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节阅读 676(2 / 2)

这是张贵妃未死之前发生的事,张贵妃一死,赵祯悲伤之心,心情低落,智慧下降,再也没有看到用什么睿智的手段保护狄青了,只是粗暴地拒绝文臣。这些文臣天不怕地不怕,用粗暴手段不行的,越拒绝反击越厉害,狄青悲催开始。

理清楚后,郑朗回了一封信,一句未提狄青。

自己开导狄青,那可是喷干了唾沫,若狄青遇到文臣攻击后,还想不开,那是无药可医了。

问庞籍如今国家需不需要再有人继续执掌两府

高若讷推荐大臣不当问题不严重,手下开道将百姓打死,也交给开封府严加查办,当然高若讷多少有管教无方的职责。但郑朗却问庞籍能保证自己不犯下错误,可能保证家人不犯错误,能保证家人不犯错误,可能保证所有亲戚不犯错误,能保证所有家戚不犯错误,可能保证所有手下与门客不犯错误,能保证所有门客手下不犯错误,可能保证族人不犯错误

最后隐晦地说要相信皇上的智慧。

不要与梁适争,也许梁适眼下会得逞,可时间不会长久,陛下必然会意过来,只要一两个言臣怦击,马上就能倒台,再无东山再起之时。这句话信上未说,庞籍的智慧,也不需去说。

信很快到了庞籍手中。

庞籍看到后,很快冷汗就流了下来,他也想到一件事。

齐州学究皇甫渊抓了几名盗贼,按法当得赏钱,皇甫渊却上书说我不要赏钱,用此功换取一官。庞籍有一外甥道士赵清贶,与堂吏共受渊之贿赂,写信给庞籍替皇甫渊说好话。庞籍没有当作一回事,现在国家已经官兵泛滥成灾,怎么滥赏官员呢。于是皇甫渊从齐州跑到京城,混进待漏院私下找到庞籍论理。庞籍气愤地说,谁受你的贿赂,你去找谁去,将他打发回到齐州。但皇甫渊不服,到处张扬,一个胆大的小吏便上奏,揭发赵清哕受贿一案。庞籍无奈了,将赵清贶与那名齐州堂吏一起抓到开封府审问。招供确有此事,按法将赵清贶与堂吏以坐赃罪刺配岭外。谏官韩绛言庞籍暗中授使开封府杖杀赵清贶灭口,又因为亲戚关系当付枢密院处执,而非是中书自行。这件事也惊动了赵祯,询问开封府,开封府官员的答覆很简单,原来是赵清贶仗着庞籍是自己的舅舅,在公堂上口出不逊,大放狂言,不得不杖责。这是不畏权贵的表现,打了后赵清贶才老实的。估计他与堂吏二人受到杖责,又刺面,再流配,一伤一惊之下,死于半路。况且这点小案子,何须要杀人灭口。

此事就揭了过去。

但真揭过去高若讷牵连的案子也过去很久,也揭过去,但翻过来,高若讷寻刻罢相了。

坐在中书省,手中把柄着相印,苦笑良久。

让自己怎么做,郑朗什么也未说,但什么都说了,想到这里叹息一声,找到赵祯,说道:“陛下,韩琦调回京城,西北无重臣坐镇,契丹平灭北阻卜之乱,西北局势会产生一些变化。允臣前去西北,以便灵机应变。”

“你是首相”

“为国者,何谈首相尽忠职守,报效陛下,才是一个大臣应做的事。”

“这真如此,朕就准了,让你以同平章事的身份前去知延州,主持陕西事务。”

“谢陛下。”庞籍背上冒出一身冷汗,果如郑朗所料啊,不然皇上不会这么快答应的,幸好幸好,这样到地方,不但实职爵位无损,还捞得一身清名。不然可能折腾下去,是一身臭名到地方去了。

此事传出去,许多大臣讶然。

梁适大半天未反应过来,他已经准备好了,蓄势待发,却没有想到自己一招还未用,庞籍自己主动退了下去。

成功得偿心愿,按资是枢密使更替首相,不过狄青是武将,那是不可能的。接下来就到梁适了,诏书随后下达,以判大名府陈执中为吏部尚书、平章事,给事中、参知政事梁适为吏部侍郎、平章事。

仅成功一半,是做了首相,不过是两个首相,陈执中再度调回京城为首相,依然班于梁适之上,早朝时,西边狄青站在第一位,东边陈执中是第一位,梁适还是第二位

富弼与王尧臣等人看着梁适站位,一起默契地一笑。

至于梁适

梁适的感受无人去管,管的人多在心中嘲笑之。

接着京城又发生一件大事,张贵妃薨。

对于这个美妹,许多大臣心中痛恨万分,包括包拯在内,都恨不能将她也拖出皇宫,象尚杨二位美人那样,强行让其出家为女道士。

于是史书对张氏评价是:妃宠爱日盛,出入车御华楚,颇侵后饰。尝议用红伞,增兵卫数;有司以一品青盖奏,兵卫准常仪。帝守法度,事无大小,悉付外延议,凡宫禁干请,虽已赐可,或辄中却;妃嬖幸少比,然终不得紊政。

还好,说了一句讲良心的话,未曾乱政。

实际不是这样的,这些年北宋内忧外患,灾害连连。作为一个平庸的皇帝,睁一只眼闭一只眼也就算了,作为一个明君,看到这种种现象,压力会有多大。

并且朝中大臣多不得力,让他们勾心斗角可以,让他们耍嘴皮子动笔杆子,那一朝一代都不及赵祯朝,但让他们怎样使宋朝更富强,却很少有得力的人。一个得力的大臣,吕夷简让士大夫们弄得名声扫地,半个得力的大臣,庞籍,在首相位不久,便弄下台。

赵祯本人三子先后早亡,先后屈辱于契丹、西夏,开心的时光并不多。张氏不仅美丽,而且善解人意,正是张氏的出现,给了赵祯难得的一段快乐时光,也是赵祯巅峰时刻,使国家连连大灾,侬智高反叛这些不好的事接连出现,宋朝却安然渡过。这是张氏给了赵祯动力的源泉。

许多大臣在心中说张贵妃死得好,死得妙,赵祯却悲痛万分,对左右说了一句话:“昔日殿庐徼卫卒夜入宫,妃闻讯自别宫前来,挺身卫朕。朕尝祷雨宫中,妃刺臂血书祝词。而这些,中外皆不得闻”

都说张贵妃不好,可她做的这些,外面大臣知道吗

说完抽泣。

从这时起,赵祯渐渐走下坡路了。赵念奴得失心疯后,赵祉完全走了下坡路,执政不是微调,而是得过且过,听任士大夫们来回折腾,外表看起来宋朝还是十分光鲜,但在士大夫们折腾下,最终留下一个烂摊子,给了后人。

宋朝第一圣人开始迷失。

入内押班石全彬猜测帝意,请用皇仪于皇仪殿治丧,能让赵祯喜爱,物以类聚,实际张贵妃平时也不恶,对待内宫的太监与宫婢们平易近人,闻听石全彬议,诸太监一起想到张贵妃平时的好处,有的落泪,有的举臂赞成,纷纷请命。入内都知张惟吉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