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节阅读 170(2 / 2)

走进去,两间房屋形式差不多,一张床铺,一些简易的家俱,还有一个香龛,别无他物,要么是三女带来的一些奁柜与行李。倒是床为了防止住的人多,很大,能挤一挤。

此时郑朗心中已经明了。道:“两位小娘子,这件案子差一点闹出重大纠纷,马上要封停此处,你们还是回去吧。”

“为什么”少妇不甘心的问。她也听说过以前出了几次事例,皆是不小心失足掉下去,反而让寺中那个方丈守得紧,自己花重金捐香火才得以住进来。

有的情况郑朗不了解,但临江寺名气大,听的事也不少,郑朗看到少妇脸上的犹豫之色,知道她的心思,道:“若魏大娘子想求子,三个月后进来,若方丈不同意,我替你央求,但此事关系到两县几百户的渔民恩怨,昨天好不容易才劝解开,之所以能劝解开,这也是条件之一。”

司马光有些急了,老师说好话呢,现在你们安然无事,可你们这个长相,比烤熟的羊羔子还诱人哪,再过两天,你们保准吃得尸骨无存道:“你们居然不相信状元的话”

郑朗已经走出去,直接对知善说:“方丈,高家小娘子的事,引起许多事情,昨天我调停时,答应过接手此案。至少要给他们一个表面上的交待,因此我让你将此院封去。”

“封院”

“你方才不是多次说想要封院吗本官也不是想长久封院,过一两个月时间,等本官将两家事务处理好,你们再次此院重新打开,减少争执。同时钥匙交给本官保管,若有女施主过来央求,你也好用些做借口。若你不同意,几百户百姓为此冲突,又出了数条人命,本官只好下令,将你这间寺庙整个封锁起来,以清境辖”

不答应也得答应。

别说什么方外高人,也别想来压我。

知善有些不悦的答应下来。

没有办法,官大。就象前几年,贺知州压迫他,不得不将求子观音挪于山下一样。

带着三个女子,手中提着钥匙,向山下走去,郑朗又对知善说道:“带我去看法轮。”

门同样锁着,郑朗问:“为什么要将它锁上”

“郑施主,你进去一看便知。”

将门打开,三个女子提着行李,也跟进去。寺庙里是一尊释迦牟尼立佛像,可下面镂空成荷花状,能看到大佛的里面,郑朗问:“为何镂空”

“佛家终要空了。郑施主,再看法轮,便知为何要锁上。”

郑朗看了看,除镂空部分外,佛像肩上环以一个镀金的大法轮,前端位于佛像捏决的食指上,形成两个支点。这样重心偏前,因此部分法轮陷于佛像的身后里侧。构造很精巧,后面同样有一个支点,正好形成一个三角,托起法轮。法轮又微微前垂,佛身将法轮卡住,不会让它向前继续滑落。但后面这个支点不明显,缝隙紧密,不细看,都看不到缝隙存在。而且这部分陷入佛身的金轮在转动时,也起到一个视觉作用,仿佛法轮从佛身上旋转出来的,更使信徒膜拜。

也就是力学原理,仅三点,阻力会小,转动容易,但三点受力,时间转得久,三点会渐渐磨平掉。所以知善不让它常转,减少磨耗。

然而新的问题来了,它是怎样转动的,不能念念佛,自己转起来。或者人推,这是镂空的,里面有人推,必然看到,外面更没有人推了。或者机械原理,又没有看到什么齿轮。或者风吹的,更不可能,是在室内,风怎么吹动它。况且这么大的法轮,有可能接百斤,什么风才能吹动它

于是好奇地问:“它是如何转的”

第二百二十六章 远大的心上

知善面露难色地说道:“郑施主,有时它也不灵,要看香客的虔诚。”

“难道我不虔诚吗”郑朗反问一句。

也让人容易产生误会,我几个娘娘就信佛,我从小受她们影响,并且连学习都在用着打禅坐的姿势,这不虔诚,何谓虔诚其实郑朗真的很不虔诚,但问一问有何不可

知善哪里知道这过节,默然道:“好,郑施主,贫僧马上准备开金轮。”

不是什么香客都能看到金轮转的,想要看,要么很有地位,要么捐了许多香火钱,太平州有一个姓刘的大户人家前来求平安,看到金轮在转,当时发下宏愿,愿意捐出一百亩良地给寺里,于是金轮转得很快,越转越捐,最后居然捐了四百亩地,成为太平州的“美谈”。

仅是在太平州很了不起,但放在整个宋朝不算什么。四十年前,武将安守忠将自家四十八顷良田捐给广慈禅院祈福,后面还有一个更猛的人,张镃将杭州的府邸舍为十方寺院,又将润州六千三百亩地舍为常住田。

所以象临江寺这样有名气的寺院,想动它十分困难。

知善开始吩咐小沙弥准备。然而他的反常态度,连四小也产生更浓厚的怀疑,原先知善听闻郑朗要看金轮还很高兴的,又多次说愿意主动封掉求子观音禅院。真封的时候迟疑不决,到开金轮时再次迟疑不决,为什么

扭头看着郑朗,郑朗暗暗向他们摇了摇头。

今天过来是看一看究里,顺便将禅院封锁,现在达到目的,不能逼下去,逼得太紧,打草惊蛇。

不一会儿山上撞钟寺里面的金钟撞起,清脆的钟声在山林里回荡着。四个和尚手持着木鱼、鼓、磬、云板,走了进来。知善道:“郑施主,请跪下来上香。”

“方丈,恐怕不当,我与陛下在一起时,陛下也不让我跪下,今天为听一听钟声就跪下去,不知传到京城,陛下怎么想”

让我跪啊没门

但何尝不是一种心理战术,不能跪,一跪就是一种折服,甚至有可能这一跪,迷信的人连心灵自此被奴役起来。

“郑施主,它是佛祖。”

它是一尊了无生机的塑像但郑朗没有多辨,继续道:“陛下也是圣人也,此乃是相国寺高僧说的话,故圣人见圣人不伏。我不跪伏于圣人陛下,为何伏于佛祖。佛自在心中坐,方丈着相了。”

“郑施主不是圣”

“方丈,你今天真的很刮噪我信不信佛,岂是你来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