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结束,梁适与石全彬等大太监关系良好,闻听言臣弹适,左右进言:“御史动不动就收集资料打击宰相,自今以后谁敢当其任者”
这不是当宰相,是当受气的小娘们。
赵祯笑笑没有作声,不是言臣弹劾,而是自己给不给言臣弹劾机会。
梁适罢相,内侍不服,他们也学习言臣搜集资料,很快找到一个把柄。马遵起初进奏,盐铁判官范仲淹的舅哥李虞卿,尝推茶商李士安欠负贴纳钱十四万缗,按法当倍输,李虞卿此断已经是很轻了。但李士安与司门员外郎刘宗孟共商贩,宗孟与梁适连亲,因此梁适立出李虞卿提点陕西刑狱。
但李士安与刘宗孟实际未曾一道商贩过,更非梁适亲戚,马遵等言臣乃是诬蔑。
赵祯派开封府鞫查其事,果然。
诏殿中侍御史马遵知宣州,吕景初通判江宁府,殿中待御史里行吴中复通判虔州。
一下子倒了三员手下大将,孙抃急了,进言道:“臣等昨论宰相梁适,今天就传出吕景初并议遣责。臣详观朝旨,必是奸人以巧言移人注意,使邪正曲直溃然倒置。况且威赏二字,帝王之权,古先圣人尤其慎谨。今梁内恃私邪,外恃势力,重轻高下,皆在其手,嗟怨之声,沸腾中外,陛下庇而不问。臣恐此后,朝廷事事心由柄臣,台谏之官,噤口结舌,畏不敢言,陛下深居九重,何从而知之。臣居风宪之长,既不能警策权臣,令放纵私徇,又不能防闲奸人,致令惑误圣听,臣之罪多矣。乞夺臣官爵,窜臣远方,以谢天下。”
将俺也外放了吧。
想胁迫让赵祯改判,书上不报。
梁适又说道:臣前与郭申锡等全台上殿论列朝廷事,陛下亦优容不罪。今止言梁适,遽有此行遣,显是犯天子之颜者其过轻,言宰相之事者其过重。方今幅员数万里,生齿至夥,治乱安危之要,系执政数人而已;既有过咎,台官不得言,谏署不得奏,朝廷其如何哉伏望念祖宗大业而谨重之,无使威赏二柄尽假于下。
累乞召还马遵等人,胡宿也上书,乞留马遵,不报。
看似是为倒梁适引起的一系列风波,实际里面暗含着一个很不好的征兆。
张贵妃未死之前,可有过因太监的话,发生过连出三个言臣的事
八月到来,广西开发即将拉开帷幕,但郑朗看着朝廷送来的这份邸报,略有些发呆。一个英明的皇上,与一个渐渐迷失的皇上,中间有很大区别的。
沉思良久,改了主意,将张亢喊来,说:“你从军中挑选出一些机灵的密探,潜入交趾境内扬言,说两广一旦开发成功,可以使户数增加到一百多万户,能抽调五十万勇士为兵士,一旦两广开发成功,有粮有钱,我就会率五十万兵士攻打交趾。”
本来是想让特务营的斥候完成这项任务,可郑朗不敢了,特务营斥候所做的一切,仅是配合自己,全部要上报枢密院与赵祯。如今朝堂远不似庞籍时,对陈执中,郑朗也不大放心。
当然这个五十万是不可能的。若那样,宋朝岂不是可以抽调五百万兵士。况且战争需要钱粮,物资武器,兵器越多,费用越大。就算两广开发成功,有一百万户百姓,也不及江南西路一路,休说动用五十万兵,十万兵士也无力动得起。
但不这样,交趾未必会向宋朝发兵。
周沆担心地问:“郑相公,可有良策”
两广包括张岊那边的,总共仅能抽出来两三万兵力,要么就是没战斗力的土兵,但人家交趾有可能会抽出来十万大军。此战会十分不利。
郑朗笑了笑说:“你可曾记得狄青临行前说过的话,唐朝是如何平灭高丽的”
“郑相公,知道啊,可是唐军兵多将广,三次伐高丽才获得成功。”
“狄将军不是此意,你再想一想,唐军伐高丽时动用一样运输工具。这个运输工具我朝更发达,然数次战役,仅是太祖时动用过,其他战役皆没有用上”
不但未用上,郭逵乃是北人,讨征交趾时也没有用上。
“是”
“周安抚,知道就行,此事不可对外泄露,用得好,明年春天会建一奇功。”
“为什么要到春天”
“从传言散发,到兴起,得有一段时间,秋天到来,天高气爽,接着冬天就来临了,此时虽我们主持广西水利,事务繁多,也容易攻其不备,但这些民夫皆在工地上,随时能聚集起来。冬天瘴疠不重,天气仅是温暖,对我军有利。故他们不会出兵,要出兵必须二月末,百姓打散到各处,正式春耕生产,不易聚集。但交趾许多部族依然是刀耕火种,影响不大,瘴疠兴起,天气越来越热,故对他们有利。”
“那岂不是不妙”
“正是对我们不妙,他们才会掉以轻心。”
“若他们不上当呢”
“狄青走了,他们不担心了。春夏不攻,到了六七月份,粮食就能逐渐获得收获,民心所安,民心所向,到时候百姓想保卫美好家园,争先恐后,他们再想出兵会变得困难了。一旦相持,我朝大军南下,他们害不害怕因此春夏之交时,必然出兵,一战而进,一番破坏之后,从容退回交趾,凭借其国地势潮热,我军不适应,从容而守。”不要说不可能,交趾数次入侵,可从未考虑过两国国力差异的问题,贼胆很大的。
其实郑朗也不想啊,不打仗多好,本来事务繁多,一旦广南西路动工开始,基础比广南东路更薄弱,汉人比例少,还不知得出多少事,再加上又要与交趾一战,到时候自己会很头痛的。
然而交趾野心勃勃,必须要打这一战了。
第六百八十七章 安眠香
郑朗每次军事安排都喊来周沆。
张亢是文人,但官员为什么将他划到武将行列中间的区别就是张亢真正身先士卒,亲自上阵杀敌。按理说这是好事,但在宋朝却是最大的忌讳。象郑朗,韩琦,也站在前线,仅是站一站,从未上阵杀敌。这就是文臣,若没有功名在身,那就是武臣,非是武将。一旦落在武将行列,拼了命,反捞不得好。
捞不得好,张亢还多次受伤,虽来到岭南,身体也每况愈下。
未来两广不能指望张亢,况且张亢还要随自己去两荆,夔峡。
那么只能交给周沆。
让周沆军事才干迅速增涨,将体量安抚使变成真正的安抚使,协助民政,执掌军事,不要多,五年建设,五年后准备一些军事上的安排,两广会渐渐平安。这中间必须有一个懂军事的大臣,于是载培周沆。