金中清不便用朝鲜话和柳东溟私语,当即以大明官话向柳东溟略略说了方才之事,柳东溟“哦”的一声,觉得张原有些小题大做了,寺中偶语,也要治罪吗

而且柳东溟觉得戒勉和尚说得有理,这一片土地本就是千年前高句丽的领土

第四百五十九章 平壤的舞女

张原心知柳东溟对他严惩戒勉和尚有些不以为然,说道:“柳使臣、金参军,这和尚分明是挑拨我大明与贵国的关系,作为一个朝鲜后裔说中国人怯懦无勇、说贵国一人直抵得中国百人,此言可是有心肝者大明立国至今二百五十年,贵国受二百五十年之庇,曩者贵国经倭寇之难,王京沦陷,社稷将倾,本朝即遣十万之师,竭厥岁月,舍生忘死,平荡倭氛,我大明将士告别父母妻儿远离家园,蹈烽火之地、历刀兵之险,奋不顾身以至捐躯者为何,念贵国国王世笃忠贞也,念两国世代交好也”

张原言词慷慨激昂,掷地有声。

柳东溟、金中清二人面有愧色,柳东溟道:“张修撰教训得是,昔者杨经略自班师归国,王京士人男女重髫戴白,送出北郊,依依不舍,壬辰再造之恩,万世不可忘也。”目视戒勉和尚,斥责道:“你这和尚不好生修行,却妄议国事,愚蠢悖乱,正该严惩。”

张原又道:“此僧方才又说此地曾是高句丽都城,这话倒是没错,但最后那句不知何日能重归我国,就凭这句话,判你终生流放也不为过,无论是在大明还是朝鲜,你说这话都是等同于谋逆的重罪,朝鲜国绍继的是商王文丁之子、肘王之叔箕子的传承,与中国乃是父子兄弟之国,期间有卫氏高丽、王氏高丽、新罗、百济诸朝代,但高句丽却算不得朝鲜的政权,若依这和尚言下之意,那么若是有高句丽王室后裔出现,贵国光海君难道就应谢国让位”

张原此言犀利,柳东溟心中波澜大起,光海君是他妹婿,继承王位颇有名不正言不顺之讥,又秘密处死了有可能与他争王位临海君和永昌大君。所以光海君对传承、名分问题最是忌讳,千年前的高句丽王室后裔再出现是不可能了,但朝鲜王室的其他成员依旧觊觎着朝鲜王位,反对势力依然强大。光海君的地位远未稳固,张原这次赴朝鲜册封世子就是表明大明对光海君政权的肯定和支持,若是因为这个和尚的胡说八道而让张原不快以致影响册封,那是柳东溟绝不愿意看到的

柳东溟向张原请求道:“张修撰,此恶僧言语荒悖,在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