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节阅读 293(2 / 2)

“喏。”施从光退了下去。

第二天郑朗于西湖上雇了一个花舫,邀请三位钦差前来赴宴,朝廷下了圣旨与敕书,但牵连诸多,一边要问案,一边要断案,这段时间三位钦差十分忙碌。

然而郑朗也不是一个喜欢巴结客套的人,他喊三人过来赴宴,还有其他的用意。

饮了一些酒后,郑朗看到一个捕渔的小舴艋船,手招了招,将渔民招了过来,道:“借你的船用一用。”

渔民胆战心惊地说:“不可啊,知府,会翻船的。”

“让我试一试。”郑朗强行登了上去,小船晃了晃,郑朗居然站稳,船没有翻,郑朗兴趣来了,用脚颠了颠,这才重新登上画舫。渔民百思不得其解道:“知府,你太神奇了,这种船也能操控得好。”

富弼只是笑,不是郑朗太神,为了准备重阳之会,郑朗首先学的便是操纵此舟,为此不知喝了多少口西湖水,富弼也没有反对,站在边上看,一边看一边幸灾乐祸。

然后郑朗上来,与他打闹。

也不能说富弼是多好,不能将史书记载的完全当真,但他是一个比较温和的君子,与郑朗脾气有些那么相近,不但富弼,还有蔡襄这些温和君子,都是郑朗不怎么排斥的。因为郑州诗社,郑朗也在富弼心中留下一个好映像,加上这段时间的合作,两人关系走得很近。

这将是一个奇迹,富弼也期待着见证。

但为了不让百姓知道,都选择在夜晚人迹稀少处学习的。

上了画舫,郑朗道:“带你们去看一个地方。”

将船航摇到西湖西侧的西山边上,施从光正在搭一个竹舍,东边是湖畔,湖畔处有大片莲藕,荷叶茂盛滴翠,西侧是西山,山上的树木蓊葱茂密,竹舍还没有搭好,才开始搭,但门口处挂着一个匾额,上面是郑朗亲自书写的两个大字,问禅。

在竹舍的边上,又有许多人在移载大片的菊花。

王拱辰不解,问:“这个何故”

“我要辨佛,可佛经诸多,我学习的时间不长,怕说不好,因此打算在八月弄潮结束后,在此花上十几天静心学习佛经,故取了一个名字,叫问禅。你们看,此处环境是否幽静”

王拱辰捏了捏鼻子,不能作声,还真辨佛啊。

郑朗又摘下一片大荷叶,道:“当年达摩以一片苇叶渡过长江,西湖边芦苇不多,可是长着许多荷花。荷花出污泥而不染,所以最净,佛家也用莲花当佛座。我重阳之举,是矫正佛家一些误入岐途的不好子弟,不知佛祖能不能保佑我,以一片荷叶渡过西湖,以举我行。”

“什么,以荷叶渡西湖”韩琦与王拱辰齐声惊道。

“我很想试一试,若成,我就来此静心学习一段时间佛经,重阳辨佛,若不成,此竹舍就不来了。”

“这个荷叶”三个钦差瞠目结舌,一个个傻了眼。

“怎么办,一苇渡湖,我怕没有达摩师祖的本领,也只好退而求其次,用荷叶代之。”

但三个钦差一言不发,用荷叶与用一苇有什么区别

郑朗心中也在哀叹,没有办法,为了求先声夺人,自己还要得喝上几百口西湖的冷水。

重新上了画舫,几个美妓好奇地看着郑朗,其中最漂亮的妓子苏玉儿问道:“郑知府,会是格物学”

这也是杭州名妓之一,看过许多诗书,当然,没有几个名妓不看诗书的,否则仅是相貌,也成不了名妓。但她的问题,也是三位钦差心中的想法,一问完,三个钦差一起看着郑朗。

“是不是格物学,你们自己用一片荷叶试一试看,不就知道了”郑朗不答,反问了一句。

等于没说。

这事儿传得快,竟然奇迹般地的不用半个月时间,不知从那个渠道传到京城。

京城正在发生一件事。

国家需用武将之即,孔道辅恶整王德用,说王德用类似赵匡胤,文人什么本事没有的,笔杆子本领天下无双,后来整狄青时也是如此。罢了王德用东府官职,但嫌不够,河东都转运使王沿又告发王德用命令府州折继宣市马,王德用市于商人。

这件事也无可是非,朝廷豢养了大量战马,是准备一支骑兵的,但中原不适合养马,整个宋朝也难得有什么强大的骑兵,直到后来占领了河湟地区,才渐渐在西军中出现少量骑兵。

那么卖给商人是做什么呢,耕地用的。

目标是好的,但违反了制度,与郑朗夏天杀人一样,可王德用是武将,有理也说不清,也不能当真,若当真的,宋朝十有九成官员都要受处罚,不过王沿附孔道辅,言语说得恶毒,京城传言会再罢王德用。

似乎墙倒众人再推,王家皆惶恐不安,唯王德用举止言色如平时,只是不接客而已。

王德用资历深,一时半会掰不倒,于是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