崔娴也没有再反对,即便捐了所有的金银,家中还有大量钱帛,况且以后每月继续在累积财富,要这么多钱做什么对钱财二字,崔娴出身官宦世家,与郑朗一样,看得很开。
随着将所有金银悄悄运到京城,又从郑州四儿家的亲戚中,喊了几个生面孔的青年,让他们来到京城,将金银装上小车子,蛮重的,整整三车子金条银锭,运到三司大门前,将金银以及核实的数量清单一起交给了三司门前的兵士,让他们将金银运到三司。
兵士感到很奇怪,“正好碰巧”郑朗路过这里,挥了挥手说道:“你们将它搬进去吧。”
“喏。”
叶清臣闻听此事,感到纳闷,连忙出来追郑家喊来的人,哪里追得上
这件事引起一个小小的轰动,赵祯感慨地说了一句:“谁说人心不古”
多好的一个人哪,做了这么大好事,也不留下姓名,这才是真正的善人。其实郑朗如他所说,只求心安。这么多金银,放在那一家都是一笔不菲的数额。但对于整个国家来说,杯水车薪都算不上。并且准备充分,朝廷并不差多少粮食钱帛,若说差,差的是未来之用,那么还不知差多少,得以亿来计算。
让赵祯欣赏的还有另一件事。
郑朗早就有谋划如何处理这次灾害,以前低调的进入东府担任首相,甚至让人一度以为郑朗心甘情愿的退居二线,将首相之权依然交给陈执中。但灾害发生后,突然变得高调。
以前象这种大的水灾,难不在灾害发生之时,这是天灾,非是人祸,不能怪朝廷。有的官员良心不好,能希望人一起淹死,省得善后事宜。灾害发生时,该死的也死了,尘归尘,土归土,与朝廷没有关系,然而善后却与官府、朝廷有关系,这些灾民必须安顿。难就难在后面。
此次恰恰颠倒。
难就难在前面,这么大的灾难,产生一百多万赤贫的流民,随后中书在郑朗突然高调的情况下,就象一台精密度很高的机器,在没有任何差池地运转,灾民的安抚,物资的调动,有条不紊的进行,几乎没有出现任何失误。
与去年的灾害中书处理,成了宣明对比。
但郑朗因为内疚,每天面带忧色,两府大臣看着他的态度,几乎都是无语。
更让大臣无语的是赵祯。
郑朗的安排不可谓不周密,赵祯仍然不放心,又派张掞为河北体量安抚使,张掞也算是一个有政绩的大臣,为官善良,性纯善笃孝,幼年时曾听中医说大腿肉能治疗父亲的疾病,悄悄割下自己股肉给父亲吃。这样的大臣派往河北作为体量安抚使,不会太糟糕。
赵祯又在都堂上对诸相说了一句:“春夏以久雨,不仅是澶州决堤,其他地区也饱受绵雨之害,朕日蔬食,夙夜祈祷上帝,然霖雨未止,朕当绝食,只饮水,期求上帝移灾于朕一人身上。”
这纯是糟蹋自己,以赵祯的小身板子,不是绝食心诚,而是要大补,若动不动来个绝食,估计五十岁都熬不过去。郑朗想劝,又不知道怎么劝说。
文彦博说了一句:“陛下,近来天气渐渐恢复正常,实乃圣德感通也。”
但说来奇怪,赵祯前面说过这句话,天气从阴转晴,真的恢复了正常。
天气一天比一天正常,朝廷处理及时,灾害带来的负面作用也渐渐化解,吏治同样恢复了正常。
转眼间到了七月。
赵祯又将诸相召入都堂议事。
没移皆山写来第三封信,比较相信郑朗,不过时间拖得越来越久,虽然宁令哥逃向契丹,但没藏兄妹一直暗中怀疑是没移父女协助其逃跑的,暂时没有对没移父女动手,没移皆山却很担心。
郑朗写的条件,他也感到满意,黛黛岭悄悄放开,为没移族举族投奔提供了便利条件,没移皆山按捺不住,又写了一封信问郑朗,你们宋朝什么时候收留我以及我的族人
郑朗身兼枢密院职务,可是主次有序,主要还是处理中书事务,信到了宋庠手中,没移皆山询问的是郑朗,但关系到国体,大宋又将信交到赵祯手中,于是赵祯将诸相集合询问。
几个宰相没有吭声。
郑朗却飞快地答道:“请陛下恩准。”
为什么不收留都不需要问的,早就商议好了。而且郑朗内心处还有一个小小的好奇,中国四大美女,他肯定是一个没有看到过,之所以称为四大美女,都是那种祸国殃民的级别。大约没移氏相比她们,似乎略差了一点,但也算是那种祸国殃民级的美人,美女他见过很多,可能让一个国家都产生巨变的美艳女子,至少元昊作为一国之君,阅人无数,阅美同样无数,却让元昊父子痴迷如此,没移氏会美艳到何等地步,让他忍不住常常产生一些遐想。
想要看真人,只能让她来宋朝
第六百一十七章 远方中
大队人马终于翻过黛黛岭,但道路变得越来越崎岖。前方便是兜岭,翻过兜岭就到了宋朝控制的区域。
在这里有两道,一折向西南,从赏移口大道再奔萧关,这是正常两国行军作战道路,也是两国重点控制道路。还有一条道路,便继续折向东南,越过兜岭进入宋境。这条道路崎岖狭小,人马难行,宋朝又于此设了数个小关卡与戍所,一夫当关,万夫莫开。直到配合自己,宋人才陆续地撤出关所,成了宋夏之间另一条私盐通道。
过了兜岭,就是一马平川的葫芦川了,但难就是难在这一段路程。
扭头看了看,族人庞大,又带了许多行李,严重拖慢速度,每天行程只有二十几里,他心中十分焦急。
这一行有宋朝的帮助,还有好运,才将所有族人带出来。
不是想离开就离开的,元昊在世时,族中有许多子弟在兴庆府为官,包括他的两个儿子,而且没藏兄妹也不放心。或者用省亲的借口,那么儿子怎么办
郑朗给了第一个配合。
狄青兵出屈野河,痛击几个侵耕严重,又时常来宋境骚扰的强悍部族。并且连拨西夏边境四寨,击杀西夏兵士八百余人,数族百姓两千余人。至于狄青出了多少兵,没移皆山远离权利中心,却不能知道了。
此事引起西夏所有权贵震恐。
站在宋朝的角度,西夏非常麻烦,杀又杀不死,哄又哄不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