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句说完后,人群中立即响起一片嗡嗡声。
为什么相信佛教,正是因为佛祖神通广大。郑朗两段话却毫不客气地将佛祖拉下了凡尘。与平常百姓一样的本领,谁相信。哲学家,中国还少吗诸子百家,随手翻一翻,就能翻出一个伟人出来,为什么要信胡人的宗教
“你,你。”这个和尚差点气得吐血。
“不用你我,本来释迦牟尼是好意,扬善去恶,普度众生,心怀慈悲。可经你们这些又懒又贪的和尚们再三演变,将佛教变成了什么”郑朗又收了收,没有将佛教一下子拍死,那样的话,辨上一年也辨不完,不过语气没有松懈,反而更凌厉:“佛教未来之前,华夏有三皇五帝,有五百年的商,八百年的周,西汉有文景汉宣这样的盛世。但自东汉时佛教东来,看到华夏变成什么,自佛教东来之时,华夏就开始民不聊生。东晋南朝信仰佛教,国家赢弱,最后禀程华夏正统,却被北方吞并。魏太武帝灭佛,北魏横极一时。文成帝信佛后,北魏每况愈下。北齐信佛,周武帝灭佛,于是被北周吞并。隋炀帝信佛,民不聊生。武则天信佛,唐朝国力一年不如一年,边患四起。可惜唐武帝只继位几年,唐朝亡相已显。五代十国之时,南唐信佛,周世宗灭佛,于是南唐乃灭。不但华夏,天竺也是如此,连一个文明统一的国度都没有。这就是佛教,就是你们这些和尚带给国家带给百姓的好处。”
不能这么说的,这些朝代的兴亡有很多原因,佛教在里面起的作用很小。但也不能说没有道理,每一代国家兴盛之时,皆有一代或者几代英明神武的人君,这些人君绝对不会坐视佛教泛滥成灾,才有诸多灭佛事件。
几乎所有和尚脸色全部变了。
郑朗说也就说了,关健他这段话传到东京城,皇帝与诸位宰相听后,会作如何感想
第三百二十三章 返京
年关将近。
冬天未过去,杭州湾已经吹来一阵潮湿的气流,天气一天天地在回暖。
郑家上下正在准备收拾行李。
朝廷下了圣旨让郑朗赴京叙职。有这个制度,唐朝用得多,宋朝用得少。主要是一来一去官员旅途颠簸,还浪费大量的财力,但有急事时还会使用的。或者不好的事,比如范讽那次,硬是召回京城询问贪墨原委。
崔娴兴奋地问:“官人,朝廷这一回召你回去有什么差事”
“你说呢”
“陛下一定是亲自劝你返回京城任职。”
说到这里崔娴一阵小激动,在地方任职是一份旅历,做得好更是一笔功绩与好的履历,但不能一辈子在地方漂,那就成了她父亲。还是在京城供职升得快,例如老实巴交的大宋,冬月里就担任了参知政事,成了副相。自己丈夫虽没有大宋岁数大,可是才华功绩,远远胜过大宋。
“你啊。”郑朗无奈的在她白洁的脑门上敲了一下。又说道:“看一看孔道辅的下场,京城那个官不好当的。”
孔道辅回京第一大事,便将懂军事的王德用弄下台,未必是有心的。从这时起,文臣无法无天的时代开始到来,孔道辅仅是其中一个。最大好处便是朝廷少了一个得力的武将可以随时咨询。
郑朗也从未将所谓君子党当真,甚至从未看不起所谓的小人。比如夏竦,六月进谏,说太平兴国中,竭内帑之财,罄关中之力,不能扑灭。真宗即位,惟戒疆吏谨烽堠,严卒乘,此实真宗之远图也。然自灵武陷没,银、绥割弃以来,假朝廷威灵,聚中原禄赐,略有河外,服属小蕃。德明、元昊,久相继袭,拓地千馀里,积货数十年,较之继迁,势已相万。
宋太宗时党项人仅拥有南河套巴掌大的地方,都未征服过,况且现在灵武陷没,银绥割弃,又有河外岭外,诸小蕃投降。不好打。
可以说是整个宋朝官员对西夏人最清醒的认识。
自己不算,那是穿越者的舞弊,没有这个利器,自己也未必有这个清醒的认识。
再看看朝堂上的人,要么打,要么抚。全部是屁话连篇。
因此夏竦献了十策,一,教习强弩以为奇兵;二,羁縻属羌以为籓篱;三,诏嘉勒斯赉父子并力破贼;四,度地形险易远近,寨栅多少,军士勇怯,而增减屯兵;五,诏诸路互相应援;六,募土人为兵,号神虎、保捷,州各一二千人,以代东兵;七,增置弓手、壮丁、猎户以备城守;八,并边小寨,毋积刍粮,贼攻急则弃小寨入保大寨,以全兵力;九,关中民坐罪若过误者,许入粟赎罪,铜一斤为粟五斗,以赡边计;十,损并边冗兵、冗官及减骑军以纾馈运。
第一策使用强驽,宋朝的弩之利,几乎是举世无敌。第二是拉拢诸羌,也是一个很好的办法。第三个是联吐蕃,现在说迟了,但比不拉拢的好。依郑朗之意,不但要拉拢,还要使用一些手段。其他几策,大多数比较好的办法。
夏竦再次上书,要求增兵,大战在即,西北兵力缺少,战必不利。然而河中知府杨偕上书劳民伤财,东兵河东河北之兵犹不可代。于是朝廷下诏夏竦议。
夏竦再次上书,陕西防秋之弊,无甚东兵,一则不惯登陟,二则不耐寒暑,三则饮食难充,骄丑相习,四则廪给至厚,倍费钱帛。今募土兵,一则劲悍便习,各护乡土,人自为战。二则识山川道路,堪耐饥寒。三则代东兵卫京师。四则岁省刍粮巨万。五则今岁霜早,收聚小民,免至春饥,起而为盗。六则增数十指挥精兵,袭伏贼气,乃国家万世之利。臣当奏云,虑有不忠小人,以谋非己出,或为人所使,曲要破坏,果有杨偕上书,惑乱圣听。且偕云,以寡击众,以一当百。以臣所见,此乃虚言,古者名将王剪,南取荆楚,须六十万人。韩信北举燕赵,亦请兵三万。惟光武昆战之战,乘累捷之后。
这是很有远见的一份进谏。
大战在即,不可能从京城或者河东河北调十万二十万军队过去,仅供给国家就吃不消。但西北兵力太少了,只能从训练当地乡兵着手。事实后来西北正是采取这一政策,延缓了西北危机。
杨偕说劳民伤财,情有可愿。说东兵犹不可代,那在瞎说。宋朝最强的兵种不是东兵,而是陕西的西兵不是东兵犹不可代,而是西兵犹不可代,正好颠倒过来。
最胡说的是以一当百,还要对最顽强的西夏兵以一当百
试问宋朝有这样的名将存在么曹玮不行,潘美不行,恐怕能免强做到的只有后来一个人,还是秦桧杀了。
但杨偕就这么说了,俺不是小人,夏辣凭什么说俺是小人,竦引王剪事,今元昊一小贼尔,岂与本朝为敌国哉自古名将深入虏廷,未有用六十万者。霍去病勇骑八百,斩捕首虏过万。后又将万骑杀折蘭王,庐候王,执昆邪王子,收休屠金人。赵允国亦以万骑破先零,李靖以三千破突阙。
郑朗看到邸报后,差一点就象被他气倒的诸多大和尚一样,气得要喷血。
杨君子,试问朝廷有那一个将领能达到李靖霍去病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